穿成咸鱼大佬搞种田(522)

作者:闫桔 阅读记录

方氏拿起筷子尝了一口凉拌的胡瓜鸡丝,说道:“你们原本是怎么打算的?”

秦宛如回道:“现在已经在西市定下了商铺,姻伯母会再腾一处空置的宅子用于存放货物,郊外的庄子也会存放,便于闵县与京里的中转,目前京城这边就是这样安排的。”

秦老夫人好奇问:“那平康坊开弹弓的目的呢?”

秦宛如:“今日柳妈妈说起这茬,她说反正都要腾一处空置的宅子,何不就利用平康坊那处,一来去年有熟客,二来则是可以把平康坊当做应急的药房用,只要有白叠子,随时都能应付急用,而无需再跑一趟庄子耗时。”

听了这话,方氏道:“这想法确实更稳妥些,中途哪能不出点岔子呢,若开了几张弹弓,随时都能处理。”顿了顿,“去年留了不少熟客,今年便宜了多半还能引些来。”

秦宛如:“如此说来,阿娘是赞许的了?”

方氏点头道:“可开的。”

秦宛如:“可是我们盯不过来啊,西市商铺那边姻伯母盯,我和表姐闵县那边盯。”

方氏:“陈妈妈可过去看着。”

秦宛如咧嘴笑了,“亲娘!”顿了顿,“若平康坊的开出来了,我分了利,也给阿娘一份工钱。”

方氏乐了,“你可莫要哄我。”

秦致坤急忙问:“那我呢,我有没有工钱?”

秦宛如:“有啊,爹休沐了去看门儿。”

此话一出,全家人哄堂大笑。

同家里人商议好后,秦宛如又同窦氏说了这茬。她仔细琢磨一番,也觉得这样是要稳妥些。

平康坊由方氏盯,西市商铺再与之接洽。

平康坊这边也可以单独出货,货单上会盖下印章,印章上会注明从哪里取的货。假如是闵县发出来的,印章上则会有闵字,西市则有西,平康坊则是平。

用印章来区分执行。

还有账务方面,闵县那边发过来的去籽白叠子会称重记账,如果拿到这边加工售卖后也会进行投账,刨除损耗的,大体上都应该是能投的,每月核对一次,防止中途私吞。

整个周转流程她们都做了一个大概的模式,防止手忙脚乱。

现在西市商铺这边就交给窦氏修缮布置了,秦宛如接下来又走了一趟贺家的庄子,找去年的弹棉匠。

村子里有两个颇踏实,弹制的被褥也不错,秦宛如打算把他们请过去教新手,提供住宿,管饭,一月一贯工钱。

那两人一个叫牛大,一个叫周二郎,想也不想就答应了,这条件委实诱人。

把二人谈妥后,秦宛如省了不少心。

去年她手把手教,着实费了些口舌,今年让其他人去教,她要省事多了,只要是能用钱找人代做的,她都不愿意费精力在这上头,因为她要操心的事还有更多。

把这边的事情大概安排妥当后,秦宛如跟打游击战似的又回了趟闵县,看地里的棉花。

现在已经到了六月酷暑,天气格外炎热,地里的棉花已经结了棉桃,董二郎指着棉田道:“我总觉得今年的白叠子比去年要早熟一些。”

秦宛如忍着日头去看那些果实,并未发现任何异常,“应该是跟气候和种子有关。”顿了顿,“我们去年续种留下来的那些也接果了吗?”

董二郎摇头,“没呢,要晚些。”

秦宛如:“应跟种子有关,今年订的种子是两批,两家订的。”

董二郎:“去年八月初才开始采摘,今年看这个势头,最早的估计七月中就能采摘了。”

秦宛如点头,“现在都已经出了不少,今年应是会提前秋收了。”说罢看向他道,“你们常驻在村子里也要小心些,莫要中了暑。”

董二郎道:“知道。”

秦宛如:“有什么发现就及时说与我,这段时日我都会在闵县,待到八月初我二姐大婚才回去。”

董二郎应声晓得。

彩英替她撑伞,也受不了这烈日,催促道:“小娘子快回去吧,莫要中了暑。”

几人先去村子里歇着,董二郎给她们端来温水,秦宛如汗流浃背地灌了一碗。

陶二娘拿蒲扇给她,她接过摇了起来,听着外头的夏蝉疯叫,不由得说道:“今年太热了,比往年都热。”

陶二娘也摇着蒲扇道:“幸亏这边临河近,能引水灌溉,若是像庄子那边,肯定缺水了。”

秦宛如道:“我去过一回,地里的庄稼长势不太好。”顿了顿,“但是白叠子就喜欢这种气候,喜温的作物。”

陶二娘:“今年的收成应是不错的,虽然每株上的果少了些,但一亩地里的数量多,总体是比去年好的。”

秦宛如点头,“方才去看过,七月中应该就能采摘第一批了,比去年提前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