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色(114)

作者:朕微萌 阅读记录

也是上雍国藏有至宝,却无需任何防守,仍然最安全,没有任何宵小匪徒光顾的地方。

因为至宝有二,一是自小便有圣人像、已臻化境的国师本人;二是伴随国师出世的,传说中当年轩辕黄帝所铸的十五面神镜中的第三镜。

无论是国师本人,还是伴随国师出世的‘第三镜’,既不敢偷也偷不走。

“呼呼……呼呼……”

白天两个额间点朱砂痣的小道童此刻正互相依偎着守在丹炉前,其中一个已入梦乡,还打起呼来,另一个也经不住开始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

而他们的师傅,上雍国的国师就在不远处打坐,他眼眸微阖,神态祥和光洁,仿似全然不知外边地面上已是夜雨滂沱,满天乌云四合,万物为狂风摧折。

岸出现在这间丹室的时候,墙上壁灯里的焰心微微晃动了一下,还未见其人,便见石板铺就的地面上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湿脚印,然后连成一串,无形的,朝着打坐的国师步步逼近。

6

最终,湿脚印在距离国师还有两*三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这样的距离很近,近到有一种莫名的亲密感,同时又保留了最后一丝安全和矜持。

国师睁开眼来,微微抬头,平静地望向身前的空无。

千年前的上雍国国师与千年后大旭朝的落难皇孙夏侯睿,身份不同,相貌也多有变化,甚至气质上迥异,唯有声音同样的清朗,温厚中带着点点的润:“这不是你该来的地方。白日里放过你,却不珍惜自保,反自送将上门,莫怪贫道大道无情,行肃清拨乱之举。”

大白话就是:白天他就已经发现藏在乞丐间的岸是个妖魔鬼怪,人妖殊途,妖魔鬼怪本就不该出现在人类聚集的地方,更不该出现在一国之都,作为一个国师他的职责就是斩妖除魔肃清孽乱,但秉持着众生平等、不犯不诛的职业操守,当时并未贸然对岸出手。可岸却不知自己侥幸逃过一劫,反而深夜巴巴送上门来,那就不能怪他不得不为了……

如此熟悉的声音,说着如此冷酷无情的话,当真已是完完全全的陌路人,从此‘相见不相识’。

这一盆凉水泼下来,竟比外边地面上的狂风暴雨还要让岸心惊、身凉。

岸慢慢显露身形。

她还怀揣着最后一丝挣扎,一点不死心,似乞求,似娇嗔:“你看看我……”看她是否有一丁点的面善?就算一丁点的面善也没有,是否能够重新结一个好面缘?是否可以奢望一点可能?是否能够拥有一次重头来过?

在岸的忐忑里,国师望着岸的脸,那副幸在百妖谷中稍作恢复,不再那么形脱神衰的皮相,让其有那么一瞬间的失神。

可也仅仅只是一瞬间的失神,然后国师便很冷静淡然道:“人间无此殊色,非妖既狐。”

岸笑,只是惨淡得像哭。

国师不是没有见过真正的妖怪,但他没见过一见他不惧不躲,也不邪佞猖獗,而是这幅表情的妖怪。

这幅表情,仿佛他们认识,有什么前尘往事,缘分纠葛,仿佛他欠她良多……

可是国师是个熟知天文地理、奇门遁甲、能呼风唤雨,即得天道的主,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他与眼前的妖孽过去不曾有过任何的牵扯,将来也不会有什么缘分结果。

但岸身上的那股子莫名其妙却让原本大道无情的上雍国国师动了莫名其妙的恻隐之心。

他上半身微微后倚,然后又重新阖上眼,仿佛驱客般:“三日为期,若再逗留不去,贫道亲自送尔归去。”

这话与威胁无异。

可于岸听来,除了伤心之上备添伤心,还有什么别的用处呢?

她当然不会听取国师的忠告,反而在接下来的时日如同鬼魅一般,悄无声息又如影随形地,时而隐身时而显形,跟在国师左右。

对于岸的无赖和执拗,国师‘幡不动心不动’的选择视而不见。

这却吓坏了国师身边的两个小道童,他们先是好一番惊叫躲闪,然后央着师傅赶紧把这个不知道行深浅,反正他们奈何不了的妖怪收了,或者打走,奈何他们的师傅愣是八风不动稳若泰山,不听、不看、不作为。最后,若不是国师阻止,他们差点都越矩跑到上雍国的国君那里去伸冤、告状……

这般‘鸡飞狗跳’吵吵嚷嚷,废了一炉丹,转眼三日即到。

没有不横生的枝节,在离国师给岸规定的最后期限还有最后一个时辰,一个尖声尖气,苍老中裹夹着腐烂奢靡味道的男声在外面地上叫门。

见地下无人应允,也不离去,反叫了一会儿,歇一会儿,或者换个同样尖声尖气,但稍许年轻的声音接着叫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