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攻他是山大王(38)

作者:一只山鱼 阅读记录

原来这两年瑞国因为风调雨顺,国库充盈,瑞国皇帝又年富力强,野心便渐渐膨胀,想要征伐大庆,扩充领土。

圣母教这些年渐入绝路,不知道是教内哪个好人提议要借瑞国之势,推翻大庆,迎回前朝明王的后裔--现圣母教圣子。

燕书承听到这有些无言以对,这些人脑子里装的难不成是草吗?怎么就觉得帮助瑞国就能迎回圣子呢?

李江:“瑞国是打算把刺客送进京都,借丞相徐继之手,送入后宫,再找机会刺杀闻绍临。”见燕书承脸色不好,这才急急忙忙改口,“是圣上,他们要刺杀圣上。”

圣上刚刚把持朝政不久,若是刺杀成功,无论是大皇子还是还是二皇子上位,庆国都一会再陷入动乱之中,这时候瑞国在举兵进攻,庆国不一定能抵挡得住。

燕书承将李江说的,都一一复述给了闻绍临。

闻绍临冷笑一声,将手里念珠一扔:“何止,皇位之争,腥风血雨,要是有没脑子的狗急跳墙,为了皇位和瑞国连手,里应外合,这整个庆国都直接送给人家了。”

这话说的诛心,燕书承没敢接:“看来在徐继府里发现的与瑞国的通信,也是关于这件事的。”

闻绍临点头:“若不是肃州之事,徐继往后宫塞人,朕为了安抚他,说不定就应了。”

燕书承:“李江也只知道这些,至于刺客送没送进来,现在在哪他是一概不知,圣上最近也要注意安全,派影卫去仔细搜查。”

“还有,瑞国既然起了这个心思,那两国开战,很难避免,圣上要早做准备。”

第 22 章

说是要排查,但瑞国与匈奴不同,匈奴大多眉眼深邃,骨架子也大,与大庆百姓相貌不同,一打眼就能分辨出来;瑞国人却能完美融入庆国百姓之中。

所以虽然将影卫派了出去,闻绍临也不觉得能找到,坐在龙椅上揉了揉眉心:“朕这几年啊,就没过什么舒坦日子!刘瑜、徐继、圣母教、瑞国和匈奴,哼,都不是省心的东西,还有后宫那些,哎!朕还没死呢,就盯着朕屁股下的椅子了!”

燕书承上前一步,将羽扇放在了桌上,伸出手来,指节用力,帮他按摩肩膀,轻声安抚:“圣上要往好处想,刘徐二人已经不成气候,圣母教也翻不出什么波浪,瑞国的心思咱现在已经知道,便能早些防备,人祸可避,比天灾好了太多。”

闻绍临闭着眼睛,闻言伸手过去拍拍他的手背:“你说的对,明日朕召江法直他们几个来商量一下。天太晚了,你留在这吃了饭再回去。”

燕书承佯作委屈:“这怎么能行呢?”

闻绍临果然上了钩,奇怪地问:“怎么不行?你小子也不是第一次在朕这蹭饭了吧?”

燕书承意有所指,委屈巴巴道:“今日可不同,文若得早早回去,还有两片策论等着我呢!”

闻绍临看那丧着眉头地样子,心中又好气又好笑,指了指他:“你这是拐着弯地指责朕呢?嗯?”

“我哪敢啊?”

“行了。”闻绍临一挥衣袖,召了张升忠上前,笑:“去,把小公子送回裕和宫去,别在这让朕耽误了他用功!”

燕书承讨好地笑笑:“其实,不用功也行......”

“想得倒美!”闻绍临给了他一下,骂道,“朕还没说你今日在上书房偷懒儿,就跑来朕这里讨价还价了!”

孩子还是得严厉着管教,要不是真不长记性。

燕书承苦着脸被张升忠送了回去,王鲁已经得了信,早早给他铺好了纸,磨好了墨。

“怎么,连饭都不让吃了?”看这架势,燕书承睁大了眼,不可置信地看向张升忠。

张升忠陪着笑,弓着身子哄到:“圣上说,小公子还能讨价还价,看来是不怎么饿,这知识么,也算是精神食粮,让您用这垫垫呢!”

燕书承面上的笑容变得有些勉强,攥着手里的扇子内心腹诽,他今日先跑去乾元殿汇报,就是想着能不能把策论给免了,或者少些一些,为此连饭都吃,谁知道陪了夫人又折兵!

心里再不满,还是老老实实拿起笔,仔仔细细把大字给写了,王鲁在旁边帮他挑了蜡烛,伺候着磨墨,张升忠也没走,在旁边站着,似乎与墙壁融为了一体。

整个裕和宫都安静下来。

幸好策论和大字,对他而言都不是什么难事,他只是想偷懒,现在没法子,动笔也快,不到一个时辰,就写完了最后一段话,将笔一放,揉了揉手腕,将写好的东西往前一递,张升忠立马上前接过。

燕书承“哼”了声:“麻烦张公公给圣上送去,我这可是早早写完了!比圣上说的明-天-下-学的时间还早!”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