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与君厮守(53)

作者:于欢 阅读记录

一般的小道观供奉神灵都有着规矩,非大观不得设三清,而移清殿的三清是皇帝下诏从京都的大道观中请来的,视作宫观。

案桌上, 香炉生的紫烟环绕在这淡淡烛光下的偏殿。

李舒睁开眼,起身时被烟雾绕肩, 眸中红润,颤着嘴唇未出声。

夕阳火红的光通过偏殿的圆纸窗透进, 地面折射出暗光打在李舒脚下, 使得阴浓暗淡的偏殿里也能将她的身姿看清。

身量单薄,岁月似不曾在她身上留过痕迹一般, 就是看着与那杨淑妃也差不多。

赵宛如微侧身,“小娘。”

前世, 这个李宸妃似乎被人遗忘了, 赵宛如是记得这个女子的,她不似宫里那些宠妃一样想着法子的在内廷争宠,而是深居宫观读书求道,因此赵宛如对其印象颇深。

不过这也是十几年来, 赵宛如头一次主动单独去拜访她,李舒尤为惊讶,“惠宁怎么…突然到访我这移清殿了。”

“岁玉。”

贴身的婢子懂得, 早在赵宛如踏进移清殿之时就准备妥当了。

宋初,太.祖嗜茶,使之茶文化兴盛,成为礼制。

“看来小娘娘的风寒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赵宛如见着她的脸色虽有些苍白,但是唇色泛红,应当是病愈了。

“多亏了殿中省的翰林医官使。”

是内侍省那边担忧出事,请了翰林医官院的院首来诊治,不过赵宛如看得明白,李舒这是不想去坤宁宫罢了。

“宛如这次来是替圣人探望您的,另外,宛如有一事不解。”

李舒当即紧了心,烹茶的手轻颤了一下,抬眼道:“嗯?”

“我知道小娘娘不仅饱读诗书,女红也是一绝的。”

无论是乾道还是坤道都会读书认字,而李舒在出家前出生于书香门第的仕宦人家。不过坤道比乾道还多一样,女红。

男耕女织延续几千年,长春观里皆是女冠,观中是有地的,但她们不自己种。

“也知道小娘娘素来喜爱梅。”

李舒不曾想,形同陌路的两个人,她居然会这般熟悉自己。

“也是巧了,宛如自幼也喜爱那冬日里寒梅,去年冬日在江南的时候,”赵宛如从袖口拿出一条白色的帕子,柔笑着,“听闻那长春观里的梅花是开得最好的。”

赵宛如注视着李舒的神色,只见她的眸子平淡如水,不禁起疑,进一步说道:“遂去拜访了…太清真人。”

说到太清真人时,李舒的眸子似乎闪动了一下,旋即温柔一笑,“江南我去的极少,长春观更是不曾去过。”

赵宛如展开帕子,“那小娘娘可认得太清真人?可识得这帕子?”

李舒心中微颤,“太清真人是扶摇子希夷先生的高徒,天下道者谁人不知华山扶摇子,自然也认得太清真人。”

“至于这帕子...”李舒抬眼,看着赵宛如手中白色丝绸帕子,角边绣的红梅刺眼。

李舒支吾不言,赵宛如心中明了,本来她也不是要逼迫她,只是心中有些疑问想解开,见她这般为难,于是一笑了之,“这白帕绣工生疏,您送母亲的帕子比这个绣的要好上太多,我这才寻思着过来找您讨要一条的。”

听着赵宛如的话,李舒这才松了一口气,原来她不是看出了这帕子是同出一人之手。可这帕子如何在她手里…

“原来是这样,惠宁想要我这妇人绣的帕子,派人来取便是,我这儿偏僻,何必你亲自跑一趟。”

“求帕子是顺道,宛如主要还是想来探望探望小娘娘,在这大内,您和圣人一样,都是宛如的母亲。”

不知是赵宛如的话触动了她十多年的孤寂还是怎的,李舒眼中居然泛着红,眸中滚热。

看出这一切的赵宛如,将复杂暂时压在了心中,此时她不希望自己的棋局刚开始走就败在了亲情上。

“宸妃娘子,内侍班的周怀政派人来传话了,集英殿设了宴请您过去。”

昨夜的宴是替万寿长公主设的洗尘宴,今日一早惠宁公主与三公主就回来了,于是又在前廷设了宴。

这次选在了集英殿,看来不单单只是家宴这般简单。

“殿下,圣人来传话了,让您回去。”云烟迈着稳重的步子凑到赵宛如身后躬身道。

果然如赵宛如猜想的一般,刚一回去就被母亲拉着由好几个宫人替她精心梳洗打扮。

若是家宴,何必这般盛装。

“元容真是长大了~”

坤宁殿以东是一座仅次福宁坤宁二殿大小的宫殿,也是杜贵妃的居所,赵静姝刚出浴,只披了单薄的轻纱,屋内烧着暖炉。

在一众衣服中挑了一个最朴素的衣服。

但是不合杜氏之意,杜氏便自己挑了自己称心的衣服,“今儿虽是赐家宴,但是你爹爹下旨召了朝中各相公以及年轻的郎们君一同赴宴,这意思在明显不过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