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满(105)

作者:桃籽儿 阅读记录

话问得简短、一时却听不出是随口一问还是带点质询的意味,宋疏妍一愣,斟酌怎么答的工夫方献亭已开了口,说:“我让改的,随着你叫。”

宋明真对方献亭一贯十分服帖、一听是他让的便没话说了,还兴致颇高地笑道:“确是该改,只是我家四妹妹一向怕生得紧,三哥能说动她也是本事。”

这话又说得宋疏妍脸热起来,大抵因为她自己心里有鬼、从此便半分调侃也受不住,一听二哥话风偏了又赶紧打岔,问他二人方才怎么打起来了;她二哥哥扬眉一笑,答:“哪里就是打起来?不过同三哥讨教讨教罢了,整日憋在家里许久不曾活络过筋骨,身上锢得难受……”

顿一顿又一边整理衣襟一边随口问她:“你呢?专程过来是有事要同我说?”

宋疏妍原本就是心里装着方献亭来的,谁知又恰巧在二哥这儿遇上对方,一时之间心旌摇曳难以平复,当时也就口讷了;方献亭看她一眼,以为是他们兄妹之间有什么话不便当着自己这个外人的面说,于是自然主动提出要避一避。

宋疏妍见他转身要走,不知何故心里的弦却像要被挣断一般难受,一声“等等”便那样脱口而出,多少要算情难自禁;他便又停步回头看她,只见女子眸如秋水眼波似雾,却分明比这满园春色更加旖旎,撩拨得他一颗心不上不下的难受。

“三哥不必避着,本也不是多大的事……”

她美丽的面容仍染着淡淡的粉色,声音轻轻从他耳畔掠过。

“只是我……要回钱塘去了。”

第54章

时近人定, 远岫阁内却还烛火未熄。

方献亭独坐灯下看着自长安和颍川送抵的数封密函,其中两则最令人在意:其一,新君年前便已下旨令各方节度使归西都述职贺岁, 十方之中七方皆至,唯独陇右、河西、北庭三镇的钟曷和吴怀民称病未到, 如今正月将过两人仍还迟迟不肯动身, 其心之异已不必多言;其二,关内道与陇右毗邻,近来已察觉西侧多有乱象,秦王至今尚未被擒, 恐兵戈之乱在所难免。

眼下他丁忧之期未过确不可重归长安官复原职, 但边境一线不容有失, 为防钟氏作乱还当早做安排调集兵力,他应早日北上关内与娄氏合力, 颍川之兵与西都布防亦要一一亲自过手。

只是……

他闭了闭眼, 眼前又浮现今晨宋疏妍在院中说将离金陵而归钱塘时的模样,声音就同一年前他们在江上分别时一样静,而看向他的眼神又分明比那时更婉转含情。

……像是在等他。

也像是在等一个结果。

他眉心微跳, 却是难得感到些许茫然,尽管深知自己心中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可在伸手摘取时却又总感到几分犹豫——他尚有孝在身不能婚娶, 过不了多少日子泰半又要北归征战, 她却正是最好的年纪,倘若他让她等他……

灯花爆开,“突”的一声响,思绪自此中断, 他亦感到一阵头痛,片刻后房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动, 抬眼去看,却是母亲来了。

他很快起身去搀,仔细扶着她在太师椅上坐下,又恭声问:“母亲怎么来了?可是身体有什么不适?”

姜氏摆摆手示意他也坐,卸去钗环的模样却比平日显得更随和几分,答:“只是睡不着罢了……屋里的丫头说你这儿还亮着灯,我就来看看。”

他应一声,转手为母亲倒了一杯热水,姜氏看一眼他案头堆积的信函,一时眼前又难免浮现亡夫生前的光景。

“可是又要起战事了?”她叹息着问,字字都是伤情,“长安还太平么?”

方献亭也知母亲是想起了父亲,对方舍身守卫的太平便是如此脆弱,即便太子顺利登位也照旧难免天下大乱,倘若先考泉下有知想来也当深为伤怀。

“局势尚未大定,”他斟酌着略去那些不妙的消息,语气带着宽慰,“母亲不必太过忧虑。”

这语气却又同他父亲有些相像了,姜氏失笑,心道自己在独子眼中恐怕真是半点事都经不得,默一默又开口叹:“你们那些朝廷大事我确插不上手,只盼你能多珍重自己,莫要像你父亲那般……”

话到此处便停了,她眼中已泛起泪光,像是无法再说下去。

方献亭心下沉重,欲开口劝说之时母亲却自拭其泪,转而又佯作无事地问:“那你打算何时离开金陵?他们应当都在催你回去了吧……”

确实不该继续久留。

其实这次他亲至江南除了为接母亲北上、其余更多还是为新君争取士林——宋氏乃江南士族之首,更为文臣清流翘楚,眼下新君深陷弑父夺位之谣传妄议、朝中也因钟党鼓噪而暗潮汹涌,若宋氏兄弟可出言为新君正名并早日重归长安,则许多事料理起来都会变得更为简单。

上一篇:岁岁昌宁 下一篇:美人难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