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满(231)

作者:桃籽儿 阅读记录

朝堂上金陵一派的脸都沉了,一旁洛阳派的官员却都乐见其成:这小后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几句话便开罪了朝堂半壁!可他所言正是他们想听的,只要朝廷摸清了江南财脉金陵一派便不能恣意妄为,即便他们洛阳派也捞不到多少油水、但资财尽入国库总也比被政敌拿去要好得多,他们自此亦可与宋家人平起平坐了!

暗潮汹涌间垂帘之后传来一声轻笑,太后的语气温和中又透着几许幽深,问:“迁都之事千头万绪,岂独在半月水陆舟车?江北万万官民一朝安于江南,其中是非纷扰自难厘定,若一朝快刀之下乱麻尽断而失维系之力,卿又有何策可安?”

这话问得已有些深,迂回间将如今两党相争之势一并搬上了台面,那后生临此困境却仍丝毫不乱,不卑不亢道:“臣斗胆,昔闻太后曾于扬州江岸许万民‘远图庙算再造盛世’之诺,亦闻君侯卸甲刺字而立‘中原不复北伐不止’之誓——今若我朝独求偏安、将江北河山尽数拱手让与胡虏,则自可大而化之告朔饩羊;而若果有定疆雪耻克成一统之心……则此快刀,不得不用。”

掷地之言恰似金石,字字句句皆有其声,其中意义甚至已有几分冒犯,惹得众人皆是哗然,就连立于群臣之首的方献亭都侧首多看了那后生一眼;中贵人在幼主身侧大声申斥一句“放肆”,垂帘之后的太后却轻轻抬手示意无妨,随后柔和的声音再次传来,三问:“设吏清查良策在前,何人督办却亦为难——党同伐异固为顽疾,自上至下政令不通,若层层阻滞致大计不成,又为之奈何?”

许宗尧闻言再躬身叩首,继而肃声答:“臣乃令和年间生人,幸于太平盛世读经史典籍蒙圣贤教化,今见社稷动荡民生凋敝、虽为匹夫之身亦怀兼济之心——若今朝入等而为天子门生,必克己奉公不吝己身、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在朝惟受圣命不结朋党、在野视民如伤询于刍荛。”

“不死,不休。”

白衣卿相字字出尘,一个“死”字更有千钧之重,自古逆势而动者皆为孤臣,他大约也深知今日一席话必将自己推入绝境,眼下满朝文武侧目而视、他日明枪暗箭必亦难防——然壮怀之心未泯、仍可将生死置之度外,蝇营狗苟本非所愿,飞蛾扑火亦有大节。

议论之声不绝于耳,那时有多少自诩高明之辈暗暗看着那年轻气盛的后生发笑?或许他们都笃定他无法在这条通天路上走得长远,即便侥幸跃过龙门不日也将被狠狠扯下泥潭;垂帘之后却渐渐安静下去了,许宗尧低眉敛目跪在雄阔华美的大殿正中,依稀感到有一道柔和的目光轻轻落在自己身上,半晌之后再次听到那个普天之下最为尊贵的女子开口,这次只有隐约含笑的一个字——

“善”。

第118章

殿试之后金榜即出, 蓬州许宗尧入三等,前浔州刺史贾昕与河东道李赋同入四等,便算是本次科考的一甲三名。

依大周旧例, 制科五等中前二都是虚设,能入四等已是天子赏识, 那许宗尧却上来便一鸣惊人入了三等、更当场被授为从五品上户部司郎中, 比过往进士科状元六品授官的起点还要高上两级,实属古往今来之未有;贾昕过去便是官身,如今晋为从三品户部侍郎,李赋则被任为从六品上金部司员外郎, 如此说来头三名都被派往户部任职, 朝廷立意富民固本的意图已是昭然若揭。

再细细一推敲, 当今太后定选的路数也极耐人寻味:最受人瞩目的小状元乃是与两党无涉的寒门出身,榜眼贾昕是宋氏女婿、探花李赋则是阴平王保举, 如此说来两党的脸面都顾了个周全, 偏偏最受器重的又当众抨击了党争,真是打一巴掌又给个甜枣,将官场心术摸了个明明白白彻彻底底。

一介女流能有如此手段确乎令人意外, 可她若以为单凭几个重气轻命的后生便能大刀阔斧推行所谓新政可就大错特错了——两党相斗其势汹汹,各方势力盘根错节, 睿宗与仁宗尚无力改变, 她一个垂帘不久的妇人又能做得了什么?那许宗尧想来便是以卵击石的典范,当要粉身碎骨又高高挂起给天下人看的。

文武百官各自腹诽盘算,终于纷纷在朝会后散去了。

阴平王卫弼今日可算是志得意满。

他举荐的李赋虽说未能拔得头筹,但得个从六品的官也终归是好的, 何况那看上去极得器重的许宗尧立场也与金陵派相对,过几日搞起新政必也会对洛阳派有利——他今日可瞧得真, 宋氏兄弟从乾定宫离去时那脸色都难看得紧,尤其宋泊气得胡子都歪了,对着垂帘之后的自家侄女狠狠摔了摔袖子。

上一篇:岁岁昌宁 下一篇:美人难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