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了一身满(273)

作者:桃籽儿 阅读记录

朽木难雕冥顽不灵,气得那宫人也是拂袖而去,通传之后扶清殿内传来消息,称太后今日政务繁忙无暇见他,他却竟就那般无所顾忌地长跪宫门之前、终于在日落之际逼来了传召觐见的消息。

来迎他的正是太后身边的女官夕秀,身边另携一架步辇、说是太后悯其因伤不便行走而特意赐下的,许宗尧谢恩不受、仍执意独自行走至内宫,一瘸一拐的模样惹眼极了,令往来经过的宫人皆不禁侧目而视议论纷纷。

行至扶清殿时许宗尧额角已坠满冷汗、前不久在坠崖中重伤的腿还在不停打颤;他在门外理正衣冠、收拾停当后方才随夕秀入内面圣,当今太后正在外殿用着晚膳,室内清雅幽静檀香缭绕。

“臣许宗尧,叩见太后。”

他低眉敛目恭行跪礼、并未抬头看那普天之下最尊贵的女子一眼,对方亦只淡淡应了一声“平身”,而后又道:“许卿远归金陵一路劳累,想来也还不曾用过晚膳,今日便与孤同席吧。”

“来人,赐座。”

殿中宫人已然领命,许宗尧却还端端正正跪在原地,明明腿上的伤已让他面色惨白汗流浃背,却仍固执地躬身叩首不肯起身。

“臣此去清查劳而无功,今返台城实无颜再受天恩……”

他字字清晰地说着,声音还同半载前在乾定宫中一般坚定泰然。

“且臣有一言问太后,若所得之复非同所想,则更不当食天家之禄。”

这前一句尚可算是寻常,后一句却说得十分放肆——区区臣下岂可质问君上?末尾的“不当食天家之禄”则更像是威胁,仿佛当今太后还要受他的考教、若答得不好便要受他的惩处似的。

众人听言皆是色变,唯独宋疏妍淡淡一笑,素手轻轻搁下玉箸,她的声音依旧平和,道:“卿但言无妨。”

许宗尧再一叩首,继续道:“土地清查兹事体大,各州近况臣七日一报上呈御览,太后当知形势之变、更当明时下滞碍所在——今召臣还朝,究竟是因断臣无能不堪托付社稷,还是只因不愿身陷众叛亲离之困而失外戚之助?”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尤其那句“外戚”更是大逆不道,话里话外都将宋氏敛田之过和太后临朝之权牵在一处,根本无异于指着她的鼻子骂;扶清殿内一时静极,众人都被这从五品小官的一番狂言吓得汗毛倒竖,过了好半晌方才听到太后开口,语气分明也沉了,说的是:“许宗尧,你放肆。”

那小状元并不惊惶,听得这句训斥也依旧神色如常,下一刻忽而起身抬头直视太后双目,继续面不改色道:“当日臣入宫应考,曾于大殿之上在衮衮诸公面前许下一诺,称入等为官后必克己奉公不吝己身、披肝沥胆鞠躬尽瘁,在朝惟受圣命不结朋党、在野视民如伤询于刍荛,虽伤而无悔、不死则不休。”

“今臣一息尚存,仍可为国不避斧钺成仁取义,如太后仍有心为民公断,则臣必赴汤蹈火甘之如饴,而若太后已无秉公灭私之勇,亦可早日告知于臣,臣可振衣濯足归于山林,不必终日在朝枉费心机虚度光阴。”

第141章

后几句说得颇有怨气, 显见是已认定此番被召回金陵全因太后已丧推行新政之心,抬起的眉眼透着刚强与决然,此外更有一抹不肯被浊世污染的锋芒与傲气。

宋疏妍定定看了他半晌, 忽而解颐展颜一笑,潋滟的琼英该有最好的花色, 权势之外她的美丽原本也最值得称道;许宗尧一愣, 却没料到对方不怒反笑,下一刻又听她轻轻一叹,道:“许卿当日所言振聋发聩,便是无人再提起孤也不会轻易忘记的。”

说着徐徐起身, 竟亲自走到他面前伸手将他扶起, 灵巧的宫娥见状又顺势引他入座, 桌案之上精美的御膳此刻还冒着腾腾的热气。

“孤召你回来,本意不过替陛下保一宰辅之才, ”她的语气淡淡的, 从容又柔和,“土地清查功在当世,我朝千秋之基业未来更需有人辅佐, 你要陪陛下走得更远,有些事便不能尽由你去做。”

这话说得既重又轻, 点到为止令人抓不确切, 许宗尧一时也摸不清此为对方真心使然、还是仅为安抚他的缓兵之计。

“孤知你一心为国有毁家纾难之义,但为政之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却不可逞匹夫之勇,”她像并不在意他心中猜忌,落座后又平平静静再次举箸而食, “难道孤要由你去同他们硬碰硬?你为此事舍身,土地清查便能一帆风顺了?”

几句反问切中要害, 身居至高之位的她终究比他看得长远,许宗尧半低下头,身上的锋锐之气已略消了几分。

“你问孤召你回来是否因已无秉公灭私之勇?恰恰相反,只有你回来了孤才好借势发难彻查此事,才好将背后之人一一绳之以法。”

上一篇:岁岁昌宁 下一篇:美人难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