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刀,逍遥扇,绝代双骄江湖行(230)

作者:云兮风流 阅读记录

风流摇头,道:“哪有这般简单,天下动乱起来,苦的还不是百姓,还有你说的不过是片面之词,这个世道,决非你所想的那般黑暗残酷。而且无论多么艰难困苦,总会有美好的事情,无论黑暗多么漫长难熬,光明终会到来,无论狂风暴雨多么寒冷刺骨,终究会停歇。”

风流顿了顿,接着又道:“我倒也遇上了几个故事,可和你所讲的却不尽相同。我看这天下,虽有苦难,却仍万众一心,宽容和谐,人民有信仰,朝堂有希望。”

风流顿了一下,接着又道:“话说那一年啊,正值七月盛夏,陕北渭水附近,连日的暴雨过后,河堤里的水,已几与堤平。而暴雨之后的酷暑,更平添了几分的闷热,堤坝上的杨柳枝条,都几不曾摇动,只有蝉噪声,惹得人跟着心烦。

“一辆马车便顺着河堤旁的官道,一路疾驰着,不知是马车夫打了盹走了神,还是马匹酷热之下没了耐心,竟然发起颠来,直直的冲向了河流,冲下了河堤,一辆马车登时栽入了湍急的河水中。”

姬星宇点了点头,道:“哦?有这样事?正好你们逍遥四客可以行侠仗义,施以援手了。”

风流摇头叹息道:“我倒是也想啊,若是我当时在,那该多好,可惜等我路过的时候,下水救人的大叔,已不幸罹难了。当时那大叔当时就在附近干活,看到了马车冲撞进了河流,二话不说,就奋不顾身的跳入水中去救人,在他奋力救下了五人之后,终究是体力不支,不幸溺亡。

“只恨我赶到的时候,他已经躺在冰凉的地面上,撒手人寰了。听他的朋友讲,他才四十四岁,祖籍原是川渝一带,家里还有七十岁的老母,还有年仅七岁的儿子。他虽然不是江湖中人,但这般行侠仗义,丝毫不输江湖大侠。他的朋友说他平日里很耿直随和,想不到关键时候却那般正义和决绝,实在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

姬星宇嗯了声,竖了竖拇指,道:“不错,见义勇为的好汉子,那他所救之人呢,身边之人呢,又如何看待他,他这般离世,上有老母,下有妻儿,又该当如何?”

第296章 不相为谋

风流道:“所救之人,自然对他感激万分,恩同再造,他留的老人和孩子,所救之人必当竭力奉养。还有,我看到的是,大家都很热心,齐心协力的为他办好了葬礼,又自发的捐助了很多钱,这样妻儿老母生活才有了着落。他那七岁的孩子,在葬礼上,说长大了也要做个勇敢的男子汉,也要行侠仗义做个好人。”

当困难和灾难降临的时候,总有人不惜生死,见义勇为,奋不顾身,这样的例子,古往今来,又何尝不是很多,很多。

姬星宇沉思了一下,却是道:“人们在危险到来之际,往往会身不由己的冲上前去,未必便是发自内心的本意。所谓日久见人心,又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一时侠义之举未必说明什么,只有持之以恒的不懈付出才是真心本意。”

风流冷哼一声,道:“趋利避害乃是人之常情,若无侠义之心,又怎会逆势而上。便如你所说,日久见人心,我也曾见到过,一位老人,带着小孙女走江湖,杂耍卖艺,赚着微薄的钱财糊口。他二人每日里干体力活,自然是十分辛苦,却是靠着自己的勤劳和付出,一点点的积蓄着绵薄的收入,穷苦,但不去偷,也不去抢,光明正大的赚钱。

“那一次,我遇上了他们,见小姑娘那么小,便跟着爷爷出来赚钱,便故意将钱袋遗落在他们身边,原本是想救济他们一番,又怕他们不肯收受,便想的这个糟点子。

“后来他们捡拾到了后,却决不肯贪昧,那老人竟是带着小女孩,披着蓑衣,冒着寒冷的秋风冷雨,找寻了我很久,这才在小酒馆找到了我,把银袋子归还给我。那可是他们打拼半年也未必能赚来的财富,但他们却丝毫不曾动心,不是他们应得的哪一份,决计不要。这决不是他们一时一刻之想法,而是经年累月便是如此。

“当我看到小女孩被雨水淋湿了的脸庞,在秋雨冷风里单薄衣衫下瑟瑟发抖的身子,还有眼眸里那坚定不移的目光,我后悔当初何不直接赠与他们银两,也好过假装遗落,让他们捡拾所得。本以为是行不留名,谁曾想他们竟然冒着雨费了那般劲头,非要找寻归还于我。”

姬星宇点点头,道:“不错,勤勤恳恳,拾金不昧。”

风流接着道:“却也不够,后来我才知道,那老人白天辛苦一天,干的都是体力活,晚上却还不肯停歇。老人用竹子编了很多些竹篓,还有用竹篾编成的小孩子玩物,在街市上去卖,当然,卖的价格也很中肯。

“老人早些年行走江湖杂耍卖艺,积下了病根,身体不大好,常年吃着药,可他们还养着一群无家可归的孩子,供用他们吃穿,甚至有时候,还可以和自己的孙女一起在学堂读书,要让大家做有学问的人,知识改变命运。”

说到这里,风流叹息不语,他所讲述的这段故事,固然也凄苦贫困,可故事里的人,决非愤世嫉俗,或是满腹怨言,反而努力向上,宽容仁爱,对这个世道,充满了敬畏和感激,从不会自暴自弃。

姬星宇发呆良久,忽然道:“我承认,你说的也有道理,可是你可曾知道,是谁剥夺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财富,是谁让他们穿不暖衣,吃不饱饭,是谁让大人流落异乡,只为赚钱养家糊口,而小女孩的父母,却又在哪里?是不是卫戍边关,或是客居他乡,只为挣几分辛苦钱,只有那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伴着家园。你这是只有一时一点的仁爱,终究是不能治本的,只有从根本上让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这才是真正的福祉。”

风流却是摇了摇头,道:“非也,无论怎么做,世间总还会有疾苦和不幸,这是历朝历代都无可避免的,便强如盛唐贞观之年,也总有难民,这世道,不过是逐渐的趋于平稳,有个相对的平衡罢了,是急功近利不得的。”

姬星宇抢着道:“可是现在已然失衡,趋于崩塌了,我看到的是千里饿殍,白骨累累,而朝堂之上,富庶之家,依旧载歌载舞,升平祥和。闭其目,以若天下无疾苦;塞其耳,不闻世人之怨言。”

风流气得重重的呼了口气,大摇其首,道:“得,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不和你多费唇舌了,你已经冥顽不灵。我还是省着点力气,断魂密窟洞口已封,在这洞窟之内,少说话还能多活的一时三刻。你也消停一会吧,总之我们是不会跟着你误入歧途的。”

姬星宇也不理会风流,站了起来,望着阿云道:“这洞口果真已封闭?”

阿云点点头,道:“是,你知道我从不撒谎,这山洞你比我来的多,也该当知道,就只有一个出口。”

姬星宇虽然适才已经听闻此事,但此刻还是如同凉水浇在了头顶,十分的落寞,重重的坐回了龙椅,用手托着额头,似乎已心灰意懒。

风流此刻却很平静,也很乐观,道:“你该很高兴才对,本来依照焦焱的算计,是将洞口炸了,把你自个儿封了进去的,任你神功盖世,在这洞里暗无天日,无水无粮,也活不了十天半月的。后来我大哥觉得对不住你,于心不忍,这才在最后的关头,闯了进来,要陪着你葬身于此,而我,也来凑个热闹,哈哈……”

姬星宇抬头望着阿云,缓缓开了口:“果真这般想的?”

阿云没有抬头,只是口中慢慢吐出了一个字:“是。”

片刻之后,阿云又接着道:“你所说之事,我毫无兴趣,也断然不会助你,此刻咱们三人都要葬身于此,又何必多想。这洞窟,也是我亲手点燃炸药崩塌的,为的就是要亲手将你困杀于此,从此世间便多了几分安静,少了几分纷争。你当年与我有恩,没有你,我断然活不到现在,既然我亲手将你封在这里,我便也一同来赴死吧,也算还了你的恩情。”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