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刀,逍遥扇,绝代双骄江湖行(374)

作者:云兮风流 阅读记录

阿云倒很想去他们的摊位吃一顿早点,也顺道去看看他们,可他害怕,害怕自己打搅了他们平淡的幸福,所以他便是到了路对面,也只是远远地望了一次又走掉了,又继续自己打柴卖了。

那樵夫不再砍柴了,阿云便成了街市上抢手的樵夫,可阿云似乎也学会了偷懒,他发现自己若是就在那卖豆腐的商贩附近去卖柴,有一多半,就可以正好被那商贩给买了去,这样就卖起来很轻松。

自然,那铁匠铺的四十文钱,也很快的还上了,甚至阿云还有了一贯多钱。

阿云白天卖柴,晚上便回到城隍庙里,铺就了稻草,就地当做床板来睡,也很少有人打搅他。

平平淡淡,也挺好。

如此便过了两个多月,天气已经颇冷,算起来已经临近年关了,阿云还是一身的单薄衣裳,但他一直干着砍柴的体力活,加上他内力深湛,倒也不觉得寒冷。

这一日,午后时分,卖豆腐的那商贩,在买下了阿云的这担柴之后,向阿云道:“大兄弟,赶明起,我就不来卖豆腐啦,专心在家里照看着媳妇了,算日子,也就这几天了。”

原来这商贩的妻子,已到了即将临盆的时日了。阿云便微微一笑,道:“好,那提前恭喜你了。”

商贩哈哈一笑,满是喜悦之色,道:“好,好。”,说着时,从拉着豆腐的平板车后面,拿出来一身棉衣,叠的整整齐齐,递给了阿云,道:“大兄弟,我看你一表人才,出身不凡,不知道你怎么落魄到这般地步,卖柴也挣不了几个钱,这天冷了,我家里有多余的棉衣,便送给了你吧。”

棉衣不算很新,洗得有些褪了色,看起来还有些许的补丁,但洗得很干净,叠得也很整齐。虽然这并不是一件很贵重的礼物,但阿云还是很郑重的收了过来,道:“谢谢你!”

商贩摆了摆手,道:“不用客气啦,不算什么的,这些天买你的柴,省了不少呢。”

阿云点点头,从怀里取过来一个小巧的布老虎,那是用布缝的,里面塞了稻壳的小玩具,然后递给了商贩,道:“那日我见有个摊位卖的,挺好看,便买下了送给孩子玩吧。”

商贩也是接了过来,道:“好的,那我就收下了。”接过来布老虎放好,然后二人道了别,商贩便喜滋滋的回了家。

阿云果然便换上了这身棉衣,有些破旧和补丁,但果然是暖了很多。此刻的他,自然也不介意这些补丁,因为他小时候穿过更破旧更脏的衣服。

这一日,已是岁末除夕了,大街之上,已是行人稀少,沿街的商铺也多已关门歇业。家家户户,都扫净了庭户,房门上都换上了门神画像,钉了桃符。阿云在街市上守了大半日,也没有卖出去这一担柴,他心知便是到了下午,就更少有人了,便索性也不再卖了。

阿云买了几张炊饼,又买了一坛酒,小半只烧鸡,便背起了卖不掉的柴,又回到了城隍庙去了。

这些日,期间倒也会有一些人去城隍庙烧香,一来阿云白日里去砍柴和卖柴,不在城隍庙,二来即便傍晚时分见了他,他也只是在庙内最角落里铺了一层稻草,躺着睡觉,便被人认做了流浪汉或是乞丐一般,倒也没人在意过他。

傍晚时分,天气又寒冷了几分,阿云索性将卖不出去的干柴取来一些,在这庙内门口的空地上生起了一堆篝火,然后坐在火堆边烤着火。温暖的火光,映照得阿云身上也暖洋洋的,他便将买来的炊饼放在火堆边烤得焦热,又将酒坛子偎近火堆烤着,也烫得温热,便吃一口炊饼,嚼一口烧鸡,就着一口几文钱买来的酒。

耳边,响起了噼啪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忽近忽远。欢声笑语,伴着寒风,隐隐的传来。空气之中,弥漫着硝烟的气息,还混合着煮熟了的水饺或是年夜饭的香气。

家家户户,大抵都已是团圆了吧,卖豆腐的商贩,此时孩子也已呱呱坠地了吧,一家人在一起,挺幸福美满的事情了,阿云眼前,甚至都可以想象的出来,那卖豆腐的商贩,举着孩子高高的样子,一定像是托着一块豆腐那般小心翼翼。

就挺好。

庙门外,飘起了点点的雪花,起初是零零星星的洋洋洒洒,后来便犹如柳絮一般飘扬。岁末除夕,天色渐晚,阿云虽是孤身一人,无家可归,但此刻盘膝坐在城隍庙,烤着篝火,吃着炊饼烧鸡,喝着温热的酒,也算自在。

望着外面的雪飞之景象,阿云默默不语,不觉已出神。

天色似黑未黑,听得脚步声轻响,庙门外走进来一个身材矮小的人影,走近了些时,映照着雪景,看得出是个五旬的老者,身材矮瘦,颌下一缕短须,头上戴着一顶毡帽,此刻也落上了不少雪花。伴随着他走进庙内,头上和身上的雪花便慢慢融化。

第481章 城隍庙中

只见老者走路有些蹒跚,先迈出去一只左脚,再迅速的右脚并上去,然后再走下一步。看得出来,他右腿有些跛,便不是很灵活,但不须拄着拐,也可以慢慢地前行。而右手中,还端着一只粗瓷大碗,左手则拎着一只布包。

老者刚走到庙门边,看到了在庙内生了火烤着火的阿云,有些迟疑,但还是微微咳嗽了下,并未和阿云答话,迈着蹒跚的步伐,走了进去。

路过阿云身侧时,二人相视一眼,阿云也没有说话,而老者从阿云身边走过的时候,阿云才看到他手中端着的是一碗还在微微冒着热气的饺子。老者走近了神案,将饺子连着碗放在了神案上,又打开了带来的布包,取来了几个馒头,堆放在神案上。

看来,这老者是来城隍庙上供的,他摆好了这碗饺子和馒头,便又从布包里取来香烛点上,接着又对着神像拜了几拜,口中喃喃道:“城隍爷,小老儿给您来上香了,请求您保佑来年平平安安,远离灾祸……”

往日里倒也有人来城隍庙上香,不多。此时除夕团圆之夜,又逢外面飞雪沾衣,便鲜有人来此了。

老者上完了香,祷告了一番,便又拖着蹒跚的步履,向着庙门走去。这次走到阿云身边的时候,便也没有向阿云看去,直到了庙门口,即将迈出门槛的时候,却又停住了身。

老者慢慢转过了身,看着阿云,忽然开了口,道:“年轻人,我见你在这破庙里住了有几个月了,看你也不像乞讨为生……莫不是无家可归?”

阿云倒是一愣,这才反应过来他是在和自己说话,便定了定神,道:“是啊……天下之大,何以为家。”

老者听得阿云言语不俗,也是微感吃惊,犹豫了一下,道:“看你谈吐,也非寻常之人,你我相见便是有缘。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在团圆吃年夜饭,你一个人在这也难免有些孤单,要是不嫌弃的话,不妨随我回去,跟我老头子一起过年。”

此时此景,只有别人嫌弃阿云的份,阿云又岂会嫌弃他人,听老者出言相邀,便笑着点头,站起了身,道:“好啊,便随你一起回去。”

阿云将篝火拨灭,然后便随了老者一同出了庙。老者腿脚不便,但阿云并没有超过他,亦没有并肩,而是跟在他后方一步的距离,不疾不徐,不紧不慢。

老者一边走,一边开了口,道:“老汉姓董,住在这镇子上的后边,平日里也没什么营生,年轻时学了木匠的手艺活,这一干便是几十年了。”

阿云沉声道:“挺好。”

董老汉又道:“是啊,有个木匠手艺,便有了一碗饭吃,便能过活下去了。还有我这腿啊,是十多年前,有次干活的时候,被滚落的原木砸了腿,从此走路便这样了。”

阿云哦了声,倒不知道如何接接下去了,便道:“我姓云,朋友便都唤我阿云。”虽然他已和钟锷父子相认,他原本是应该姓钟的,可他还是习惯了称呼自己是姓云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