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1174)

作者:丛林狼 阅读记录

朝廷对粮商动手,其实他是不太信的。

可万一呢?

万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历史上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事发生。

当年朝廷禁贩私盐之时,死了多少盐贩子?大汉不同往朝,可谁又敢百分之百打包票,说当今陛下不会为了粮食之利,而做些赶尽杀绝的事情?

他若是认识秦怀道,就应该知道秦怀道不是这样的人,可他张道子不过一介草民,顶天了就是在十里国宴时远远地见过龙颜一眼,根本不了解这位新任大汉皇帝。

不了解,就不信任,不信任,就有了猜疑的空间。

就在此时,管家前来。

“老爷,门外有位读书人求见。”

“读书人?”张道子很快就想起江胜为,既是读书人又和他们粮商有交集的,除了他别无二人。

若是在昨天,他肯定闭门谢客,只是今日长安形势又有变化,且听听他说些什么:“让他进来吧。”

“是,老爷。”得到张道子首肯之后,管家将门外等候的江胜为迎进府中。

这位大闹科场的读书人,一进府中便面露笑容,他知道,张道子的心中有了缺口,而这个缺口,将会是他成事的重大契机。

“小生江胜为,见过张老爷,不知张老爷昨日睡得可好?”

明知故问。

张道子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哪里不知道这位后生仔心里打的什么主意?没好气地说道:“昨晚发生何事你我心知肚明,江先生就没必要在这里说风凉话了,不如开门见山,直说来意吧。”

“好说,”江胜为道:“朝廷已经下定决心杀害粮商,我有一计可救粮商于水火之中,不过此计需张老爷领头配合。”

张道子眉头皱起:“是否朝廷动得手还未可知,江先生如此臆断,不太合适吧。”

“臆断?”

江胜为笑容更盛:“张老爷觉得在这长安城内,除了朝廷,还有谁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将粮商杀害而查不出线索?”

“小生可是听说,确有朝廷之人入粮商住处打听我等聚集的消息,打听完之后人就死了,不如张老爷说说,除了朝廷,还有谁会这么关心粮商聚集一事?”

“这?”

张道子哑口无言,说实话,他确实想不出来在这个节骨眼上,除了朝廷,还会有谁想着针对他们这批粮商。

打死他也想不到,背后阴谋之人,是位图谋联合多位枭雄准备借机谋逆的面具人。

见张道子仍有犹疑,江胜为道:“其实我之主意,是要拯救粮商于水火之中,而非与朝廷作对,张老爷大可放心,无论此事是否是朝廷做的,我都可以让粮商全身而退。”

“真的?”张道子双眸透出精光。

若不与朝廷作对,还能让粮商全身而退,这不正是两全其美之策?

真能做到这种地步,他完全可以不用考虑谁在针对粮商,因为他之所求,不过自保而已。

想到这里,张道子道:“你且说来听听。”

江胜为微微一笑:“很简单,把事情闹大。”

“他大汉朝廷会印长安日报,难道我们印不得?还请张老爷带所有粮商于皇宫前带人抗议,到时我准备一万份日报进行宣传,届时长安百姓人人都知此事,如果是陛下动的手,陛下就会顾忌民心而不敢妄动,若是阴谋者动的手,此事闹大之后,粮商的一举一动也会受到所有人关注,阴谋者行动受阻,无法再针对粮商,否则很容易被人抓住尾巴。”

张道子沉思片刻后,发现此人提出的办法确实有道理,长叹一声,无奈接受。

等江胜为走后,他看向这名书生远去的背影,不由嘀咕。

“那么你呢,你的目的又是什么?”

甘露殿内。

秦怀道正关心着粮商案的案情进展。

李雪雁传来消息,说是江家余孽江胜为今日去了长安第一大粮商张道子家中一趟,随后带着笑意离开。

又有天眼成员打听到有人见过几个黑衣人进入粮商家中的事实,不过杀人之时他们却不知道,当时大门紧闭,又没什么叫喊声传出,他也就没有过多关注,谁能想到是杀人灭口?

长安府那边,反而进展不大。

又有长安府张玄素前来觐见。

第1115章 :危机前夜

“臣长安府尹长玄素参见陛下。”面对陛下天威,张玄素依然镇定自若,呼吸匀称,缓缓行礼,足以看出此人稳重。

“玄素来了,不必拘礼,朕看你是为粮商被杀一案前来吧,长安府这边打算怎么做,和朕说说。”秦怀道对这位自己亲自任命的长安府尹颇有好感,事实上张玄素也没让他失望,整个长安府在他的治下,除了发生粮商大案,基本上还是相对平和。

张玄素道:“目前长安府已派府兵守城严查出入城的可疑人员,又派人跟着江家小儿江胜为,昨日他密会粮商,今日又去见了长安第一粮商张道子,恐有什么动作,至于杀手的线索,臣暂时没有头绪。”

“江胜为这小子,江家谋逆,他因远在长安无法参与因此朕才放他一马,没想到他还敢在长安搅弄风云,张玄素,你给朕盯紧一点,一旦发现此人有出格之事,立刻将之抓捕。”

“诺。”

“至于杀害粮商凶手一事……”

对于此事,秦怀道也头疼,这里又不像后现代工业文明一样,到处都有摄像头,纯靠人力的话对于某些隐秘案件想要侦破其实很难。

尤其是像粮商这类毫无线索的无头案。

他叹道:“这样吧,你回府之后,迅速排查户籍,常居长安之人不用查,专查半年之内到达长安之人。”

张玄素当场愣住,下意识想到什么:“陛下的意思是?”

秦怀道点头道:“没错,时值黄河水患大灾之刻,朕为防灾大肆收购粮食,大汉内部某些不稳定之人恐怕在蠢蠢欲动,若是黄河溃坝,流民四起,这些人也会趁此机会四处收拢民心借机起事,这些粮商,不过是他的棋局中的开胃菜而已。”

“搅乱粮商局势,起事之时,他们才能拥有对粮食更好的掌控权。”

“竟然还有此事?”张玄素格外震惊。

秦怀道叹道:“我本也以为不会有此事,可自江南一行之后,发现李泰入主朝局这些年,埋下了许多隐患,这些隐患随着朕打入长安,摇身一变又成了朕的隐患,如今大汉声势渐盛,朕又在江南打下不世战绩,本来可以将这些人的心思镇压一段时间,可黄河水患,又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机会。”

“他们自己也知道,若再不动手,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张玄素再拜向秦怀道:“陛下高瞻远瞩,臣佩服。”

“就按我说的办吧。”

“诺。”

等张玄素退下之后,秦怀道这才将目光逐渐看向远方。

黄河守住还好,若是黄河守不住,大汉即将迎来建国后的第一个难题。

他既要应付水患所带来的灾害与流民,又得应付这些心机叵测的内乱,若是应对过去,一次性将这些不稳定因素扫除,自此军政清明,大汉也将迎来盛事。

若是没应对过去,必然又是类似于唐末后期安史之乱后军府林立拥兵自重,各自为战之局。

受苦的还是百姓。

可自江南之行后,这些人藏得更深了,想要揪出来,并非易事。

至于黄河水患一事,受粮商一案影响,更成为压在他心头的巨石。

如果这些不稳定因素打定主意要动手,他们既然能撬动粮商意志,必然也能想办法让黄河大堤溃坝,黄河沿岸数千里,他不可能每一段都派重兵把守,如果对方趁机混入河工队伍,在堤坝上做些手脚,后果不堪设想。

人为灾难陷入死局,似乎避无可避。

正当他思考之时,工部段纶又递上奏折,言明麻袋生产正在紧锣密鼓全力开动中,制造麻袋的原材料粗麻却不够了,具体原因,却是有人发现朝廷大肆收购粗麻,于是提前向更远的地区疯狂收购囤积,以更高的价格打算卖给朝廷,而且不要银证,只要现银。

上一篇:公子凶猛 下一篇:大明皇长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