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561)

作者:丛林狼 阅读记录

“放肆,尽敢质疑晋王命令,你想干什么?”老将质问道。

程处亮不屑地冷哼一声,喝道:“自以为是,屡次错失战机,这一路过来老子受够,有你这等老匹夫在还想赈灾,做梦去吧,老子不干了。”

说着,程处亮将领兵印信掏出,丢给晋王李治。

“老匹夫,刚才还阻止老子救我兄弟,这笔账先记着,回长安慢慢跟你算,不懂军事,胡乱指挥,害得朝廷赈灾粮食丢失大半,却栽赃陷害给他人,恬不知耻,老子羞与为伍,你自己赈灾去吧。”尉迟宝琪也怒声说道,将领军印信摸出来,丢给晋王李治。

也不管李治怎么想,尉迟宝琪蹲在尉迟宝林身边,对身边一亲卫喝道:“去,将老子备用的白酒、膏药全拿来。”

亲卫都是家将,府上护卫组成,忠心耿耿,不受朝廷管控。

程处亮也对自己亲卫叮嘱一句。

没多久,大量白酒和膏药拿来,程处亮和尉迟宝琪联手给尉迟宝林疗伤,高句丽一战,疗伤之事早已习惯。

晋王李治看到这一幕脸色变得难看起来,有些不忿,堂堂晋王居然被部下甩脸子,颜面大失,这谁能忍?但程处亮和尉迟宝琪身份特殊,不能动。

很快,心底一个声音响起,告诉李治两人提议追击是对的,自己错失一次剿匪的大好机会,目光闪烁,犹豫起来。

之前那名老将在晋王李治耳边低语几句,李治目光一冷,漠然点头,缓缓朝前而去,大军留下一支打扫战场,其他紧随晋王其后,渐行渐远,没人再管程处亮和尉迟宝琪。

没多久,程处亮和尉迟宝琪联手拔掉尉迟宝林身上的羽箭,将伤口清洗干净,敷上膏药,包扎好,再去帮忙处理其他车夫的伤,这些都是秦怀道的人,两人不敢大意,尽心尽力,一边安排人回去追赶商队,腾出几辆空车过来接人。

等所有伤员包扎好,程处亮示意尉迟宝琪到一边,低声说道:“你我辞去官职,大逆不道之举,回球肯定被深究。”

“怕个屁,老子早就不想干了,有那两个老杂毛在,束手束脚也就算了,尽出馊主意,这一路过来损失不少,那两老东西却将责任推给别人,有他俩在,这赈灾好不了,不如早点离开,大不了革职,正好跟秦兄弟干去。”

“你这么想兄弟就放心了,那两俩老东西什么都不懂,瞎指挥不说,还想架空你我,干的太憋屈,同去!”

“没错,跟着秦兄弟干才痛快!”

说话间,几辆空车疾驰而来。

大家将伤员抬上车,战死的兄弟遗体也收拢,放上车。

马车原路返回,渐渐消失在官道尽头。

第425章 :李二的决定

长安,甘露殿。

早朝过后,李二召见一干重臣商议江南水灾应对之策,虽然晋王李治已经过去有些时间,但毫无进展不说,还损失大批赈灾粮草,换个人早砍脑袋,但晋王是李二选定的接班人,自然不同。

龙榻上,李二眼中精光闪烁:“江南水灾愈演愈烈,匪患猖獗,更是给江南百姓火上添油,都说说吧。”

大家沉默以对,不是不知道说什么,还是不敢说。

蒙着良心说好话都做不出,但实事求是又打晋王的脸,干脆不说。

场面顿时有些尴尬,李二看着低头不语的众臣,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心腹大臣开始有意疏离自己,这是从何开始的?

如果不加以扭转,就真成了孤家寡人,没人帮忙,这朝廷岂不停止运转?

想到这儿李二不由惊出一身冷汗,做帝王可以孤家寡人,但大臣们绝不能离心离德,赶紧和声说道:“大家不要有什么顾虑,想到什么就说,玄龄,你先说,这江南水灾该如何应对?”

房玄龄见躲不过,往前一步,沉声说道:“圣上,前些天朝廷赈灾粮草被劫,臣建议朝廷再调一军押送一批粮草过去,将粮草交付于晋王后,专司剿匪事宜。”

李治是江南水灾负责人,房玄龄也不好派人取缔,但李治不懂军务,必须派一员大将过去剿匪。

李二听懂了背后潜台词,想了想,问道:“玄龄老成谋国之论,除此之外,可还有其他建议?”

“可传旨江南各州郡,严令哄抬粮价,违反者炒家充公,粮食拿去救灾,各地粮仓打开,设粥棚以救百姓,鼓励世家、富商募捐,以充赈灾粮草之不足。”

李二点头沉思。

众臣小声议论起来。

这时,王德急匆匆进来:“圣上,兵部尚书牛将军求见。”

“宣!”

侯君集造反,兵部尚书之位空悬,牛进达因平乱有功,被提拔为兵部尚书,迈着大步匆匆进来,行礼后说道:“圣上,江南急报。”

“说!”

“遵旨。”

牛进达沉声说道:“五日前,有匪徒袭击护国公商队,尉迟宝林为掩护货车撤离死战不退,身中六箭,恰巧晋王一行经过,杀退匪徒,程处亮和尉迟宝琪两位将军建议趁机追杀,剿灭匪患,晋王不许,两位将军一怒之下辞职不干,带着尉迟宝林返回长安,正在路上,尉迟宝林生死不明。”

“什么?”李二大吃一惊,别人也就算了,尉迟宝林可是尉迟恭的嫡长子,尉迟恭是自己最信任的大将,海匪都杀退了居然不趁机剿灭,立功的同时给尉迟宝林报仇雪恨,他怎么想的?

尉迟恭知道了又会如何想?

简直混账,看来真有必要换一命名懂军务的人过去了。

李靖目光一冷:“海匪已溃散,大好时机为何不追杀?”

“这……”

牛进达犹豫了一下,硬着头皮说道:“李子雄老将军担心调虎离山,建议不要追击,参军司马卢承庆也赞同。”

李子雄是赵郡李氏的当代族长,卢承庆是范阳卢氏的族长,五姓七望没了崔氏、王氏和郑氏,李二打算拉拢赵郡李氏为己所用,也给范阳卢氏一个机会,范阳卢氏是担心步入其他三族后尘,求之不得。

赵郡李氏是觉得家族一飞冲天的机会来了,隐居多年的老族长亲自出马。

打压,拉拢,帝王手段,无可厚非,这两人也确实有才,但李二没想到两人居然反对追击,这背后意思就耐人寻味了。

大臣们也品出不同的意味,都沉默不语。

李靖铁青着脸,最恨这种置朝廷利益于不顾之举,但一想到这背后牵扯太大,将怒火忍住,不再多问。

牛进达见气氛有些压抑,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圣上,还有一事。”

“说!”

“遵旨。”

牛进达赶紧说道:“刚收到八百里加急,三天前的晚上,一伙人潜入晋王下榻客栈,差点刺杀成功,晋王受了惊吓,一病不起。”

“什么?”李二脸色大变,噌地起身来,脸上火辣辣的,满是尴尬和愤怒,堂堂皇子居然被人吓得病倒,传出去皇家联脸面何存?

众臣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无语,但没人说话。

场面再次尴尬起来。

李二思忖片刻,将目光落在房玄龄身上。

事关朝廷,房玄龄不好赌气,想了想,提议道:“圣上,臣提议由执失思力领兵过去襄助,再派御医随行,确保晋王万无一失,另外,赈灾之事不能停,需要制定一人负责,请圣上定夺。”

主持赈灾之事不能停,但人选房玄龄不想提,毕竟有个晋王在前,太敏感。

李二意识到让李治去赈灾有些草率,但事已至此,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上,绝不能承认错误,朝中也需要一股新力量抗衡旧城,当即说道:“传旨,晋王生病期间由李子雄主持赈灾,契苾思力率禁军三千押送一批粮草过去,抵达后留下专司平匪一事,不得有误,退下吧。”

“遵旨!”

众人躬身领命,后退离开。

出了甘露殿,李靖来到房玄龄身边,两人并肩而立,有意放缓速度,吊在一干人等后面一段距离,低声说道:“圣上扶持赵郡李氏和范阳卢氏的心思昭然若揭,你看这事该如何应对?”

上一篇:公子凶猛 下一篇:大明皇长孙!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