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聊天群,嘉靖道长只想修仙(64)

作者:呜喵王之怒 阅读记录

太宗皇帝!

这,这……

如同胡濙、王翱这般的五朝老臣,于景泰朝其实不在少数。

谁让仁宗、宣宗两位皇帝寿命短,而正统年间皇帝留学,景泰不过八年呢?

他们在听到朱棣的声音之后,皆是一震,感到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感,部分人甚至还惶恐万分,心中惴惴不安。

那些惶惶不可终日者,便是虽然没有参加石亨行动,但也提供一定帮助的官员。

“都起来吧。”

又一道平稳的声音响起,这道声音带着些许苍白无力,但可以听出,这便是本朝景泰皇帝朱祁钰的声音。

众臣纷纷抬头,这时候的他们才惊讶的看到,庙堂之高,竟有三位穿着龙袍的皇帝坐在三把龙椅之上。

中间的,自然是太宗皇帝朱棣,左边的则是本朝景泰帝,右边这位……穿着一身道袍,但却出奇的有帝王风范,看着就有一种不好惹的感觉。

“这位是太宗皇帝,你们应该认得。这边是嘉靖帝,乃是我大明后世皇帝,上天庇佑我大明,在得知了统庶人朱祁镇及废后孙氏、叛逆石亨、徐有贞、杨善等人意图篡位后,特地祖宗显灵、后代驰援,一夜之间平定叛乱,使我朝未曾出乱。”

朱祁钰淡淡开口,说出了一个令众臣感到匪夷所思,却又合乎情理的事情。

毕竟朱棣,他们都是见过。

朱祁钰根本找不到冒充者!

并且,身边的锦衣卫中,也不乏他们当年眼熟之人!

甚至于,有个混在锦衣卫里的锦衣甲胄少年,颇有宣宗的气质。

而于谦也没有在朝臣序列之中,反而和锦衣卫混在一起,身旁的便是他的女婿,锦衣卫千户朱骥。

“皇天浩荡啊!”

胡濙泣泪如雨,在历史上的夺门之变之后,胡濙便辞官回乡,不再为朝廷效力。

而有些官员则是脸色十分难看,不过还不等他们有所反应,一旁的朱厚熜便如同点名一般张口道:“曹钦,曹铉、曹铎何在?”

听到了朱厚熜的点名,群臣之中武将序列的三人脸色十分难看,其中一人脸色煞白,甚至已经瘫坐在地上。

朱厚熜看向了不远处的锦衣卫,倒是没有选择锦衣卫指挥使卢忠,反而张口道:“朱骥,其父既然已死,那将此三贼就地诛杀了吧。”

说来倒是有些可笑,于谦活着的时候,他的女婿朱骥只是世袭锦衣卫千户,在于谦被杀,宪宗继位之后,朱骥倒是一路升任锦衣卫指挥使,倒是个谦谦君子。

朱厚熜倒是想给他一点表现的机会。

“臣在!”

朱骥没有犹豫,出列拱手道:“臣这便去办!”

伴随着朱骥的首肯,几名锦衣卫便如狼似虎的扑了上来,将这三个宦官曹吉祥的养子拖了下去,果断咔嚓。

动作很快,众臣甚至没有反应过来,不少大臣们脸色铁青,感觉到十分难堪。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

而朱棣的声音也在此时响起:“今日点卯,有几人不在?”

于谦在一边,铿锵有力的为朱棣回答道:“启奏太宗陛下,应到五百七十四人,实到三百六十八人,缺二百余六人。”

他当了七年的朝中中枢,对于早朝的每一个人,记忆都很清楚,因此在扫视了几眼,便能知道都有谁未来。

朱棣点了点头,淡然道:“记下名字,那以后便不用来了。”

一语言毕,这二百零六人的官职便被撸下,准备赴任地方了。

于谦点了点头,而群臣听到这句话之后,心中一凝,更是感到惶恐莫名。

其中以王骥为首,更是忐忑不安!

王骥,正统时期名将,同时也是朱祁镇的死忠,也是夺门之变的参与者之一!

不过可惜的是,夺门之变提前发动,王骥虽然清楚有这个活动,但家住的有点远,石亨、徐有贞为防止事态有变,因此立刻发动,没等王骥,以至于敲钟之后,王骥喜气洋洋来拜见新君,结果发现队友全死完了,这让他傻眼。

而他还存着侥幸心理,觉得自己没参加就没事,谁料太宗皇帝与旁边那位嘉靖皇帝似乎能够知晓一切,令他这位平定东南的名将头皮发麻。

不过就在他心存侥幸,打算蒙混过关之时,却听到了那一声犹如死神般的声音:“靖远伯王骥何在?”

“老臣在!”

王骥硬着头皮,出列拱手道:“陛下有何吩咐?”

“说说你和石亨、徐有贞的密谋吧。”

脸色苍白的朱祁钰冷笑一声,手里握着来自嘉靖朝的史书,冷声道:“你的同党,都在那边呢!”

朱祁钰随手一指,王骥下意识的朝着朱祁钰所指的方向望去,却看到了令他心脏骤停的一幕。

石亨的身上,有着一个一个触目惊心的剐痕,被装在木桶里,血水甚至渗在地面上。

徐有贞、许彬二人已经被削成了人彘,惨状极为恐怖!

而张軏,则是人首分离,脑袋被挑了起来。

下场最好的则是杨善,自缢而亡,尸体静静的躺在推车之上。

他们几个的尸体一出,更是令群臣胆寒!

而王骥眼前一黑,直接昏死了过去!

第六十八章 一切事了,回归本位面!

“陛下!”

见王骥昏厥,不省人事,而有一蓝袍官吏气愤不已,义愤填膺地站出身来,大声呵斥道:“《皇明祖训》有言,‘凡后世子孙,止守律与大诰,并不许用黥刺、腓、劓、阉割之刑!’,陛下如此擅杀,对石、徐、许等大臣施加如此刑法,且恐吓老臣为乐,岂不是有愧于祖宗之法?!”

“凡广耳目,不偏听,所以防壅蔽而通下情也!武清侯、徐御史虽手段激烈,但皆忠贞之臣也,缘何受此酷刑!”

他的气焰熊熊,似乎对盛名在外的太宗皇帝十分不屑,甚至于出言大声道:“陛下如此独断,妄废太祖高皇帝祖宗之法,内外无贤臣劝谏,横行随心,陛下如独夫矣!”

他也参与了复辟,只不过没有上阵参与,毕竟此番的夺门太过于仓促,大部分人都不知情,规模也比历史上的小了很多,只有核心人员参与。

不过与其被揪出来,倒不如主动出击,如此方才有一线生机!

他自觉自己说的很完美,很天衣无缝。

皇明祖训。

这是朱元璋给明朝的后代子孙定下的规矩,同样也是皇帝们的枷锁!一旦提出了这一点,大明的皇帝就算愤怒万分,也无法光明正大的杀人,只能让他突发意外或者干脆流放于蛮荒之地。

这样一喊,虽然前途黯淡全无,但总比当场去世要强!

他得意至极。

而听到了这蓝袍官吏的声音之后,不少官员们心念一动,连忙出声下拜,高声道:“请陛下三思,复太上皇之位,赡养太上皇帝!”

正统派的官员,布满景泰朝。

毕竟正统足足有十四年,而景泰这才刚结束第七年,进入了景泰八年正月,两者足足差了两倍之多。

正统朝的进士、状元,在景泰朝已经爬上了高位,担任京官。

而景泰朝的进士们,尚且还在熬资历,唯有寥寥几人方才有资格站在这大门之前。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景泰帝与文臣们经常有所矛盾,而夺门之变结束后,朱祁镇又如此轻易便能复位的原因所在。

听到近百名官员同时高呼,主位上的朱棣脸色铁青,而朱祁钰则是有些发麻,下意识的想要妥协。

至于朱厚熜,则是一直一副无所谓的模样。

而就在此时,一道嘹亮的声音再度传来:“是咱下的令!”

洪亮的声音让在场的文官们纷纷有些错愕,而朱元璋则是迈着步子,与朱由检一起,从殿后走了出来,冷哼一声,开口怒斥道:“咱定这《皇明祖训》,可不是给你们这些个混账东西逃罪的借口!”

“那个叫王骥的,既然有罪,那就杀!”

上一篇:大明皇长孙! 下一篇:大明国师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