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山河(192)

作者:孙宇 阅读记录

你记得,当年,为宇文泰建立行政制度的苏绰,苏老先生说过“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驰乎?”

意思是,他那时候,搞的那套制度,就像把一张弓拉倒了最大的程度,只能是紧急状态下的临时措施,不该是正常情况下的普遍状态。后世君子,应该把这套制度,做适时修改,让老百姓能够轻松下来。

也就是说,谁能把这套制度,进行适时的修改。

那么,这个人就是君子。

老百姓,自然会拥护君子。

刚刚建立新王朝的你,自然想要,得到老百姓的拥护。

所以,你心里,有足够的动力,去修改这套紧绷太久的军国主义制度,让老百姓尽快地认识你,熟悉你,拥护你。

另外,终止现行的军国主义制度,还是一个政治安全的考虑。

比起赢得老百姓的拥护,这,可能是一个更加迫切的考虑。

宇文泰时代,不论是朝堂上,还是地方上,掌权的首长,都是武将。

到了宇文护的时代,朝堂上的柱国大将军们,被他挨个消灭,在朝廷的层面,军队开始服从中央,但在地方上,武将依然可以割据一方。

比如,你的父亲杨忠,就可以凭着长期在外带兵的资本,和在京的权臣宇文护,进行一场非暴力不合作的博弈。

凶残有如宇文护,敢给皇帝下毒,却也不敢,给你爹下毒。

武帝宇文邕掌权之后,为了避开宇文护专政十五年,在朝政广布的流毒,于是选择抛开正式的朝廷行政制度,转而信任自己的秘书,躲在宫里,和他们一起,搞秘密政治。

控制中央朝局,可以这么做。

但要控制地方军队,离开了皇帝的秘书,起不了多大作用。

有这种才能的,唯有高颎。

所以,武帝时代,诸如灭齐之战这样的重大军事行动,都只能由宇文邕御驾亲征,以天子之威,来亲自带队。

当然,皇帝可以亲自带队,却也不能一直带队。

皇帝总要走,新占领的地方,要有人留守,留守的人,最好都是他信得过的猎狗。

所以,灭齐之战后,你,曾经作为他信得过的猎狗,留守重镇亳州。

当时啊,你是亳州总管,这职位的名字,听起来很是霸气。

其实吧,你不过只是,准备南征陈朝的那支大军的,后勤主管。

准备南征陈朝大军的主帅,是韦孝宽,他随便开口,问你要点什么,都够把你,忙得不想活了。

军国主义制度下,政府所有的文职官员,都只不过是,军人的服务员。

后来,尉迟迥的叛乱,一下子就能打出分裂天下的局面,原因就在于地方将领,掌握着太大的兵权。

尉迟迥的叛乱,又一下子就能被你平定。这当中,固然有很多的原因,人们都说,多亏了同样身为地方将领的李穆,和韦孝宽。

那是当然。

所以你在平了尉迟迥之后,赶紧调离了李穆,暗杀了韦孝宽。

你知道,真正在帮助你的,不是他们,而是拒绝与尉迟迥合作,把巨额的赋税交给他,而是选择,站在你这一边的诸多关东文官。

他们把同样出身文官的你,看做咸鱼翻生的希望。

你理应报答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

报答……

想到这个词,你心里,咯噔一下。

你最应该报答的人,难道不是,郑译和刘昉吗?

没有他们的决断,哪里会有你的今天?

是该报答,是该报答。

只是,细细想来,如果用政治权力来报答他们,这会让已经走上权力顶峰的你,感到害怕。

郑译、刘昉,他们,皇帝的私人秘书而已,他们的官职,隶属于宫廷系统,不在朝廷的正式序列之中。

却为什么,在那个时刻,他们可以,做出那么大的决断,可以决定最高权力的归属,可以决定国家的未来,甚至改写历史的命运。

如果,再有这样的机会,他们又会如何翻云覆雨?

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他们会不会,去创造这样的机会?

你害怕地闭上眼睛,想起了那天晚上,你的女婿,天元皇帝僵在床上,一字一句地听着你们的密谋,脸都气成了猪肝色,却又无可奈何的样子。

不行!

你要废除这种,由秘书掌控,不见天日的秘密政治,要把权力的运转,全程都要摆到公开的桌面上来。

所以,要恢复朝廷正式机构的权力,皇帝的意志,应该由正式的机构,来公开执行。

这样的话……

或许,不会再出现郑译和刘昉,这样的人物。

可是,会不会再出现一个,宇文护?

宇文护,受宇文泰的遗命,接任政府最高职务大冢宰,权力来源公开,大冢宰位居万人之上,总览军国大事,职务范围合法。

那么,即公开,又合法的话,宇文邕当年,又为什么要杀他?

即便是公开合法,以大冢宰,实际上就是宰相,为代表的政府权力,还是太大。

如果不采用宇文邕式的秘书制度,你就得,任命有实权的宰相,这样的宰相,必须要能力很强。

那么,你要怎么驾驭,这种能力很强的宰相?

你可以像以前一样,同时设立两个,甚至更多的宰相,比如北魏时,左丞相旁边,有个右丞相,比如北周时,大冢宰之下、有个小冢宰。

不过,大多数时候,右丞相、小冢宰,只是左丞相、大冢宰的附庸,非但制衡不了他们,反而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帮手。

所以,你首先觉得,如果要设立多个宰相的话,这些宰相之间的级别,要平等,才有相互制衡的可能。

当然,级别上的平等,只是提供了一种相互制衡的可能,要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你还需要对多个宰相各自的工作,进行某种分工。让他们只有相互制衡,才能完成工作的整个流程。

分工,就是分权,而且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分权。

那么,一项工作的整个流程,该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工?

嘿嘿!

这个问题,问到你这里,那可真是,一把正确的钥匙,插进了正确的锁里。

多少年来,你自己就在官场上,无数次地为了某件事,该找谁负责的问题,经年累月地与同僚们相互扯皮。

你早就想过,就这样搞下去,不是长久之计。

工作必须要有分工,而且要有合理的分工标准。

传统的分工标准,是按照工作对象的不同,做出的一个静态的划分。比如,秦汉三公制度,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

丞相之下,设九卿,也是依照工作对象的不同,静态地分管政府工作的九个方面。

这种制度,纸面上看,很是合理,很是符合书生政治家们,对理想政治之中天下君子,各司其职的想象。

但是,你知道,那种想象,越是在社会变化剧烈,乃至发生动荡的时刻,就越加只能是想象。

近三百年,尤其是近六十年来,社会局势反复颠簸,各王朝所面对的问题,动态变化,政府处理的对象,交融混合。

具体的工作对象,会因为时局的发展,而时有时无,根据具体工作对象而设立的政府部门,也会因此,变得可有可无。

可以有的时候,会有新的职务增设,可以无的时候,旧职位也不裁撤。数百年来,官职花样,倒是越来越多。但,那种呆板的静态分工,早已过时无用了。

三公九卿的制度,从魏晋时代,便开始修修补补,但终究因为没有统一的规划,该补的没补,不该补的,不停地补,事到如今,早已漏洞百出,不值得再去修复。

你早就认为,政府分工,要高屋建瓴地站在最宏观处,以俯瞰整个工作流程的动态视角高度,才能把最优解找出。

你在工作实践中发觉,不论工作对象如何千变万化,一次合理的政府行动,总会包括决策、执行、审核。

上一篇:盛世长明 下一篇:猛虎嗅娇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