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山河(193)

作者:孙宇 阅读记录

这三个阶段,缺一不可,也不管风云的变幻,超越具体的事件,这都是政府行为的哲学。

所谓哲学,就是普遍,且必然,不问这里那里,不论今天明天,始终在最高处俯瞰。

不愧是你,中国历史上,唯一拥有行政专业技术背景的开国皇帝。

你要让这刚毅的政治哲学,落到实处,就要拿出一套刚性的政治制度。

你早就想好了,这套制度,可以起名叫做,三省六部。

你是一个精力充沛的人,精力充沛,就要要主动地去做事,主动做事,就意味着没事,都得找事,而不是坐等事情,找上门。

所以,在你看来,任何一件事的开端,都是你自己的决心。

在皇帝的位置上,决心,需要形成有凭有据,且文雅上档次的文字。你的决心,要变成现实,就得从形成文字开始。

显然,以前武皇帝拉扯起来的那一帮秘书,就是郑译、刘昉这些人,很适合来做这件事。

他们做这件事的办公室,你想好了,这个机构,就叫内史省,内史省的长官,可以叫内史令。

当然,你不能再把郑译、刘昉,放进内史省,你不放心,能让你稍稍放心一些的人,现在,是李德林。

所以,李德林,将会是首任内史令,也就是你的秘书长,负责根据你的意图,起早正式的诏书。

可万一……

他们起早的诏书,并不是,根据你的意图,或者在文字当中,歪曲了你的意图,瞒着你就发下去,叫人去做?

毕竟你只是文官出身,不是文人出身,专业技术过硬,但文字功底不行,看不出文人笔下的舞文弄墨。

应该有人,帮你审核。

这个人,自然该是你现在最信任的高颎,你觉得。

那么,从秦汉开始就有,到魏晋时代地位突出,南北朝时炙手可热,直接在皇宫门口办公,代表皇帝本人,与中央政府联系的门下省长官侍中,就很适合高颎。

只是,你父亲名叫杨忠,名字跟侍中的中字同音,为了避讳,你得把这个门下省长官的名字,给改改。

既然新的门下省,是管审核诏令的,需要从内史省那边收拢待审核的诏书,有点诸葛亮《出师表》里“察纳雅言”的感觉。

那就叫“纳言”吧。

高颎,将是新的门下省的首任纳言。

审核之后呢,那就得真正执行了。

执行到位,落到实处。

这,才是整个行政流程当中,最难的部分。这需要一个真正专业内行的人,带领着一大批同样专业内行的人,去共同完成。

现实执行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事情,那可就五花八门了。

以你的丰富经验,总的来说,你认为,政府职能可以大致分成以下六类。

人事、财务、意识形态。

军政、刑法、建设工程。

常言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也就是说,国家最大的职能,就在于通过祭祀,表现意识形态,通过战争,保卫政治安全。

但务实的你,却把人事和财务,这些清高门阀眼中的俗务,放到了最前面。

你担心这样做的话,肯定有人会笑你庸俗。

不过,转念一想,这也是这个历经三百年乱世的民族,应有的一点进步。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本就应该,从缺乏技术手段的空想,走向有具体操作性的成熟。

所以,你认为,应该根据这样的分工,分别设立六个机构:管人事的吏部,管财务的度支部,管意识形态的礼部,管治安刑法的都官部和管工程建设的工部。

一共六个。

你打算,改组原有的尚书省,让这个机构,来负责执行由内史省起草,经门下省审核的皇帝诏令,将其按照内容进行分工,下发相应各部执行。

很好……

可是,谁来出任这个明显更加位高权重的尚书省长官,尚书令呢?

你手上可用,又可靠的人才储备,并不多。

疏远郑译,刘昉之后,你手上,靠得住的牌,无非就剩下高颎、李德林、还有一个,高颎推荐来的虞庆则。

李德林是文人,虞庆则是武将,尚书省这种行政专业上的事情,你担心,他们俩,做得不像样。

那怎么办?

只有让已经是门下省纳言的高颎,又来兼任尚书省的尚书令咯。

那样的话,内史、门下、尚书三省,高颎一个人,就得占去两省。你辛辛苦苦搞的这么个分工分权,似乎一下子,就没啥意思了。

况且,高颎这人,就真的那么,值得你信任吗?

那一次,你派他韦孝宽军中,调查梁士彦等人是否与尉迟迥勾结的事。

他,并没有回复给你,一个明确的结果。

虽然,这可以解释成什么大敌当前,大局为重。

但这让你担心,他心里的那个大局,是不是完全是,你心里的这个大局。

他那个的大局里,是不是,必须有你?

毕竟,他支持你,是通过你的夫人,独孤伽罗的关系。

旁人看来,你与伽罗,双位一体。

你自己心里也知道,其实吧,那也,不一定。

看着手上仅有的这几张牌,你很恼火伽罗,一直不允许你,多接几门姻亲。

好吧,高颎暂时兼管尚书省,也行。

只是,不能兼任尚书令,只能兼任尚书省的副官,尚书仆射,而且,只能做左仆射,你还得,尽快给他找个右仆射。

尚书令的位置,暂时空缺。

行!就这样。

公元 581 年,隋朝开皇元年二月十四日,你发布了有关内史、门下、尚书三省,以及吏、度支、吏、兵、都官、工六部的改组或新建的政策说明,以及人事任命。

影响深远的三省六部,从此建立,历经一千多年的修修补补,其基本架构,一直沿用到二十世纪初的帝制结束。

早上起床的时候,你临时起意,修改了昨天晚上想好的人事任命,让军人虞庆则出任内史监,监督内史令李德林,又兼任吏部尚书,牵制尚书仆射高颎。

宣读完了诏书,高颎一下子就懂了你,知道你缺人手,也知道你,对他,并不完全放心。

所以,散朝之后,高颎专门又来找你,对你说:“陛下,微臣并无才能,却身兼两省,这样恐怕会不利于,三省之间的相互制衡。”

嗯?

高颎这话,让你感到很舒服。看样子,他还算是个,懂事的人。

“没事,你先兼着吧,现在缺人手。你那里…呃…”说到这里,你忽然停顿了,停顿的时候,你右手食指,摇晃着指着他的胸口,又收回来,捏成了一个并不紧凑的拳头。

你抿着嘴唇思度着:李德林、虞庆则,都是他高颎推荐的,用起来,确实还不错,也没有和有举荐之恩的高颎,来往过多。

那么…

“呃,老高啊,负责尚书省,尤其是财务方面的人才,你那里有现成的话,再给我推荐一个。”

“陛下,苏威这个人,您看怎么样。”几乎是你话音刚落,高颎立马就接上茬了。

…嗯…

你心里惊奇啊,高颎手上,怎么有那么多人,可以推荐,而且每次都推荐得,那么地,恰如其分?

“苏威…好像听说过…他爹,是不是,西魏时代,辅佐宇文泰的苏老先生?”你问高颎。

你说的苏老先生,是苏绰。

苏绰在你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你小时候,刚入行时,最先学习的《六条诏书》,作者就是苏绰,你做功曹时,背下来的那些操典规范,作者也是苏绰。

虽然没有见过苏绰,但是你知道,你这一代的专业行政官员,都是苏绰苏老先生,培养起来的。

“正是此人!苏威年少时,也和您一样,做过功曹。只不过您是在中央做,他是在地方上做。晋国公的时代,宇文护也想拉拢他,但和您一样,他也没理会。只不过,您后来东山再起了,他呢,到武帝的亲政的时代,武帝征召他,他也不动。据说,是因为他看出来了,武帝会短命。”

上一篇:盛世长明 下一篇:猛虎嗅娇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