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126)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刑讯罪臣,自有他因,王子言并不太担心这一点。

只是,钦差为什么来得这么快?这个锦衣卫岭南行走赵俊,是谁?

刑架上,汪鋐的眼角滑下一行泪,没入血中。

乾清宫门外,魏彬的额头也流着血,他还在磕。

朱厚熜皱着眉:“别脏了地,进来呈禀。”

魏彬在跪了三个多时辰之后,终于得以站起来走入乾清宫。

膝盖上的痛,腿骨的酸,都不及心头的惶恐。

进了东暖阁又要咬牙先跪下,朱厚熜皱着眉:“站着说就是。”

“奴婢谢陛下恩典。”魏彬这回是真的哭出了眼泪。

朱厚熜盯着他:“既然明白了朕保住你们是有多难,那就不要再有一字隐瞒!你不说,有人也会再从广东掀开那张欲盖弥彰的遮羞布,让朕看看大明究竟已经烂到了什么程度!朕力保的,都是些什么负心忘恩祸国殃民之辈!”

魏彬颤巍巍地从袖中掏出了几个本子,弯着腰捧起来。

“自正德元年以来,宫中外派内臣名册变迁,采买账目,各地上贡,奴婢已经整理成册。其间贪墨多少,奴婢不得尽知,然广东市舶之利,合浦南珠,佛山铁器,自钱宁、江彬得势以来,奴婢所知尽在于此。奴婢愧对先帝,其时也从中得了孝敬。虽多数已入密库,其罪终难辞其咎,请陛下发落!”

他还是跪了下来,黄锦凛然从他手中把那几本册子拿了过来呈到御案之上。

朱厚熜缓缓翻开了第一本册子,广州市舶司。

从正德元年到现在的历任提举、管事。正德二年共解银七十七万两入京,搬空了多年来的广东贮银,这佐证了汪鋐的说法。从那以后,十抽其三,每年有近三万两。正德九年、十年,大涨到近五万两。后面,一年减少近万两,去年只有不到一万两了。原因:海寇日重。

第二本册子,合浦等地珠池。

从正德元年到现在的历任珠池太监。正德九年为正德年间产出最高的一年,但一万四千两南珠也只有弘治十二年的一半。其后,有的年份无产出,有产出的,最多也只有三四千两。原因:天灾、海寇、匪贼劫掠。

第三本册子,佛山铁器。

因郑和下西洋时兴起的佛山铁器,以锅为主。宫中御锅,兵部军锅、工部官锅、礼部祭器,基本上都用的质量优良之浮山广锅。从正德元年至今,采买、上贡,总金额已经达到近千万两之巨。

第四本册子,广东盐法道。

位于地方官序列的盐法道官员,位于外派太监序列的各盐场场监。其中所涉灶户、所产食盐、所发盐引、所准盐商,魏彬都整理得很详细。盐税收入几乎占到大明岁入实银的一半,而广东额征正盐、余盐,每年实征的数目也在渐渐降低。原因:天灾、海寇、匪贼劫掠。

朱厚熜合上了册子,闭上了眼睛,回想着数据。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当中,广东处于边陲,历来被当做蛮荒之地,流放岭南都成了个专有名词。因为这种刻板印象,广东上交中央的田赋、税收,在全国都一直位于倒数。

再加上台风,“岭南蛮族”匪患,海寇,广东每年能上交的实银加起来也就十余万两。

朱厚熜睁开眼问道:“王守仁巡抚南赣时,还提到过淮盐粤盐之争?”

“确有其事。赣南盐商少到,军民食盐实则全仰给于广东。正德二年,广盐积存过多,朝廷准其销往省外。粤盐大肆进入江西,其时南赣巡抚以筹措军粮为由奏请广盐销往两淮,江西巡抚反驳之。这淮盐粤盐之争,今时今日仍未断绝。”

朱厚熜冷笑一声:“粤盐都能争着销往淮盐产地了,广东盐法道每年还不能实额缴盐。”

魏彬低头不语。

“天灾、海寇、匪贼,好借口啊。”朱厚熜嗤笑着,“瞧瞧,还不都是为了钱。”

时代变了,航海技术提升了,东西航路比此前的时代都通畅。

广东早已不是帝国边陲的穷山恶水之地。刘瑾能一次性刮出七十七万两,后来每年还穷得什么样似的?

这还是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中倒数一般穷的地方,但这笔烂账似乎已经足够让热血满满的新君冷静一下了。

翻开这些烂肉,你看看大明的现实有多骨感?

朱厚熜看到了,冷冷地看着魏彬:“这次再战的粮饷,你们出。”

魏彬放下了心,热泪盈眶地谢恩。

在他看来,皇帝终究还是愿意保着他们的命。

而在朱厚熜看来,钱比他们的命重要,留着他们的命时常能刨出一些信息更重要。

这回之后,魏彬他们身上估计是真刨不出多少银子了,那要了他们的命又有什么作用?

那么接下来,勋戚、文臣武将,还有没有人懂形势地爬过来破财消灾呢?

有人在给他朱厚熜算经济账:岁入十年倍之,你看看,有可能吗?

真金白银面前,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勋戚、内臣,绝大部分就都会晕了。

然后:嘿!你说奇不奇妙,岁入就总是这么稳定!

魏彬走后,朱厚熜缓缓走到了乾清宫门外的屋檐下,抬头望着夜空。

就这?

爷见得多了!金融危机听过没?

第120章 你们全疯了?

总镇两广太监傅伦说的从广西离开到广东的锦衣卫。

有着锦衣卫岭南行走之衔的赵俊所率锦衣卫。

在梁家家仆护卫下途径广州城后丝毫不停留、抵达了顺德的梁储身边也有两个锦衣卫堂官。

“钦差正在南下,到底几路人马?”

王子言很焦躁,这往日里俯首帖耳的广州府城内,此刻仿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因为根本不知道钦差所负皇命究竟是不是只是督办战事!

不知道汪鋐之前奏报里究竟写了什么!

不知道到底有多少路人马南下!现在已经知道的锦衣卫就有三波人,钦差身边必定还有人!

没人能回答王子言的问题,而棘手的是:汪鋐已经被赵俊带走了。

“不需慌张!”张臬沉声说道,“两广军政大员都在,虽然派了钦差实在没料到,能这么快就南下更没料到,但朝廷难道还能坐看两广乱起来?”

王子言眼中很惊惧地看着他,然后又看向了面沉如水的两广总兵官朱麒。

这是何等大逆不道的说法?

谁又真的敢乱起来?那不是要造反吗?

“侯爷,武定侯的回信还没到吗?”王子言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朱麒摇了摇头。

他来到这两广担任总兵官才一年多,可钱财谁不爱?他已经陷入了其中。

郭勋在两广多年,他又如何?

若陛下真是因为此事遣钦差南来,郭勋能脱得开身吗?

可郭勋的信还没到。

广东左布政使看了看那边沉默的总镇两广太监傅伦,小声问道:“傅公公,宫里老祖宗们可有消息传来?”

顿时所有人都看向了他,傅伦淡淡说道:“急也无用。不论如何,都要驱逐屯门岛上夷贼复旨。造办战船选练精锐,粮草兵备,忙碌起来。广东上下军民一心守土卫国,钦差到后自不能坏了大好局面。”

“傅公公所言甚是!”张臬接话盯着汤沐言和王子言,“各处账册,各路商人,各家管事,该平的平,该提醒的提醒,该处理的处理!东莞乡绅状告汪鋐,佛山铁器行状告徽商,案子也都需办实!东莞刁民,实在不行就再有一次海寇登岸!”

朱麒听得胆寒。

他得到的分润还不算多,可是现在亲耳听到他们遇事时的无所顾忌或者说狠辣,才感受到这广东的水比他想象的要深多了。

但在张臬看来,大家都是一条线上的蚂蚱,包括:

“朝中武定侯、陈总宪、吴侍郎,宫里、兵部、礼部、工部……哪个衙口没有受过两广的孝敬?”他顿了顿之后说道,“弗朗机人使团去岁年初就离广东北上,其后又是先帝大行、陛下继位,我等如何知道朝廷准备如何对待弗朗机人请贡一事?现在复了旨,就是有功无过。”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