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184)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大珰沉下脸问他:‘这有什么好笑?’不料陈编修却满脸苦相答道:‘那还不是放也由公公,不放也由公公。’”

“噗……”孙茗顿时笑出声来,然后又抬袖遮住脸,袖边只见她满脸通红,肩膀却还憋着抖啊抖。

朱厚熜看得有趣,啧啧说道:“嫩菊散轻烟,散的是这轻烟啊……”

孙茗双眼瞪大,一时忘了羞赧盯着皇帝:好好的一首诗!

“陛下妙解!”高忠立刻拍马屁,“这倒比那一个字更逗乐了。”

他们是不懂什么叫嫩菊的,但他们懂什么叫轻烟。

“这也是巧。”朱厚熜笑道,“你跟我不也是巧吗?毁了你喜欢的一首诗,那等会再讲点雅事赔给你。”

孙茗随他走入了御花园,心情却不知不觉之间放松了下来。

陛下也是个有趣的陛下,而且……除了兄长,孙茗也不曾与哪个同龄男子一起这样游园。

来到御花园里,果然有几株梅花开始吐芽,有了一丁点花骨朵。

她看着与她随和说笑的皇帝,心里的少女情愫也蕴出芽来。

母亲说的是没错的,对女子来说,大婚之前就能与夫君先见一见,还能一起游园,这真是极大的幸运。

只过了几天,陛下的容貌在她心里又清晰了几分。

皇帝在休沐之日与未来的皇后调剂着心情,黄锦却先到了夏言府上告诉他明天去见皇帝。

“黄公公,不知陛下相召,所为何事?”夏言坚持把谢仪递给他。

黄锦推脱掉之后只是笑着说道:“咱家实不知,许是有什么差遣吧。陛下宽仁爱民,夏给事忠君用事便好。”

夏言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对黄锦郑重鞠躬:“臣必忠君用事,不负陛下厚望。”

不管是什么差遣,那么重点就是“陛下宽仁爱民”几个字。

皇帝的御用太监总是不收受谢仪,那么这一趟亲自来,就是为了提醒他这几个字。

以黄锦的身份,他自然不必刻意结交什么外臣,所以应该是来提醒自己,接下来领到的差遣应该很重要吧。

有什么差遣比他现在的差遣还重要?

第154章 杨府台,有人要害你爹

刑部尚书掌管天下刑名,这个职位自然不可能由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担任。

而这个职位是正二品,也只能是已经达到这个品级或者稍次一点的人才有希望。

京城暗中用力的人们随后被一个奇怪的升迁搅乱了思绪:夏言以兵科都给事升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南京都察院是不设左职的,按例只有右都御史、右副都御使,这正四品的右副都御使就是南京都察院的第三号人物了。

但现在的南京都察院还有一个特别的人:胡瓒。

因为他本身就是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因此在南京提督操江的他仍然是这个职位。

而去年张子麟南下,胡瓒一直与襄城伯李全礼一起在长江剿匪,颇有功劳。

夏言又参与了裁撤在京官军冒滥和重设三大营一事。

对夏言的这个叙功顿时打乱了许多京官大佬的节奏:胡瓒可能要升官了。

他也是正四品,他不可能来做这刑部尚书。他可能在南京往上再走一品,那么南京就会有一个正三品得挪窝。

正三品挪去哪?

孙交头都是大的,杨廷和也不免看了看张子麟:在东南有什么我不知道的暗中布置?

廷推的初步阶段,提名人选的过程里,张子麟终于开口了:“应天巡抚、南京工部尚书李充嗣,历任刑部主事、粤州通判、隋州知州、陕西按察使司佥事、云南按察使。巡抚南京诸府时,李充嗣于宸濠之乱亦有功,尚未升赏。李充嗣任南京工部尚书,兼领水利事,疏浚苏、松河渠、吴淞江,开白茅港。三年国策有水利水患事,李充嗣也颇有心得。”

好嘛。

他到北京做刑部尚书的话,有两个位置都空了出来:应天巡抚和南京工部尚书。

之前是李充嗣兼任着。

王琼和孙交都看了看张子麟,又看了看工部尚书李鐩,随后还看了看王守仁,最后再看向杨廷和。

南京工部与北京工部自是业务密切,李充嗣与李鐩又天然可以在今后三年水利水患一事上主导。

宸濠之乱平叛,这个李充嗣与王守仁可以叙叙旧。

另外……他是成都府人,杨廷和的同乡。

至于资历,李充嗣在巡抚南京前,一直做的都是刑名工作,基层经验丰富无比……

王琼和孙交面面相觑:这个人选真绝了。

廷推主持人孙交咳了咳:“可为一选,诸位可还有其他人选?”

他看着蒋冕、石珤、费宏:你们仨就没点进取之心?

可现在大家心里想的都是别的。

胡瓒是不是要升右副都御使巡抚应天?南京工部尚书又会是谁?

夏言这个皇帝最早升职的人,去南京是要做什么?

……

夏言这一下升得也不可谓不快。

兵科都给事是正七品,虽然他的实际影响力是很容易被言官品级掩盖的。

南京不算中枢,所以南京的正四品也不见得比北京某部的正五品郎中要更显赫,都察院在南京又算得了什么?

南京各衙门里,都察院属于最没事做的了。所谓:“院在太平门外,惟操江、全院间来同堂。四五御史,雍容礼貌,体统森严,殊无事事。”

操江都御史的实际地位就是最高的了。

但品级上去了,意义不小。

夏言接受完同僚的道喜,心里却在琢磨着陛下对他的勉励。

这个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可能没什么别的职权,但可以上奏。

他是天子亲自提拔的人,这就够了。

而此去南京,陛下没有多说什么,只让他继续细心察事,多多建言献策,不忘言官本职。

还是黄锦提醒的那句“陛下宽仁爱民”最为重要吧?

和老百姓最直接相关的是什么?夏言想来想去,也只想到赋税、徭役、匪患、天灾、吏祸几点。

更多的东西,夏言自然也想得到,新法、富国、京营……

他有些惆怅:此去南京,是去龙潭虎穴啊!

广东春早,杨慎看着桂萼一脸冷笑地看着自己,只是愕然说道:“桂府台言重了吧?”

桂萼连连摇头,话里全是挑事语气:“我问杨府台,你辖下番禺、南海、顺德、香山、新会、阳山、连山、东莞、新安、三水、增城、龙门、清远、新宁、从化,这十四县再加上连州,各县州科则,你俱知来龙去脉否?正德五年朝廷准广东沿海军民疍户可私煎海盐,以代补征,你可知为否?”

杨慎呆了呆。

“海北盐课提举司岁办原额两万七千四十引二百斤,弘治年间减为一万九千四百八十三引四百九十斤,其中还有七千余引可折色,你知是为何?”

“……”

“弘治十八年准灶丁可按田亩计算丁役优免,一丁至三丁者、每丁免田七十亩。四丁至六丁者、每丁免田六十亩。七丁至十丁者、每丁免田五十亩。十一丁至十五丁者、每丁免田四十亩。十六丁至十九丁者、每丁免田三十亩。三二十丁者、全戶优免。你广州府的灶丁有多少,优免有多少,杨府台知否?”

“……”

桂萼小眼睛里都是鄙视:“整个广东,商税都在你广州府税课司征收,杨府台没想过这其中有多大干系?”

杨慎已经快麻了。

“洪武年间,广东计有田土二十三万七千三百四十顷五十六亩。弘治十五年,这个数字只有七万三千二百二十四顷四十六亩一分六厘了。解参政从你广州府开始忙了数月,广州府的田土亩数如今是多少,杨府台心里有这本账吗?”

再傻的人听到这里也知道问题很大了,何况杨慎其实并不傻。

“……此中情由,张抚台已上奏朝廷,请准此后新法章程。兼并实多,吾亦知之……”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