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312)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蒋冕感受到了诸多参策离京之后的风急雨骤,又补充道:“刘、李、汤、邓、常五家复爵及五军营之乱中立功将卒的升赏,尚需在参策离京前办完为妥。”

礼部尚书张子麟和兵部尚书王宪都点了点头:“此言甚是。”

这件事之所以比较慢,是因为徐光祚在五军营的重整和清查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另外,朱厚熜也希望借此机会让京营里的非勋臣武将看到更多希望。

而仅凭五军营里平乱的一点功劳,那个千总雷全义再往上擢升为参将是没问题的。

但对朱厚熜私心而言,却希望能让他有机会成为一军坐营官,打破只有勋臣才能担任这种京营高位的先例。

距离这个位置,雷全义的功劳又小了一点。

朱厚熜想了想就说道:“既可遣神机营三千去湖广,那也可令五军营选锋三千去四川,受阳武侯节制。选锋之将,让雷全义去!”

再给他一个立功机会,若能在四川建功,回来之后就是京营一营坐营官了。

猛将必起于卒伍,重臣必发于府县,这将是将来嘉靖朝必须有的局面。

另外那五家旧勋戚,复爵也都是先从伯爵开始,如今筹办礼仪、召袭爵之人入京罢了。

一来一回,还要时间。

养心殿御书房内继续商议,过了一会黄锦从门外请示了一下之后进来,跪下哭道:“陛下,周希正公驾鹤西去了!”

众人沉默之中,朱厚熜长长叹了一口气:“赐太子少师,赠礼部尚书,荫其长子琦为光禄寺丞。”

周诏终究没熬过这一关,在这新法战队阶段的决战前夕去世了。

他年龄太大,入京后只在礼部挂了个侍郎虚衔,也并没有让他还没举人出身的两个儿子做什么官。

现在,荫职从六品的光禄寺丞,只能说是给他儿子一个官身,管管光禄寺的采买和厨子,属于边缘职位了。

这没办法,只能看周诏的孙子能不能在科举中有所建树。

又一个真正的帝师故去,潜邸重臣如今也就只有解昌杰了。

其余人,武官都是颇有前途的,而原先的王府文官面临的竞争对手们实在太强,解昌杰都起起伏伏。

朱厚熜安排了周诏的丧事,随后就先结束了今天的国策会议。

那是之前一直劝他不要急的人,只不过周诏无法明白朱厚熜想把大明带往何方。

如今,大明这艘巨舰的一个引擎,这新法终于要彻底开始在两京一十三省轰鸣了。

朱厚熜来到了坤宁宫,看看他满月不久的朱崽子。

孙茗是后面才反应过来这名字的谐音的,一开始很纠结,而后被朱厚熜一句“好养大”就打消了疑虑。

“我让你父亲先留在湖广了。”朱厚熜轻轻抱起在睡觉的儿子,顺嘴说道。

孙茗只是轻轻咬了咬嘴唇。

朝廷大事她不议论,但她知道。

走到朱厚熜身边,她看着自己这夫君轻声问道:“会顺利吗?”

朱厚熜微微摇晃着手臂:“顺利与否,也就是快慢之别。在朕决意之下,天下谁敢不从,尽可一试!”

现在,皇帝已有嫡子的消息应该已经传到大明的每一省了吧?

京营大军行进虽慢,但若有战,则必奉诏而至!

旨意传到五军营,前军雷全义两眼放光,单膝跪在徐光祚面前大声说道:“末将必不辱命!”

第226章 京营刀锋敲打心灵

神机营三千选锋和五军营三千选锋都定了下来要出京,一个前往湖广,一个前往四川。

人员规模不算很大,但是这次出京是有了觉悟要战斗的。军械、粮草输运,沿途行军路线,全都要做好准备。

崔元则重点向襄城伯李全礼、定国公徐光祚传达着陛下旨意:行军所过之处,京营能否与地方百姓秋毫无犯,决定了陛下对于这次出征的功过评判。

推行新法是为了造福大明百姓,若重设的京营在满饷甚至今年可能有双饷的情况下还没有军纪可言,那自然有过无功。

京营选锋尚未开拔,四川的消息却在不断传来。

锦衣卫和内厂在四川的首领都在请旨,朱厚熜看着锦衣卫四川行走的密报,也有“请罪”。

因为陈寅在给他的密信中,阐明了情势,建议他遣人向薛伦分享对高克威等人的追踪情报。

“卑职虽恐误了陛下大计,然思及高克威首恶若走脱,后果难以预料。故卑职斗胆,已遣人向成安伯等追索高克威之将官告知高克威行迹。若论罪,卑职愿受罚……”

这密报是先递回锦衣卫的,骆安拿过来,也是请旨。

朱厚熜看完之后问道:“陈寅?”

骆安立刻回答:“原王府仪卫司世袭百户陈亭之子。抵京之后曾随王佐去广东,前年陛下命臣派一人去坐镇杨家,臣与王佐点了他。臣治下无方,请陛下降罪!”

锦衣卫派出了各省行走,命令自然只能由上面往下走。

从锦衣卫内部来看,他们也不清楚皇帝在各处的谋划究竟是怎样。既然此前的任务只是监视着地方大员们的动静,就不该擅自做主去与地方文武官员直接联系。

这就跟薛伦的幕僚当初劝薛伦的道理一样。

朱厚熜倒只是好奇陈寅此人而已。

原先的兴王府人也不少,充任仪卫的锦衣校尉就有三百余人,朱厚熜倒没想到其中还真有一些颇有潜力的人物。

“有用有谋,何罪之有?”朱厚熜也懂得这关键,“知道及时请罪便可。”

将来其余地方会不会有人因为贪功又擅自做主坏了事,那无非再就事论事处罚而已。底下人在发挥能动性和死板待命但求无过之间的分寸,也只能通过勉励、处罚来不断调整。至于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小乱子和变故,那就是应有的代价。

最终,必定是那些真正聪明的才敢临机应变。

听到皇帝不问罪,骆安松了一口气。

朱厚熜缓缓说道:“潜邸之臣除了张锦黄锦他们,如今也只有你最位高权重了。骆安,让王佐在京中坐镇,你和崔元、张子麟主持完周师的丧事之后就赶去四川。朕给你三个月的时间,把韦霖与锦衣卫之间的关系理顺,让五军营选锋抵达四川后,费宏与薛伦能更有把握地打扫四川。然后,你就去湖广。”

骆安心头一凛:“臣遵旨。”

也许是因为周诏故去了,所以陈寅和锦衣卫四川行走擅自做主没有引起皇帝的不满。

在骆安的视野里,如今皇帝的神经应该是很紧张的。刚有五军营之变,又有四川按察使谋逆。新法声势浩大,天下许多人不安,皇帝真正绝对能掌握的力量里,锦衣卫是很重要的一支。

四川的锦衣卫们能度过这一劫,只怕是因为陈寅潜邸旧臣的身份。

只有朱厚熜一人掌握着最全面的信息。

锦衣卫和内厂的情报,参策们无从知晓;地方文武系统通过官方渠道递上来的急报和奏疏,也不会过锦衣卫和内厂这一道手。

朱厚熜的神经并没有那么紧张,甚至照常“练字”。

“陛下,这又是什么字?”

在养心殿后院的小书房里,文素云在一旁帮朱厚熜磨墨。

如今,皇后与贤妃都已有子,一后二妃之中,只有淑妃文素云一直没有受孕。

但朱厚熜不急,她自己也不着急。

养心殿紧挨着文素云所居住的长乐宫,而文素云自小在文徵明身边长大,学识和书画方面的造诣在如今的后宫之中属于顶尖。再加上性格活泼,朱厚熜倒是经常招她过来打打下手。

“朕已经在这件事上忙了几个月,你没看出什么门道?”朱厚熜并没抬头,只是顺嘴一问。

“臣妾自然是看出来了。”文素云撇了撇嘴,随后看着朱厚熜满眼都是佩服,“陛下这是要效仿秦皇,再将文字简而一之?”

朱厚熜点了点头:“朕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接下来的事交给你帮朕。”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