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432)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这事是张公公在张罗吧?奴婢一直在陛下身边听命。”

朱厚熜喊来张佐一问,果然他那里已经有了一些名单。

“……刘瑜搞那什么状元居,还有这层用意?”他不禁问了问。

“……一举多得吧。陛下既允了他用驿站办旅邸挣钱,他也盼着通驿局早日开源。”

“……这龚用卿都二十五了,还列进来?二十五的举人,还没婚配,莫不是有什么问题?”

“回禀陛下,听闻他发了愿,不中进士不娶妻。”张佐讷讷说道,“主要是……太后有懿旨,永淳公主想觅个仪表非凡的驸马……”

朱厚熜顿时无语,感情自己这个思春的妹妹是个颜控?

他不知道自己这妹妹历史上的选婿后来还闹出故事,最终配了个秃顶的。原因是:选婿过程中都穿戴整齐,帽子戴得好,进了洞房才发现是个地中海。

永淳公主开始选驸马,这个消息最终也瞒不住。

毕竟她要求挺多,张佐这个办事的人自然只能多用心、多查访。

连智化寺的僧人都知道了,朱厚熜只能感慨自己最近这段时间都在研究粪肥什么的,忽略了厂卫呈上来的这些奏报。

而住进了状元居的龚用卿自然也在随后听闻了这个消息,于是顿时惊喜莫名。

今时不比往日,驸马是得到重用的!君不见崔元、余承业?

“去买些厚礼,明日我去拜会一下懋贞!”

林希元时不时能跟皇帝见面,不论是为了会试还是这桩事,龚用卿都想好好请教一下。

再说了,明报行再忙,难道过年也不歇?

林希元真不敢歇。

大年初一,要刊载皇帝的贺词啊!

年关将近,京城里热闹非凡,迎来送往非常多。

而京城诸多粪道的这些大粪商们,也在腊月二十八这一天齐聚金坷垃家。

从腊月十五被召见到现在,十多天了。

十多天的时间,够他们想通很多事情。心思灵活的或者不灵活的,都从皇帝亲自的重视里看到了机会,随后也从其他一些朋友的分析里想到了正确路径。

“金道尊,这件事,你要牵个头!”宋虎也把脑筋转过来来了,认真说道,“我听那吕秀才跟我说,陛下在给天下臣民的那封信里怎么说的?要吃饱饭!想让天下百姓都吃饱饭,怎么少得了我们粪商?”

“……”金坷垃感觉这话怪怪的。

“正是!”另一个“道长”也正色道,“陛下既设了十八家企业,将来天下百业只怕都要效仿。依我看,咱们得借这股陛下的东风,合股把这件事做起来。想一想,将来天下诸城的粪道都被咱们包了……”

“……”金坷垃感觉这事有点离谱,想合股做企业、承包整个大明各城的粪吗?

“只有咱们必定不行!这件事,最少要找个勋戚带头!”

金坷垃麻了:真有勋戚愿意背上天下粪商头头的名声吗?

“金道尊,陛下交待的差使,你办得怎么样了?你那金家肥到底是什么奥妙,不行大家一起帮着参详参详?”

金坷垃顿时警惕:你们是要借机刺探我的粪道奥秘吧?

嘉靖四年的最后几天,就在国策会议召开、总理国务大臣设立、永淳公主选婿和陛下专注肥料等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度过。

正月初一,如期而至的《明报》刊行。

嘉靖五年,终于到了。

这一年,新法要开始推行至全国。

住在状元居有个好处:负责送报纸的通驿局,在这里提供了数份明报,可供取阅。

一大早,众举子就互相拜着年,齐聚在了状元居的酒楼里。

头版头条,赫然又是皇帝的手笔。

《嘉靖五年皇帝陛下致天下臣民贺词》。

只能说越来越不一样了,深居禁宫的皇帝,开始频频通过《明报》对天下人讲话。

状元居酒楼里十分安静,大大小小的脑袋上、样式各异的帽子挤在一起。

一路上用功非凡的龚用卿负责诵读。

第一句:嘉靖五年到了,这必定是万象更新的一年。

第290章 “享受”政策的一年

皇帝一直在期盼万象更新,这是朝野都知道的。

但这次,皇帝的新年贺词里提到的万象更新,与众人想象当中的并不尽同。

“……嘉靖五年第一件实事,全力推进‘农家三铁器’工程。铁锄、铁犁、铁耙,力争今年底做到家家至少有其一,三件皆备之家达到半数以上。为此,除宝金局外,朝廷正在商讨铁课减免、退还方略,商讨农户购买铁农具贴补方略。各省、府、县将在清丈田土、重造黄册之余,细致统计农户铁农具缺额,鼓励商行转卖铁农具至各地。”

此时已是大年初五,这一期明报也已经传到了河南。

新郑县郊,还真有个高老庄村。

如今村里,还有个不小的官,名叫高尚贤。

他是去年底从正五品山西按察佥事的官位上赶回家为父亲守孝的。

只是丁忧,并没有致仕,按照现在的规矩,他这个五品命官也能得到通驿局投递的一份《明报》。

此时看着这嘉靖五年第一期《明报》上的皇帝贺词,高尚贤不禁呆了呆。

“爹,怎么不念了?”

在他旁边,是个刚刚开始长了些胡须的少年。

高尚贤微微恍了恍神,然后继续教儿子认着报上的简字。

“嘉靖五年第二件实事,开展各级乡贤推选,筹建省、府、县三级乡贤院。通政使司之下已于紫禁城午门之外设好御信房,地方乡贤之书信,可通过通驿局寄至御信房,便于朕体察民情。”

高尚贤又愣了一下。

这样的做法……不能说一定不会有效果。但是将来,这地方官与乡贤,只怕得更密切地“勾结”才行,这才能让地方上的一些烂事不至于传递到京城。

当然了,地方官与乡贤彼此忌惮,只怕有些事也会收点手。看样子,会是要么不烂、要么全烂的后果。

除非大家又都忌惮着那暗处的厂卫眼线。

“爹?”

高尚贤摇了摇头:“肃卿,待我先读完,你急什么?”

他的儿子叫高拱,字肃卿,今年虚岁十五了。

高拱指着后面:“您看这里!”

高尚贤把目光移到那边去,眼神微微一凝。

皱了皱眉之后,他还是继续看那“第三件实事”:“各地以银、租折合等方式,于嘉靖五年内平价发卖官田,优先少地农户和隐户。”

这件事,是和乡贤推选联系起来的吧?

官田的粮赋更重,过去大多由地方士绅富户承租,又转租给农户耕种。现在要分这些田,只看士绅富户在嘉靖五年只清丈田土重造黄册与改革衙署的背景下配合与否了。

配合的,就有机会被推选为乡贤;不配合的,只怕其他乡贤不吝于联合地方官把有些人的破烂事翻出来,再翻一翻新修的《大明律例》。

只是地少的农户和隐户买得起官田吗?银、租折合,是说能够以按年交粮的方式,最终完全得到一些官田的田底权、田面权?

官吏待遇法落实后,官绅家的田不再给面子了,都要纳粮,这田底权与田面权之分,里面的一团乱麻不知多久才能厘清。

但朝廷要落实官吏待遇法,只怕还真的需要更多粮赋、更多银钱。

也许真能不用交钱,在后面这些年里从官田上多收回来许多粮,等新法真的过渡到成功的阶段后,那些田也就彻底归了农户,以后只用交额赋。

他心头一动,又看到了第四件实事:改太医院、惠民药局并入医养院,在嘉靖五年内做到各个县城均设一院,有坐馆良医,有明价药。

高尚贤点了点头,这确实是一件实事,就不知这遍及整个大明的医养院如何做到一年内每县都有,除非找现有医馆换个名字。

这时,他才看到儿子指的那个地方,先开口问道:“这里的字,认识了?”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