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433)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高拱克制着一点小骄傲,嘴角却忍不住微微翘起来:“爹要的字典虽还没买到,儿子已经反复读了四期《明报》,大多还是能认识了。”

高尚贤看着他,随后道:“今年河南大概也要如广东、山东一般,有乡试恩科,好好用功。”

“有爹在家指点儿子学业,儿子有信心!”

高尚贤也是进士出身,教儿子是足够了。

而这时,他看儿子指的那个内容,心里其实从之前开始就一直在翻江倒海。

这第五件“实事”,只怕会引发不小的波澜。

【嘉靖五年第五件实事,从今年起全面落实官员夺情制度,以日易月。学成出仕,是为忠君治国平天下。忠孝难两全,官员遇丧须丁忧者,皆以追赠至亲亡者恩衔,夺情复用。存哀于心理政安民,光宗耀祖兼顾国事。】

丁忧,是官员们无法回避的一个槛。

守制服丧,不是说不能再复出,官品仍在。但是离开二十七个月,官位自然早有人。再要出任,就得候缺。

遍翻史册,其实官员当中真正守制和被夺情复用的,其实唐时大约是五五开。而宋后,尤其是理学兴盛后,被夺情也大多推辞,不守制者名声堪忧。

如今这第五件实事,虽说有“夺情”这个幌子,有追赠恩衔光宗耀祖了的借口,当真合适心安理得地以日易月之后继续做官吗?

这只怕是陛下对如今礼法的一个小试探。

他谓之“实事”,却忘了夫子是怎么骂宰予的吗?

这贺词的后面,还有五件实事。

从官府公文开始规范简字,让更多孩童更易识字读书:会不会有争论?民智尽开是好是坏,历来争议都不小。而且,这不是会让科考越来越难吗?

改进印刷技术,让书籍刊印成本降低:这自然是要和简字搭配,那个上一期里刊载出来的获封乡爵的工匠郑魁,那印刷机和新字模的技术,只怕民间一时半会掌握不了。

河道衙门勘绘黄河全图,陛下悬赏天下求问黄淮水患良策:这件事没得说,如果今年能完成这个阶段,将来真把黄淮水患控制住了,那是千古功德。

群牧监设牛骡所,于各地试行牛骡平价租卖,以应农时:这牛和骡马确实都能耕地,各有优劣。惠民事好,但只怕推行不易,大明还是太大了。

各地驿站改归通驿局后,通驿局将逐步接待能力、递送能力更强的驿传体系,送信、投宿、用车用船等逐渐对百姓开放:书信这么私密,需要书信来往的也大多是官绅。这通驿局莫非又是陛下的另一个眼线?若信件被拆看了,那怎么办?而普通百姓大多一生都不出县乡,也用不着什么投宿、车船。

想来想去,高尚贤觉得这通驿局将来只怕还是以做官绅生意为主。

也许还有商人?

“前五件实事,今年力争办成;后五件实事,今年打好基础。值此新春佳节,朕也跟天下臣民道一句新年好。盼望到年底时,天下臣民也都能在心头道一句今年确实后,明年春节过得比今年更心喜。”

高尚贤看完了,微微张着嘴。

皇帝给天下人拜年,这还真是头一遭:因为这报纸,现在不仅各府县绝对每一期都要关注,哪怕是乡里老农,也都知道有了这么个玩意。识字的童生、有点身份的秀才,莫不以宣扬报上内容为乐。

所以老农们也会知道,陛下给他们拜过年……

“爹,您是怎么考虑的?”高拱眼睛明亮地问道,“夺情那件事?”

亲儿子和亲孙子并不是对过世两个月的老人家不孝顺,但他们毕竟也是亲父子,不必避讳一些话题。

高尚贤皱着眉:“你用心温习功课便是!”

他觉得这些事还轮不到儿子来考虑,况且他现在明显是想怂恿自己不丁忧了——以日易月的话,高尚贤已经满足条件。

但上行下效,将来老子百年后,你小子是不是也不准备给老子守孝?

高拱却一本正经地说道:“儿子治的礼经,夺情之事古已有之,陛下言之有理。况且,爹,儿子后面再考科,只怕新学尤为重要。爹您懂新学吗?”

高尚贤被问住了,无言以对。

高拱语带深意地说道:“中枢大改,京城官缺很多。京城,才是新学最易学好之地。”

高尚贤抬头叹气,看了看他爹的牌位。

您孙子确实不一般,府台过府时都说了,这家伙有望夺一夺乡试礼经魁首。

爹啊,儿子要不就为了您孙子,不要那劳什子名声?

谁知道将来会是什么气象呢?

小小的高老庄村,在随后这几天之中也渐渐都知道了皇帝贺词里的内容。

高拱家顿时更加热闹起来,本就已经拜过年了,又有许多人再度登门。

这里面,既有同族乡绅富户,也有村中小农户推举了头领、凑了礼物而来。

乡里乡亲,高尚贤不可能在正月里将人拒之门外。

“贤公,咱高家如今以您老为尊,这次陛下定了心要在咱河南也行新法了,您是主心骨,可得帮咱们分说分说啊!”

“是啊是啊,那官田发卖、乡贤推选,您在县里都说得上话。”

“贤公,若是以日易月,您可以被夺情任用吧?老大人若得陛下钦赐恩衔,族谱都得改一改啊!眼看陛下天恩普降,贤公兴许再高升四品,那就穿朱袍了!”

高尚贤哭笑不得。

所谓十桩实事,他们关心的也就是其中三件,外加一件没在里面专门说的清丈田土。

他高尚贤的未来,自然也与高老庄村息息相关,谁让他中了进士呢?

高家祖上没出过大人物,他这个正五品就是“发家之人”。所幸眼下自己五个儿子,已经长成的两人,长子也中了举。次子虽不见有什么文才,但这三儿子高拱当真是未来可期。

高老庄上上下下,都盼着高尚贤“以身作则”、带领他们享受政策。

他叹了口气:“如今还只是陛下旨意,这官田如何发卖、乡贤如何推选,总要朝廷、省里定了章程,府里县里照章排期,才知道会如何施行啊。”

“有您在,这乡贤至少得有我们高老庄一人吧?”

新郑县高老庄村高氏如今还不够格简称新郑高氏,这个宗族的族老也不阔气,可他很笃定地说:“我那不成器的儿子虽没考中秀才,但也识字啊,能给陛下写信!”

高尚贤哭笑不得:“陛下要推行简字,他可识得写得?”

“这不是您在嘛,为了咱高氏,您得教教啊!”

被推举来的贫农头领支支吾吾。高尚贤避不过,是定了时间让他们一起来的。现在乡绅富户和族老在,哪有他说话的余地?

高尚贤先敷衍着应下了,对其他的事却不愿多碰。

高拱眼见如此,开口说道:“各位叔伯,咱高老庄可没有官田。那官田散布各处,想必还是就近领买。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难道还去别村耕种,甚或迁居别村受欺负?”

高家堂屋里顿时静了下来,那贫农头领眼神一黯。

高尚贤看了看儿子,抿了抿嘴。

高拱见父亲没训斥自己,得到鼓励一般继续说道:“至于那乡贤,虚名好处倒也罢了,能得自然是好的。可若想做这乡贤,只怕不是先得好处,而是要帮着县里得罪人。这田土人丁实有多少,不光士绅大户担心彻查,普通农家也担心啊。来年多交一点粮赋事小,这乡贤数村能推一人出来就不错了,咱们高老庄那是要得罪周围其他村的。”

族老闻言呆呆问道:“拱哥儿,那照你这么说,官田、乡贤,咱高老庄都别想了?”

“不然!只是讲清利害!”高拱朝父亲作了作揖,“爹,儿子以为,您丁忧在家,正该领头,襄助县里办好此事。此时远离庙堂,若帮县里办好了陛下所言诸实事,必能上达天听。届时陛下主动下旨夺情,才是上上之选!”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