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467)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但你得知道,新法于广东、山东试行的这几年,其他地方府县的黄册、白册更新了多少版?真有了争端、一直告下去,始终还是要调这黄册库的黄册来查证的。

此时黄册库如果被烧了,这点麻烦倒在其次,关键是它为什么好巧不巧这时候失火?

不能烧,绝对不能失火!

南京户部上下只想保住自己悠闲又手握重权的日子,并不想喜提九族消消乐。

而在北京户部,右侍郎杨慎在会试结束之后终于又完成了他的第二个差使。

在他面前,是在户部衙门里的足足十八桌。

每个桌旁,都坐着十人。

这些人,大多数都年轻。面相看着最老的,也不过三四十岁。

现在,杨慎站了起来,端着酒杯:“我与你们朝夕相处,你们都是今科正副榜出身,本官是今科会试主考,但这三月之后,我与你们才真算是有师生之谊。但我之上,则是陛下。这培训课程,这结业考卷,皆出于陛下。我不避嫌,一人为户部三百新科正副榜进士师,你们须知陛下所望之重!”

“……下官等谨记于心!”

杨慎点了点头:“很好,既已结业,便称官职,不叙师生之谊。今日我为你们践行,你们此去后,这三年便都要好好用命了。”

“必不负陛下所望,不负总宰和大司农、少司农所望!”

现任的户部尚书,是叙功升上来的原广东左布政使张恩。

他跟杨慎,也算老搭档了。

现在,他把这个场合的主导权给了杨慎,毕竟他也清楚皇帝对杨慎的看重。

太子宾客杨慎,如今有了三百个真正的学生,年轻的一代。

户部今年取了三百个新科正副榜,全部都经过了杨慎的三个月“教导”。天才杨慎,教的是他在广东学出来的账法、算学、诸多公文规范,还有简字,还有皇帝频频召见他、教的一些东西。

这三百人,一小半留在北京户部,进了税课总司,进了其他各司。

剩下这一百六十余人,从明天开始就将有一个新的身份:户部国土清吏司特派督巡专员。

他们将分赴大明广东、山东以外的近两百府州,以从七品到正六品不等的身份,只负责一件事:各府州辖下各县州的新黄册造办一事。

但是,他们将先去南京。

黄册造办,毕竟一直是南京户部负责管的。

京察耽误南京户部的事?

没关系,之前没做过官的新官,不在京察之列,他们的心是定的。

“仁甫,你坐镇南京户部,身处南京户部国土清吏司黄册库主事要职,若有事,据实具本上奏即可!”

新科一甲进士詹荣凛然回敬:“下官明白!”

起点就是正六品主事,他这个新科进士,是户部这回新进官员中的翘楚,而且难得的是很踏实,并没有去纠结什么要考明年的制科。

张恩这才也端酒站了起来:“满饮!祝你们此去鹏程万里!”

等天亮之时,就是七月十五的望日朝会了。

朝参官当中,确实有不少人今天准备了奏疏,打算在朝会上议一议黄册库那笔银子的事。

大明田赋税基所在,要支持!

而后费宏站了出来:“臣得闻南京户部奏黄册库补造及新造一事,国务殿已议准此事。臣以为,这笔银子该花!户部国土清吏司筹设已毕,臣请旨南京户部增设国土清吏司,并设黄册库主事、管库等诸员,另各府州派督巡专员……”

朝参官们愕然。

议得这么快?

你们早就准备好了吧?

南京户部这是跳进什么坑了?

朱厚熜在御座上只是凛然说道:“这事,国务殿既已议决,总辅自可施行。”

听上去根本都不需要过他朱厚熜这一道,只不过毕竟涉及到南京户部增设新部门。

国议殿内许多人低着头。

北京相当重视、相当支持南京户部的工作。

南京户部将得到好大一笔银子,好多一批新属官。

还不谢恩?

第307章 京察真好啊

南京户部今年开始事情很多、很忙,没问题,加人!

又一度黄册大造,这次要造就得为嘉靖朝的新法奠定好基础,没问题,加钱!

“……黄册事重,南京户部进言特嘉纳之,准国务殿之请增设官吏、另拨专银。夏从寿勤勉用事,忠言能谏,荫一子入南京国子监,加授资德大夫……”

夏从寿跪在张锦面前,听着圣旨内容,心里直往下沉。

面对这样一件大事,这么大一笔银子,北京那边这是他的奏疏刚到、马上就议决了的效率?

不,就等着南京户部出手。

现在夏从寿出手了,但表面上纯粹是从工作需要出发,因此得到了皇帝的褒奖和赏赐。

但底下黄册库的事,由新增的南京户部国土清吏司负责?这个司还没派郎中,但黄册库专职主事、管库……全是北京派来的官。

人怎么管、银子怎么花,他夏从寿自然有权力安排。但是,他能乱安排吗?上下的说辞对得上吗?

夏从寿还得谢恩:“谢陛下体察下情、降此殊恩,臣惭愧……”

一个资德大夫的正二品顶级恩衔,一个南京国子监的恩荫:你想守着南京户部的权柄,你就一直呆在南京吧。

张锦微笑着等他谢恩领旨,等他起来之后就说道:“夏尚书,黄册库既有新任主事,那詹主事到任前,咱家就叮嘱手下的奴婢先守好门了。”

“……自当如此。”

“恭喜夏尚书。”

“……劳烦张公公了。”夏从寿将圣旨双手递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从管家手里拿了一幅字画,“不成敬意,还望张公公不要嫌弃。”

“岂敢岂敢。”

张锦却把东西接了过来。

他曾是司礼监掌印,如今他镇守南京,有资格谢他传旨的,一共也没几人。

这些人物与他之间的迎来送往,张锦知道分寸,更何况皇帝这旨意是什么意思,夏从寿能不懂吗?

见他把字画交给了身后的小太监先拿着,夏从寿稍微安了安心。

肯收,说明自己这一试探,并没有把路探成死胡同。

此时他一脸苦笑:“南京户部上下官吏,这回公务繁重之余又遇京察,以致怨言颇多。我履新南京、才望不足、管束不力、遗忧朝廷,实在惭愧。唯陛下、总辅、朝廷诸公明鉴,允银允人,解了我燃眉之急。户部上下知道这个好消息,必定齐称圣明,勠力用事。”

在皇帝和皇帝身边的勋戚、内臣面前,费宏是总辅。

在其他时候,费宏是总宰。

一字之差,是官场里的讲究。

夏从寿在张锦面前损着自己,也有诉苦之意,表明这一次南京户部叫苦是多种原因所致,他只是作为大家的首脑没办法。

张锦满脸笑呵呵:“南京诸部嘛,是这样的,夏尚书也难做。这一点,陛下和费总辅他们都是体谅的。夏尚书,旨意既领,便尽快呈上谢表吧。”

“自然……自然……”

等送走了张锦,夏从寿呆呆地站在宅中正堂门口。

“父亲,陛下这是知道南京的事难办了。那恩荫,就让三郎……”

他儿子喜滋滋的声音和脚步声出现在身后,夏从寿突然暴起,转身就是一个巴掌挥了过去:“蠢材!”

那声脆响后,他儿子懵懵地捂着脸看着他爹,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喜提蠢材的评价。

授恩衔、荫子,陛下不是在褒赏父亲吗?

夏从寿打完了儿子,手掌在哆嗦,脚步就千斤重。

一大早,自己还没去户部,张锦过来宣旨。

旨意,比朝廷的公文来得快。

眼下整个南京,知道朝廷这个决定的,知道正有一批百余人将上任南京户部的,有哪几个人?

可以肯定的是,户部只有自己知道!

保赏给了,谢礼收了,你夏从寿怎么做?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