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511)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井坪那边,刘铠也在为迎接郭勋的检查做着准备。

他有点担心现在这样做会不会过了,真闹起来了怎么办?

随后,他的私兵将领兴奋地走了过来:“将军!大同来信,王督台上疏弹劾武定侯妄自下令烧荒启衅了!”

“什么?”刘铠惊得站了起来,“当真?”

“千真万确!陈副使和楼郎中当面,王督台得知消息惊怒异常,当场写的弹章!”

“好!好好好好!哈哈哈哈哈!”刘铠听到了陈其盛和楼琼宇也在场,知道这消息假不了了。

京城里本就有人觉得这是乱命,更是逼走了一个国务大臣。什么军械园和水库固然是不该修,但那也只是由头,真正要劝陛下的不还是在宣大要改变什么?

不论是改变边镇目前的局面,还是改变对北虏的战略。

联名上疏请战的文武状元虽然先被训斥了,可为什么又都派到宣大来?一个是闻所未闻的初授职便做了卫指挥使,一个更是闻所未闻的二十封伯、巡抚宣大、和总督一起兼理粮饷。

那些叩阙的,那请辞的国务大臣,都是对威权已稳的皇帝如今好大喜功的无声抗议!

而更北面的丰州滩,俺答看着一张纸面色古怪。

“……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皆在玄宗治下?”他轻声念道。

“可汗!张文锦熟知大同形势,已经是在明说边镇大将恐有反叛可能了?这里用了典故……”

“天可汗的后人,这故事我知道。”俺答打断了他,又似笑非笑地念,“武定侯不是冠军侯,那靖边伯更非甘罗,陛下倒越来越像隋炀帝?可是那霍去病?是那开凿运河、三征高句丽的杨广?”

“可汗熟读南明史书,小人佩服。”石天爵拍着马屁。

俺答放下了那张纸:“这可就奇了。汉人皇帝书房里的话,以前传得可很少。这一次,却连我都这么快知道了。”

他笑了起来:“又要使诈,且不管他。大元大军压境,灭国之势下,什么伎俩都没用,我倒要看他能怎么做?还想效仿当年应州一战吗?我还年轻着呢,岂会轻易钻他想布的口袋?”

“……可汗的意思是,这是南明君臣的计谋?”

“拙劣之至。”俺答哂笑道,“你也说了,那水库根本不可能修成。至于军械园嘛……我虽不会心动,博迪却会更心动了。多些工匠当然好,但我草原雄兵,还是要靠马,靠手中弓箭!”

“可汗,若那南明天子当真搞得宣府大同乱起来了呢?”

“那不是更好?若到时诸路大军齐头并进,谁比我土默特部更清楚大同宣府地势?这些年的草谷白打了?”

“可汗!可汗!”有人抢入了帐中,“那乌台一处牧场被烧了,一支族人几乎死绝。逃出来的人看到的旗帜,是那个李瑾!”

俺答的笑容僵在了脸上,眼里怒火炽盛。

“好胆!要打回去,给他们点教训!刚在私市说得好好的,又出尔反尔!”

俺答沉着脸:“到各族帐中私自交易的,是李瑾吗?去,分些马羊给那乌台!现在还不是时候。”

“可汗!”

“闭嘴!”俺答制止了一个愤怒的部将,“不是之前都听到回报了吗?宣府那边调了很多兵到他们的西路和南路。给什么教训?杀几个人?要是想抢些粮食、奴隶、铁器,要不要深入大同?去年去了那么多人,结果又是什么?我都说了,他们想诱我们去打,激我们去打!如果只有我们土默特部,他们高兴,其他几个万户也会高兴!”

道理还是要讲的,他讲完就说道:“先记着这笔血账!汉人的皇帝在和我赌,我怎么能上当?现在他们自己人开始闹了,有的是假闹,有的是真闹。等下去,假的会变成真的!到那时,再一起算账!”

刚刚到达井坪的郭勋也听说了王宪弹劾他的消息,这下他也没多少心思清点井坪守御千户所的兵卒数量了,惊疑不定地跑到了朔州,找到了唐顺之和俞大猷。

“这到底怎么回事?王宪为什么要弹劾我?”

唐顺之看着他眨眼:“郭侯怕什么?”

郭勋很郁闷:难道这么几年,我的脑子还是不够用吗?我难道不是宣大战略知情的寥寥数人之一吗?为什么这种变化不先告诉我?武将活该被文臣瞒着吗?

你说我怕什么?再这么搞下去,我儿子要变成乡爵了。我老了不能动弹的时候,有人喂饭吗?

看着郭勋的表情,唐顺之这才说道:“我也是刚刚知道杨侍郎挨了廷杖的事,他和张文锦劝谏陛下的话都传了出来。刚刚才与志辅、赵先生聊过,看来是局势有了变化,陛下和杨总参他们落的新子。谁让郭侯又恰好在巡边,来不及告诉你?”

“……那弹劾我有什么用处?”郭勋想不明白。

唐顺之看了看俞大猷,随后深吸了一口气:“大同这边,真有战事靠不了卫所兵卒,只能靠寥寥数支精兵了。郭侯,你速回大同,就督着李副总兵练兵吧。烧荒只能烧一次,陛下这回必定申斥你。至于我,则要上章弹劾王督台督宪宣大这么久未有作为。大同分明屯田颇多、粮草充足,却连年请饷。郭侯不妨也把兵卒清点结果奏报陛下,弹劾王督台军务不察,兵卒久疏操练。”

郭勋张大了嘴巴:“你在胡说什么?那不是宣大大乱?”

“乱什么?无非你我三人争权罢了。再说,哪有督抚都兼粮饷之理?”

郭勋看了看俞大猷,觉得他太年轻。

于是他看向了赵本学:“赵先生?”

赵本学眼里异彩连连:“神仙打架,总有些凡人会遭殃的。宣大除非真的乱了,不然鞑子不会轻易上当。要乱而不败,只能真的有几支精兵为砥柱。”

唐顺之看着郭勋:“郭侯在北路,志辅在西路,王督台在宣府,本抚在怀来。郭侯忘了你点在怀来的三千精壮工匠?”

郭勋还是感到害怕:“宣大真乱了,可不止是土默特的鞑子会伺机而动。套虏,还有鞑子汗庭……”

“国战之势,那就即便是边镇拥私兵自重的边将也不得不拼命。一战之后,才是边镇清革积弊的良机。”

“投敌呢?若有人怯战惜命投敌呢?”

“郭侯恐怕不知道,你点兵出京后,军务会议和五府、兵部又呈了一批名单给陛下。我到宣大来,只是名单之中一人而已。”唐顺之凝视着他,“郭侯是大同总兵,只需管好大同军务,保大同不失。”

“……赵先生,要不你随我到大同吧。”

“不,我让燕然到郭侯府上。”唐顺之看着侯庵永,“不可急切,见我信,依令赞佐郭侯。”

侯庵永眼见大幕在拉开,跃跃欲试:“我方便出现在郭侯府上?”

唐顺之笑着说:“有何不可?很快,我与郭侯就是分别弹劾王督台的盟友了。”

还没彻底入夏,刚刚是五月,宣大上空出现了无形的阴云,雷声闷闷——宣大四巨头,除了宣府总兵傅铎,另外三巨头掐起来了。

正如赵本学所说:神仙打架,凡人害怕。

谁会遭殃?

第328章 左右都是赢

承天门外又一次廷杖后,京城百官除了石珤和现任礼部尚书“自称年老”而请致仕,没有其他人再给皇帝一点反应看看。

但宣大那边,王宪与郭勋、唐顺之这三员重臣用互相弹劾给了皇帝一记“闷棍”。

这是正式的、公开的弹章,不会瞒着人,走的是通政使司。

于是这京城的锅再次炸开了。

这件事,难得地在朝会上就吵了起来。

叩阙廷杖、消息传到宣大、那边的弹章再入京,等到这次朝会时,杨慎的屁股已经痊愈。

关于廷杖只是每人十杖、而且打完之后没人受重伤的事,朝野也有议论——或者陛下自知理亏,或者念着杨廷和的功劳,或者因为这次背后有国务殿、军务会议的双重影子。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