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53)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总攻没有立刻击败王琼,内档司还是设在了司礼监,起居注官不用他争取,毛澄将要下狱议死罪,陛下要立赏罚分明的规矩。

现在听皇帝剖明他的持重之心,还要告老还乡的话,主张复旧制、保守的杨廷和再不能说他只是出于公心。

天子要承担被说成昏君的压力,首辅也要担得起重任。

杨廷和捡起了帽子:“臣已请辞两次,请内档司记录在案。臣愿陛下始终为天下长久计,行持重周全之政,创富足知礼大明!”

这是无可指摘的圣天子宏愿,这里没人敢像文彦博一样说什么非与百姓治天下。

他走上了台阶,还确认了请辞的严肃性。

“本该如此!”朱厚熜笑了起来,坦荡无比地点头,“朝会继续!大行皇帝上尊谥等四事这个议题,毛澄及礼部其余三个堂官不愿办,如今礼部尚书虚位以待,朕交待的事还是得有人办。刚才三问之前,还是有那么多人表达过一次、两次反对,朕就不为难你们了。既然如此,就由潜邸旧臣来办这件事吧。袁宗皋,你怕不怕悠悠青史?”

新任的吏部左侍郎袁宗皋站了出来:“陛下奉遗诏继承大统,有澄清宇内、再造大明之志,悠悠青史怎么会没有公断呢?臣何惧之有!”

他看着朱厚熜很激动。

那天提醒的“不容老臣、不容功臣、不容谏臣”,他怎么会想到天子以这种方式用出来呢?

这成了他堵住杨廷和继续劝的武器!

在忠或不忠的旗号前,再老的、再有功的、再拼命死谏的,那都没意义了。

天子要的是忠臣!

何况,还有一杆着眼百姓福祉的天下大礼大旗?

今天袁宗皋一句话都不用说,陛下也不让他说。

升任吏部左侍郎时,传旨的黄锦就带了陛下的口谕:“朝会时,朕自己来。”

还没入阁的袁宗皋,陛下不愿意他在文臣中间将来难做。

这关爱殷切之意,袁宗皋心里感动又敬佩。

他哪能想到完全不需要君臣之间吵个没完,一个忠字,一段对大礼赤裸裸的剖析,就谁都不能再有二话了呢?

对天下大礼的阐述,是给所有人的台阶。

但陛下只能亲身下场这一次了,将来的朝堂,该是陛下忠臣为之冲锋陷阵了。

天子只能在与他法统皇权有关的事情上亲身下场!

朱厚熜终于了结了这件事:“那这件事就议完了,着袁宗皋升任礼部尚书,尽早将大行皇帝上尊谥等仪注逐一呈来。追尊先父、加封母亲二事,朕本就排在后面,只是先安排下去而已。但领不领旨意,则是根本问题。第二个议题,说说登基诏书中的裁撤冒滥官军一事吧。”

从台阶上站起来的杨廷和振作着精神,刚要发表自己对裁撤冒滥官军的具体方略,就见陛下让黄锦把带着的盒子递了过去。

朱厚熜打开盒子之后拿出一个册子:“经过初步估计,在京官军、旗校、军匠人等冒滥之数约有十二万至十五万之间,每年可节约食粮约一百余万石。这个数字历经多年积累而成,朕这几日查账就是在筹办这件登基诏书之中已经应允之事。”

随后就是作为会计的秀场时间,诸多的历年数字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毫不滞涩。

憋在原地的杨廷和只能瞪着越来越大的眼睛。

他查账就只是为了查这件事吗?那可真是无话可说啊:真心是在为大明,是在筹备善政!

还有这对过去数年间田赋钱粮开支用度的准确记忆!

严嵩的笔不停,时不时抬头看看年轻的皇帝:为了今天,他已经练习了多久?

跋山涉水来到了紫禁城,文武百官都见识到了一个绝不能以外表年龄视之的皇帝。

“十二万!”朱厚熜最后凛然说道,“今年内,计有十二万余人可先行裁撤!”

刚才还心情激动的勋臣武将脸色一僵,但完全不逊色于他们的声浪在西角门内外同时响起。

文臣们齐声高呼:“陛下圣明!”

被押出左顺门毛澄听着远处那些熟悉的声音眼前一黑。

圣明?

你们是在嘲讽我吗?

第56章 封桩库?三大营?

齐呼圣明声中,严嵩忍不住看了看袁宗皋。

都六十八了,还有这等一飞冲天的时候!

谁给的机会?天子!

但理由多么正当:天子虽然知道他们心里有疙瘩,只要他们能保留意见继续忠诚就行。让袁宗皋来办这件事不是一句从龙之功,是因为那么多人不愿办这件事,天子不想为难他们。要不然像他们说的一样担心悠悠青史的评述,那岂不是摁着他们的脖子让他们挨骂?

现在天子也把新朝首任起居注官的机会给了他严嵩!

四十而立,握住了起居注之笔的严嵩支棱起来了。

碰到这种毫不介意起居注中怎么写他行止的皇帝,这起居注官多是一件美差使?

长伴君侧,却只用秉笔直书便是一份功劳。

什么也不用争,什么都不用掺和。

记就完事了!

等到陛下对常伴身侧的日讲起居注官有了深刻印象,那内阁离自己还会远吗?

现在这朝堂的精彩还没结束,朱厚熜这话一说出口,郭勋等人脸色僵住了。

裁那么多,我们拿什么帮你讨而胜之?

而文臣那边则是萎靡之色顿收,激动地跪下来齐呼着圣明。

继嗣继统之事已经有了结果,切换到下一个议题之后,毛澄下狱议罪像是翻篇了一样没发生过。

毛澄是谁啊?哦,已经是待罪草民。

而一举裁撤十二万余冒滥,多大的功绩?谁来主持?谁来献策?

杨廷和自然出班陈述他的方略:该由何人领办此事,裁撤后省下来的钱粮今年可以怎么安排。陛下你今天就确定好了能裁十二万余实在是莫大善政,只是要用钱的地方很多,陈金的奏疏内阁也看过,钱宁江彬籍没家资实在不宜那么草率安排……

严嵩记着这些,心中默默感慨:收放自如啊,陛下和百官都收放自如!

而天子果然早就有牌!

经过今天这敲打众臣攻讦、复设起居注官、新设内档司、借议礼之事将毛澄及诸多言官都端掉之后,天子刚刚激起了武臣的一些情绪,这才提起了裁撤冒滥官军一事。

这事损及勋臣武将,却会令文臣与百姓齐称善政。

今日没见魏彬、谷大用、张永,难道天子已经将他们和勋臣武将全都压了下去,这事已经有了把握?

杨廷和也开始借由裁撤冒滥一事,把朝廷开支用度的话题引了出来,顺带表达对陈金所奏方案的不满。

之前被张九叙弹劾的人里,就包括了陈金这个左都御史。

朱厚熜等杨廷和奏完就又开了口:“钱粮的诸多难处朕知道,钱宁江彬籍没家资一事稍后再议。先说一点,朕查了内承运库的账才知道,多年来皇兄新设有一处密库,其中计有白银四百余万两。这是效仿前朝封桩库的举措,储备将来一举根除边患之粮饷。据魏彬等奏实,此乃皇兄明知重新选练京营精锐必会出现的局面,毕竟会有一个汰选过程。”

“因此,皇兄也一直令魏彬、张永、谷大用等人留意冒滥事宜。朕能这么快清楚在京官军冒滥实情,是皇兄遗泽。等京营重新选练为无敌劲旅,皇兄本就会挟势裁撤冒滥,兼有一笔丰厚的储备军饷。只是多年来钱宁、江彬等人辜负了皇兄信任,以致于冒滥之数达到十余万之巨。”

“如今冒滥之势必须阻止,钱宁、江彬既已下狱,魏彬等人多年来未向皇兄尽述其害也是过错。念其侍奉皇兄多年也有苦劳,朕已着魏彬、谷大用去职调任内官监、神宫监,待他们为皇兄尽最后一份忠就去守卫皇陵。”

勋臣武将们瞠目结舌,而文臣这下又齐齐跪了下来,高声呼喝道:“陛下圣明!”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