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61)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奴婢怎么就成小人了!”黄锦说得委屈无比。

“听讲嘛,除了经筵日讲,那还包括国事有疑文渊阁辅政数位含笑迎驾,学问不明翰林院学士满苑翘首听宣。”

黄锦噗嗤一笑:“陛下,奴婢服了您了,这文渊阁听起来怎么像是……”

一旁的朱清萍也掩嘴笑起来,想着这话里的意思,又觉得年轻却显得老成、思虑极多的皇帝跟朝臣勾心斗角是真的很累。

两年之前,还只是个在父母庇佑之下无忧无虑的孩子而已。

“朕可不是像解昌杰一样点评安陆州城中的某些所在。”

窸窸窣窣声中,朱厚熜已经穿上里衬走了出来。

他张开双臂,看着黄锦说这句话时假装一脸正经,朱清萍就嘴角含着笑为皇帝穿上常服。

暗香盈鼻,朱厚熜却仍旧停留在刚才的话题里:“至于听劝,那是广开言路纳百官劝谏仍唾面自干方为圣明天子,克己复礼遵先贤教诲得垂拱而治实乃大同盛世。”

“都是好对子!”黄锦继续做着捧哏的活,“陛下,横批呢?”

朱厚熜微笑起来:“自然分别是业精于勤、切磋琢磨、任重道远。”

急什么呢?他才十五岁。

杨廷和是看穿了朱厚熜真想成就一番伟业,必须依靠朝臣,那又怎么样?

他杨廷和就是最显赫的朝臣。

如果给不了皇帝想要的规矩而有效率的朝臣,他杨廷和就该第三次因为反对什么而请辞了。

这最后一次坚决站到朱厚熜对立面,杨廷和会非常慎重的。

王道需要耐心。

朱厚熜对杨廷和也能有耐心:在不一样的皇帝底下,杨廷和能不能做点事出来?

被加了左柱国,内阁的重要性被朱厚熜重申,既然如此,杨廷和怕什么探望毛澄?用这种方式收一收其他人的心,惠而不费。

现在,对于一团乱麻的政事实际并不精通的朱厚熜,不如进入学习状态。

想让已到中年的大明重振雄风,那并不容易。

为什么王朝之初很容易出现盛世?因为跟之前的乱世比,增量的时代是如此美好,天下一片祥和。

但到了为存量争得你死我活的时代,除非具有极大的魄力,谁能刮骨疗毒?

不把蛋糕做大,只会越来越残酷。

想把蛋糕做大,在这个时代哪能没有能战之兵?

永乐收回来、宣德放弃了的交趾水稻一年三熟,蒙古草原盛产煤矿,正处于所谓战国时代银山多多的日本,靠什么去拿?

没有实打实的功绩,内部的宗室问题、土地兼并问题、税制问题、阶层流动路径问题,只靠皇权去压一点用都没有。

现在的朱厚熜不敢说自己一定有那个力量做到这一切,但原本的嘉靖就有四十五年的时间。

左手是皇权法统,右手是实打实的军权,那才能又高又硬。

若再有一番真正功绩,以后想做什么事都顺利很多。

经过登基和这首次朝会,朱厚熜的自信和野心都增长了。

来到这大明当了皇帝,就带着子民奔跑在大时代的前列吧。

就是这法统已明,军权……光有权,不能打又有什么用?

想到这里,穿好衣服的朱厚熜又有点郁闷:那么大一笔籍没家资,勋臣争着要钱胃口都那么小!

朕的忠臣猛将都在哪?戚继光都还没出生!

“陛下,可是奴婢力道大了?”看他再次皱起眉,朱清萍轻声问。

朱厚熜摇摇头,笑起来:“是在想别的事。”

先让朱清萍帮他捏一捏脖子肩膀,等会再看今天散朝之后京中的动静。

第64章 重振勋臣荣光,我辈义不容辞

接下来三天,皇帝真的是多上朝会近大臣,亲裁奏疏远小人了。

新任的司礼监掌印张锦乖巧而低调,一点都不多插手。

挨过教训的张佐开始专心留意张太后。对于皇帝已经定下来要追尊兴献王帝号、为王妃加后号的事,她会不会有什么反应?

朝会也平静了下来,天子不再咄咄逼人。

朝会一半晨跑的事情也没再发生:听说还是每天在跑,但改成了朝会开始前。

就算这几天雷雨阵阵,雨还不算大也没停。

这个你也不能说他是怪癖,强身健体嘛。

但是呢,想到皇宫里有个大明跑帝,终归怪怪的。

所以朝会上杨廷和也诚恳地劝过了:下雨天就别跑了,要是跌倒了或是着了风寒,那可如何是好?

皇帝从善如流:要是雨太大了,自然会停,现在这点雨,之前在安陆也一直坚持。

朕的身子骨没那么脆。

而朝会上,皇帝也只是平静地问诸人对于诸事的意见,然后还是强调先形成详细方略呈递上来,再与阁臣们商议做出决定。

似乎只要不继嗣一事过去了,朝堂中有一股就事论事的新风气,天子就满意了。

其余的,真的都是一派少年天子倚重辅国重臣的祥和局面。

杨廷和泪目。

当然了,情况有一些新的变化:许多事需要上奏之人或者部门拿出方略来,内阁的票拟余地似乎小了很多。如果不是事涉多个部门、互有争议的那些方略,内阁似乎只能做出一点补充而已。

但像王琼这样的人物,会在自己管辖的吏部事务上留出让内阁补充建议的余地?

至于阁臣反对,那是另一回事。

在朱厚熜表明了态度说要“考察百官才干、品性”的基调下,目前的王琼这些人竭力表现着才干与忠诚,其他中高层官僚也都不希望被天子看到什么“无能、无德”的一面。

朱厚熜要的效率暂时存在,但这都只是表面的。

钱宁、江彬籍没家资的处理方案,没定下来。

重设三大营的方案,朱厚熜关心的被裁撤官军怎么安置的问题,武臣关心的新三大营编制规模、官员设置的问题,文臣关心的兵权相制问题,都没定下来。

因为五军都督府那群渣渣,到现在也呈不上属于他们的方略!难道就让文臣与兵部一手安排?

朕心实忧!

“徐公爷,徐都督!”五军都督府中,郭勋满脸焦急,“您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这陛下重设三大营一事已经定了下来,您得领衔上奏,把选练方略和各营武将之选都拿出个方略啊!咱五军都督府没个方略,兵部那边可就拿主意了!”

“……你是左军都督府都督,你还代祭了天地,你也可以拿出方略啊。”徐光祚顾虑重重,看向了旁边比他年纪更大的朱辅,“成国公,您老是怎么看的?”

朱辅一个个地看过去,除了徐光祚、郭勋,还有英国公张仑、泰宁侯陈儒、代父而来的西宁侯世子宋良臣、代重病祖父而来的咸宁侯嫡孙仇鸾……

可谓是在京勋臣的大聚会了,选在了五军都督府,所为何事无人不知,所以现在才不怕。

但朱辅觉得大家都怕得很,包括他自己在内。

他长叹一口气:“咱们拿出来的方略,又怎么比得过兵部拿出来的?你们各家的师爷管家都是什么样的货色,心里不清楚吗?三大营交给咱们,你们练不练得出来陛下要的精兵?”

重设三大营确实很诱人,但现在这些世袭的勋臣武将是什么人?

永乐宣德正统前期的那些些公侯伯又是什么人?

当年攻克交趾声威赫赫的英国公张辅的孙子张仑惭愧地低下了头:没那个能力知道吧?

看到这种局面,有心把握机会的郭勋急了:“历来京营就是勋臣执掌,拱卫天子以镇诸边。现在陛下想要京营是真正的精兵,我们勋臣武将难道要让陛下失望吗?陛下之意,必是希望我等能别这么窝囊!”

本只是来请这些老资历勋臣们帮自己说说话、将来好顺利承袭爵位的仇鸾尝试着开了口:“诸位长辈……要不……去贡生里请两位来捉刀?殿试在即,他们按咱们的意思帮咱们拟的方略若是入了陛下青眼,应该是一桩美事吧?”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