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685)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而现在,这六十万人将编列六万海师和水师,机动军力锦衣卫体系下战兵两万、北京三大营十五万、南京振武营两万,剩下三十五万中还有一共二十五万分布于北面四大边区和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剩下十二省每省都不到一万。

其余的人,都将转为民籍,或者去治安司体系,又或者签订合同成为企业护卫军卒。

若遇大规模国战,则还有一个义务征召的预备役体系,总兵力规模可以暂时扩充到三倍,百又八十万。

募兵及征召,这兵源事宜、名册军衔管理,就是将来国防部的事。

率先看完的人不免都看向了夏言。

这样真的好吗?一共六十万常备正式军力,够用吗?

夏言自必不回答,朱厚熜到了武英殿之后接受完了觐见之礼,开口说道:“都看完了吧?兵贵精而不贵多,寻常兵卒一年饷银三到五两,再加上军备粮草营房操练,大明每年的军务开支可不是小数目。”

改完之后,募兵的饷银几乎都可以存下来。在军中之时,吃穿住都是军方来承担了。

杨慎的压力确实很大。

大明现在有没有全面实行常备兵募兵化的财力条件?那要看去年北征大捷、皇帝威望到了一个新高度之后今年赋税收缴的实际情况了。

但皇帝决心已下,眼下必定是会朝着这个方向改的。

许多人还有许多疑问,在这个“阐明精神主旨”的会议上,朱厚熜有问必答。

而杨慎听着听着,是供应各军日常口粮、被服、军器体系中诸企业庞大的银钱流动。只是在皇明资产局、总军备部、大明银行、国库的体系内流动,其实诸多的军费开支仍旧是以实物的形式供应。

募兵的合同在国防部存档,是与大明签约,而非各级将领私兵。

将领们的指望,是军衔、爵衔、军职带来的多重收入和待遇,别想着像过去那样通过喝兵血、役军籍、侵军屯来做“土大王”。

朱厚熜携大胜而归的威望和一批新封的勋臣勇将,坚决无比地指向大明君臣已经忧虑多年的这块顽疾,在这些年历次小规模的边镇军屯试改、地方治安司设立改动之后。

相应的,这一次改变之后,腹地诸省总督的标兵营就不再归总督管了。把握好方向,就是把握好方向——此前有些人担忧的地方大员权力过大,也会在这里收回伏笔。

文的归文,武的归武。

但文武,包括钱财,都归于天子。

在杨慎心情复杂的目光中,朱厚熜淡淡吩咐着:“在京城多开几次会,理解透彻了,想清楚了。继续坐镇军中,又或者去长城公司,去治安司,定下心来。军改不是因为天下太平了,是为了将来。立功的机会还会有,先让大明王师脱胎换骨!不管是守土出征,还是救灾救难,朕眼里的功劳不只出于战场!”

第414章 和海瑞的初见

临近傍晚时,右安门西面不远处的行人司门口来了一个年轻士子。

现在这里正有人劳作,他们正在拆除外金水河南岸的那一道宫墙。而在外金水河北岸,社稷坛与外金水河之间也在建造着几栋建筑,热闹非凡。

年轻士子的目光不由得被那里主要是砖石的景象所吸引,便听到了一个声音喊道:“汝贤!”

“张师!”海瑞闻言转身,看到了从行人司里走出来的张楫,立刻躬身行礼,“学生来晚了,劳张师久候。”

“不晚,不晚!”张楫的心情很好,扶他站好之后上下打量了一番,随后才笑问,“看什么呢?”

海瑞疑惑地问道:“这宫墙……为何要拆?”

“边走边说。”张楫本就是在这里等他的,当即领着他往北面走,“国务殿领着礼交部、工商部,把皇城的新规呈了上去。这承天门东西两侧宫墙,还有这左右安门,拆的拆,改的改。新添两部,官衙本就不够了。”

张楫指着海瑞之前看的那片工地:“这里是财税部和大明银行、宝源局,太庙南面是文教部、礼交部、明报行。”

海瑞点了点头,收回心神问道:“张师,学生还是糊里糊涂的。陛下为何要召见我?”

张楫苦笑了一下,然后才感慨道:“你也知道,为师生性谨慎,淡泊名利。也许是陛下从未听为师求请什么,这次颇为奇异吧?想看看为师到底是为什么样的人请恩典。”

“……张师之恩,学生没齿难忘。”海瑞也有些惴惴不安,“只是学生天资愚努,才疏学浅,恐怕难入陛下青眼。”

张楫摇了摇头:“那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自小刚直,就算没有靖边侯之才,没有兴国公之勇,有赤子之心足矣。此前在广州,还每年回琼山为家乡农户读报?”

“是海南了,张师。”海瑞笑了笑,“学生如今也没别的本事。《明报》上刊载的务农心得,乡里孩子认一认字,学生还是能做的。”

“那就好。”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入了原来宝钞司西面的胡同。

如今,这里是宝源局,但新钱铸印却不在这里,此处主要是办公之所。

海瑞却又好奇地指向了西面:“这里要修建的又是什么?”

“博研院。”张楫如数家珍,“为师如今忝任御学学正,还在皇明大学院任了个供奉,这是陛下另给一份恩典。这博研院,乃是皇明大学院中物理之道学有所成者,授物理博士,领俸继续精研物理大道之所在。”

“这营造范式……”海瑞疑惑问道,“不遵礼制?”

“多与水火金石打交道,陛下有旨,防火为上,便多用砖石水泥。”张楫继续往前走,指了指西北面,“灵台也在此,以后也是博研院的。”

海瑞心中一动:“天象莫测,这天理大道,竟也归于物理大道?”

张楫一愣:“怎么想到这里去了?”

“……学生妄言了。”

所谓灵台,就是观天台。

这里的浑天仪等等,还是蒙元时郭守敬等人主持建造。观天授时、制颁历法只是一部分,钦天监也在这里。

天人感应,本是儒门极为重要的一个观点。如今随着新学推开,谈论的人是渐渐讳莫如深了,但海瑞看见皇帝把这灵台也划归了精研物理大道的博研院,自然不免诧异。

两人有了片刻的沉默,穿过一道门,就到了紫禁城的西南角。

角楼之下,已经看得到许多太监忙碌。

张楫压低了声音:“入了宫,还是要谨言慎行。”

“学生明白……”

“这是御用监办差的地方……”

张楫又化身导游,继续向他介绍这里的衙门分布。

御用监在什刹海东岸边,湖对岸就是皇明大学院的范围了。

两人一路行到了西华门,通传之后,就先被司礼监的太监领进了门。

一路不再多话,默默前行。

还只是举人,海瑞就莫名其妙的进了紫禁城,当下只是用双目余光看一看。

经过了武英殿,过了内金水桥,路过了武楼,在国议殿西墙的西侧又过了一道门,瞥见了旁边皇明资产局的额匾,而后就到了养心殿。

进了院子,左手边一排罩房,前面两个小偏殿,正前方一个正殿。

年轻的太监低着头说道:“张大人,陛下还在武英殿,您到致远斋先候一候。黄公公已经叮嘱过了,陛下要和夏总参他们一同用膳,您和这位海举子要用些什么,吩咐奴婢便是。”

“岂敢,我们候着便是。”

“那奴婢去传一些茶点过来……”

海瑞屏着气息,心里琢磨着此处叫致远斋,对面那个小偏殿莫非叫明志斋?

张楫却先低声开了个玩笑:“若是寻常三四五品,可只有在院门那里的门房候着。只有参策又要是请见、陛下又忙,才让他们现在这致远斋候一候。遇大事要宁静,方能致远。”

海瑞顿时吓一跳:“那学生……”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