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748)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皇帝是因为蒸汽机制成了,这才对着他们说这些话的。

开辟新世代……这蒸汽机里,就蕴含着让天下利益能十倍、百倍于今的力量?

郑魁感到很不自在。

在大明,任谁被总理国务大臣、军务会议总参谋、八大国务大臣一起盯着都得发怵。

除了皇帝。

还得是眼前这位威望无匹的皇帝。

“……陛下苦心,臣等都明白了。”

杨慎开了口。

皇帝讲这么多,还不是因为后面要真正去做这立宪条、明宗旨的事,只怕在士绅内部会有很大的波澜,需要先让重臣们统一意见。

说思想要改变,最先得改变的不就是他们?

所以他问道:“对这蒸汽机,臣等都不明其用,陛下知之甚详,正要请教。”

今天竟然是这样一种“围炉夜话”的气氛,那么看来皇帝也做好了准备,要畅所欲言地先让他们理解明白。

这里面,不仅会有怎么运用“蒸汽机”为代表的这类物理大道新产物创造足够多的财富,还要有分配这些财富的一些新做法。

而若想他们被“说服”之后再能帮着皇帝一起说服天下人,那么只怕还需要一个足够让大明士绅们看得懂的鲜明例子。

今年大国策会议就先议下宪条、宗旨自然不难,以陛下和朝廷如今的威望,纵然会有质疑,却也只能先酝酿、先观望。

这个过程里,鲜明的例证就是打破质疑的最好办法。

朱厚熜笑了笑:“时间还长,朕自会一一分说。新世侯在这里,先说说蒸汽机的特性吧。”

于是这堂课又变成了蒸汽机原理学习课、蒸汽机应用研讨课。

而到后来,作为皇帝认为“病”的难题也能去尝试精研的证据,睿王也被喊了过来,带着显微镜。

诸位重臣这才知道今天白天不算见过世面。

严嵩是知道的,儿子对他说了。

可大家毕竟都没亲自看看“新世界”。

水里的微生物映入眼眸,皇帝赐宴吃得都不安心了。

显微镜,蒸汽机,两大打破认知的东西活生生地出现在重臣们眼前,世界似乎都变得陌生起来,因此有些茫然。

于是茫然中,镇定自若、自信非常的皇帝,就显得更像个可靠的领路人。

可就是这个领路人,似乎把“天下大同”这四个字上笼罩着的迷雾真的挥散了一些。

十六岁的热血少年张居正只因这几个字被说出来就会热血沸腾,这些饱经世道沧桑的老人家却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动。

除非真的看见了一丝可能。

不依靠风帆、以蒸汽机驱动的、尺寸远大于如今海船的巨大铁舟,源源不断从海外运回廉价的货物。

可以不停歇、冶炼千倍万倍于如今产量钢铁的工厂。

在那滚滚浓烟中,却望得见金灿灿的财富。

而后,还会有更多的东西。

这就是皇帝让他们重视物理大道的原因。

皇帝说:生产力高于一切,而物理大道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444章 共创盛明煌煌

回到府上的严嵩仍在恍惚,严世蕃等着他。

“爹,那蒸汽机到底有什么神异的,今日这么大的排场?”严世蕃一直等到了现在,只为问这一句,“儿子在交趾、日本卖命这么多年才封了个伯爵,那郑魁竟一下子被封了侯爵!”

严嵩心情复杂地看着他,没说话。

是的,多少将卒出生入死,一辈子都望不到爵位的边。

郑魁封侯,冲击之大是可以想象的。

但现在的严嵩自然不会像儿子这样表现得愤愤不平,而是悠悠说道:“有何神异?改天换地!”

“……爹,这种话也是能说的吗?”严世蕃吓了一大跳,“这可是谋逆之语!”

严嵩端着的茶杯抖了抖,差点想砸过去。

确实还沉浸于此前围炉夜话的气氛里,皇帝虽是天子,但今夜只谈大道,严嵩一时没改换好状态。

“说错了……总之,道理很简单,凡事都需使力。而这蒸汽机是一个开始,只要构思巧妙,各行各业都有用得着的地方。用机器做事,不知疲倦,不拘水势山形天时。举个例子,那直道上的公交马车,原本需要至少八匹健马拉动,现在那台蒸汽机就不逊于八匹健马之力了。”

严世蕃点了点头,那确实。今天那蒸汽机车冒着烟真的把车拉来了,着实看着令人瞠目结舌。

而严嵩继续说道:“陛下说,马力这个词好懂,大伙一听就明白。而继续改进下去,那蒸汽机还能做得小一些,但将来能有几十马力、几百马力甚至几千马力呢?”

“……几千?!”严世蕃惊了,“一冒烟,便像几千健马一同使力?”

严嵩叹道:“陛下说,只要君臣保持对这物理大道的重视下去,终有一日,京城到广州,朝发夕至也不在话下。那当真是……难以置信……”

他负责转述,严世蕃负责配表情。

“朝发夕至,那怎么可能?!若真如此,哪里有乱,须臾可平了!”

好歹现在是武官,他已经明白了这个东西的军事价值。

“……谁说不是呢?夏公瑾听陛下说,钢铁虽重,但若机器马力足够大,浑身铁甲的战车用轮子能跑得比健马还快,他眼珠子都快冒出来了。若真能如此,还愁什么北虏?追着打就是。还有海患,铁船能浮于水,这个已经是真的了。只是极重,风帆推不动。但若是用那有数千健马之力的机器带轮桨划水呢?”

严世蕃呆滞了。

如果这蒸汽机真有这么厉害,那郑魁封侯……还当真是一大军功。

“开矿、冶铁、拉磨、耕田……需要大用畜力水力的地方,都能用。”严嵩的眼神依旧恍惚,“真有这么大的用,不是天翻地覆又是什么?”

“……这么说的话,把河套打回来干什么?归顺的鞑子不是不用替大明养马了?”

严嵩瞥了瞥儿子:“这是什么混账话?那时,蒸汽机能不能制成,陛下心里也没底。再说了,马自然还是有用的。就算用不到那么多,难道不能养了吃肉?”

严世蕃期待了起来:“那儿子什么时候能带着冒烟的铁船去日本?”

“等你到了爹这个年纪再说吧。”

“……啊?”

“道阻且长,哪有那么快?”严嵩顿了顿,“这也是今日陛下定要封郑魁为侯爵、召诸位重臣议事的用意。陛下英明神武,那番光景,自然是真的,只是需要继续研制、改进。就像是做生意,投入的本钱越多,就越可能回报更多。钱、人、物,都需要,财计列支要多一项了。最重要的是,要让有才能的人,觉得这也是一条好路,不是只去当官。”

“……侯爵还不行?”

严嵩沉默了一会,随后道:“陛下说了,大明可以只有数以十万计的文武百官,却需要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博士、大匠、小工。像新世侯这等人物,成千上万源源不绝,方能真的有一天京广朝发夕至、天下大同。”

“……”

严世蕃不敢想象侯爵有成千上万的大明。

那我东瀛伯算哪根葱?

……

要做到这一点,绝不容易。

要让天下有才能的人不觉得只有做官是一条好路,却不那么容易绕开科举在大家心目当中强大的地位。

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拿科举来做文章。

“今已辩明,读书人若正本清源,格物致知本就是应该做的。”朱厚熜继续发表他的见解,“科举之学,不应只是取进士。故此,科举如初创时一般设诸科,方才理所当然。朝廷抡才取士,各种人才都要有。”

现在,就是要对科研和工程人才的培养、选拔,进行制度建设了。

而同时,还涉及到这条出路的好处、利益。

学有所成、脱颖而出,如今自然有诸多企业的出路,能够有带官品的职位,有薪俸。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