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799)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每个铜人都一样高,用担任主持的严嵩的话来说:“其高为三九二距零七,其重为九九八十一斤,分毫不差。內腹中空,吞吐天地浩然之气;手托升斗,蕴藏一方沃土,重凡一斤,取自八方!”

铜人手里托着的,先是一个小亭子一般的盛具。而其内,才放了一个透明玻璃制的标准升斗,其中装了土壤。

诸藩使臣知道,大明宣交使启程回京时都取了些当地土壤。

然而现在藩属国这么多,这里却只有八尊铜人。

其后揭幕的,又是位于明堂通往太室的影壁——后土壁。

这一面宽达十距、高达五距的影壁以金属为宽,以玻璃为面,挡住了其后的各色土壤。

这些土壤,大体被分割为日、月、星、底四种区域,每个区域内的土壤色泽都不尽相同。而用来勾勒出日、月、星三辰轮廓的,则是金、银、铜三色金属。

看得出来,那圆弧、支线,都圆润或准直。

朱厚熜朗声吟诵:“今年,朕制告天下,以煌煌青史明载之共和元年为始,称公元二三八二年。”

“今年,朕取诸藩国沃土,以合乎天理之度量准衡,献中国及八方后土于天地。”

“朕承天命,御极守土二十又二载,治政安民无有懈怠。先贤教诲,天下大同不敢或忘;君臣同心,四海殷富誓为众志。”

“今宗藩同祭天地,朕承万民众望,告以秉国二十二载之成效……”

在明堂内外,大明皇帝述说着他和群臣二十余年来的功绩。

通传声中,让诸藩使臣感觉到不同的,是大明天子所讲述内容中丰富的数字。

杨慎自然听得清楚,他听着也有点恍惚。

正德十六年,这位天子还是少年时,他从他当时担任首辅的父亲嘴里自然也曾听过许多数字。

当年隐匿了多少田土和人丁?这虽然只是旧制的结果,但从皇帝口中向天地禀述出来后,还是显得大明的田土人丁都扩大了很多。

财政收入、商贸规模、水利工程、钢铁等重要工业品产量、直道驰道里程……

落在诸藩使臣耳中,这是大明天子对于天朝国力的直观阐述。

他们不知道这些数字是真是假,但天文数字一般的规模哪怕折半再折半,对他们来说也是难以企及之数。

朱厚熜做了“工作报告”般的“禀告”,最后才来到了收尾。

“天下万民,仍不足称衣食无忧、老有所养幼有所依。”

“中国内外,宗藩发展参差不齐、三五敌酋逆流而行。”

“朕参悟天、物、人三理,怀抱造福天下万民之志,今日既告天地,亦晓谕八方敌友。”

“中华人民皇宪大明国,是为文明大国。上国之尊,非因国富兵强;实因以民为贵,四海归心!”

“逆万民心之所向,与文明大国为敌者,朕必吊民伐罪。”

“慕文明国之教化,以达者为先习练者,朕必不吝帮扶。”

“诸国万民,共聆朕谕。”

“四海和而不同,不必如一,然中外和定、互通有无、百姓安居乐业,此百利之基。”

“八方圈地自矜,纵欲忘民,则久而生乱、祸国殃邻、域内生灵涂炭,此百害之先。”

“今携诸国使臣祭告天地,而后共定商约、和平大计,万事以民为重。”

“既奉中国为宗主,宗藩百姓皆朕子民。”

“害朕子民者,虽远必诛!”

“佑朕子民者,不吝嘉赏!”

在诸藩使臣听来,说了那么多务实的内容、宣扬大明实力之后,大明天子咄咄逼人、睥睨八方的气势已经很明显。

今天的一切都显露出一个意思:臣服。

若想求个册封加强王权正统,就要接受自己的子民也是大明子民这个设定。

若求了册封又不按大明的要求来,“以民为贵”,同样是害民而应被诛的罪臣。

若想就此脱离大明藩属的身份,那更是将直接成为大明的敌人,周边不安稳的存在。

朱厚熜放下了并不是章句规整的祭文,转身走出明堂之外,接受内外诸臣跪拜。

此时此刻,他的目光平静,但霸道气息一点也不掩饰。

时代不曾给他束缚,而他认定了在做应该做的事。

无需纠结于对错,至少相比起现在大明之外的太多“王”,朱厚熜定能带来一些更快的发展。

用更好的技术和制度,取得更好的发展,这就是硬道理。

正事,是明天才开始谈。

但今天,要先表明态度。

祭祀完了天地,朱厚熜可以不用继续斋戒了。

这天夜里,摆驾回宫,赐宴诸藩使臣!

第472章 公敌倭患声讨宴

乾清宫歌舞升平。

这是赴宴使臣们的感受:凛冬将至,兵戈铮铮。大明礼交部曲艺司的大家们歌舞虽好,但太平不存于诸藩使臣们的心间。

从乾清门到乾清宫正殿的甬道上,高出地面的通道被布置成了舞台。

而大明重臣及诸藩使臣,则分坐于乾清宫正殿外的平台上。

献艺御前,曲艺司的乐师、歌者、舞者自然卖力非常。

气氛本来“很好”,直到有人失声痛哭。

随着哭声越来越悲痛,朱厚熜看过去之后,示意了一下黄锦。

乐声稍停,舞女施礼先退下,场面安静了下来,那人则还在痛哭,却也离了席,对着大明天子端坐的方向跪了下来。

“外臣失仪,还请陛下降罪。”

朱厚熜微微点了点头,而后长叹一声:“毛将军可是因此时乐景而起哀心,想起琉球?”

“陛下明鉴,外臣正是有感于此。想到王上生死未卜、琉球百姓正遭掳虐、外臣家小恐已罹难,悲从中来。”

“既然如此,何罪之有?”

朱厚熜让他起来重新落座,然后缓缓看了看远近不等的各藩使臣。

“今日本只是赐宴诸卿,共叙情谊。然此刻琉球已遭劫难,朝鲜也饱受倭患侵扰。即便是大明双屿港,前些时日也再现倭寇作乱。”

朱厚熜又看了看李山希,看了看莫登庸的儿子莫中正,也看了看阮淦的女婿郑检,还有莽瑞体的妹婿莽应龙。

顿了顿之后,他才看向满剌加王国的后裔所建立的柔佛国主。这一次,柔佛国主苏丹阿拉乌德丁亲自来了。

“昔年,欧罗巴的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灭了满剌加。朕御极之初,便见到柔佛国主后裔奏请求援。诸藩奉大明为宗主,大明自然难以置之不理。然诸藩地远,大明劳师远征事小,如何根除后患,至少一战保上几十上百年太平,那就难了。阿拉乌德丁,你幼年流亡,这段往事记得最清楚,不妨对诸位使臣讲讲吧。”

“是,伟大的皇帝陛下……”阿拉乌德丁站起身来弯了弯腰,开始娓娓道来。

自有通译帮他通传。那段往事,阿拉乌德丁自己怎么想,旁边的亚齐等苏丹国使臣怎么想,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但当年葡萄牙人战舰到来,确实是横扫之势。

满剌加王室残裔成为丧家之犬,先丢了最核心的马六甲城一带,又丢了林加群岛和宾坦岛。

原先的满剌加王国分崩离析,多出了一些小国家。如果大明没有插手其中,最后满剌加王室后裔据有的柔佛也最终被亚齐所攻破。

现在嘛,马六甲被大明改成了南洋都护府,由大明直接管理。

欧洲的战舰和商人,已经被挡在马六甲以西。

旁边的这诸多小国,虽然疆域还是不分明,却都享受着与大明、与琉球和朝鲜、与欧洲商人贸易的红利,暂时安定。

“若无上国败服西夷,柔佛焉能存续?如今上国以南洋都护府天兵慑服西夷及海寇,南洋诸国俱感天恩。”

阿拉乌德丁说完,路易斯这个葡萄牙大使虽不是大明藩属国,但受邀来此的他也感觉到有点不自在。

同时,他也只能心中长叹。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