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857)

作者:冬三十娘 阅读记录

望着毛伯温,朱厚熜认真地说道:“朕只要不退,将卒只要不为所动守住了这里,数月之间,汗庭必定生变!”

毛伯温是知道的,他仍旧忍不住担心:“可若是马将军……”

“朕相信马芳,也相信你们,相信边军将卒!”朱厚熜斩钉截铁地说道,“唯独一点,朕不能退!朕一退,河套反倒可能先乱起来,让俺答真有斩获!北境形势一改,青甘、云南、广西,都会受影响!”

郭勋看着朱厚熜,苍老的脸上渐渐泛起一丝红色。

这个皇帝自然不是昔年英宗那样的角色,他决定不退,是有战略、战术方面的思考的。

但不管如何,那都是他以壮年,真的到了前线直面数十万背水一战的北虏。

“毛总参,就这么办吧!”郭勋也说了话,“陛下所言极是。人家拿出的是拼命的架势,大明若是怯了,就已输了一小半。两回北征都是大明大胜,陛下洪福齐天,京营四万五尽数填到靖虏五堡。他若攻卓资、集宁,就看他抵不抵得住守城大军和京营精兵里外夹击!他若攻靖虏五堡,莫非真以为我这翼国公是浪得虚名?”

毛伯温看了看他们,随后不再多言:“臣这就出发,先轻车简从赶往集宁!”

“此灭国之战!大明也必须做好担风险、有血战的准备!”朱厚熜看懂了他的决意,“朕做的决断,不论这个决定会将战局导向何处,卿等都是忠勇之臣!”

如果这个决定最终引发了不好的后果,未能劝阻皇帝的军务总参谋能有什么好下场?

所以毛伯温选择去到更凶险的集宁。

可朱厚熜越来越明确俺答这次当真是要背水一战了,逃了一辈子的俺答其实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的性格。

作为两个国主,这一次倾国之战,他们的性格也将是对垒的一部分。

朱厚熜想了想自己的安排,从小教到大、已经在监国的儿子,通过新法初步建立起来的利益新秩序,而后就不再犹豫。

唯有对上北虏,朱厚熜每次都御驾亲征。

他此生已无多少遗憾,东瀛一定会拿下来,欧洲人已经被堵在了南洋都护府的西面,科学的种子已经被他种下。

现在朱厚熜敢不退,俺答能不能以为朱厚熜骄傲、蔑视他,都赌上汗庭未来了再赌大一点一心逼退朱厚熜甚至擒杀朱厚熜?

“堂堂正正行军!朕既享天子尊贵,自当守护社稷万民!”

大同内外,御驾和京营开拔,三辰旗和天子龙旗在北风之中招展,一路向北。

局势有凶险,百姓知道得不多。

边情还在急递往京城,随驾的赵贞吉望着一身战甲坐于马上的皇帝,心里转过一个念头。

皇帝选择了相信他殚精竭虑治理出来的大明,相信他的文武,相信边军将士,相信……他的儿子……

太子在监国,这等大战局之下,如果有心人做一点点什么,比如军需上出一点点纰漏,最后都可能会被放大。

现在,威望无上的皇帝选择了相信一切,毅然决然奔赴前线稳定军心。

“你持我信物,去宣府找到海巡按。”

赵贞吉吩咐自己的“家仆”。贵为新的御书房首席,赵贞吉自然早有幕僚。

“告诉他,如今陛下安危,倒有一半系于他身了。君恩之重,盼他牢记,不可辜负陛下一片赤心!”

海瑞到了大同时,赵贞吉陪在一旁见识过皇帝对他的欣赏。

那时候皇帝说了一句话:“从这一次起,你就开始做监察。朕创立这天下大同党,将来还需要一根脊梁,一根鞭子。你种了这么多年树,后面,要帮朕再把这棵小苗种成参天大树。将来普天之下的同党,都不能忘了天下大同之志!”

这就是皇帝心目当中的海瑞。

现在,赵贞吉不能多揣测太子的人性,更不能多揣测京城里朝臣、勋戚的人性。

他也不必避讳自己身为御书房首席、前程命运都与皇帝已经绑在一起的现状。

只不过单论这一战,大明应当得胜,陛下应当凯旋。

行进的军伍之中,自有一种弥漫着的气氛。

在这种气氛之中,赵贞吉也不由得多了一些热血。

做人,是该这样的。

北面的阴山一线,战国秦汉时期的长城是沿着这里分布的。

俺答的人马太多了,若沿着他熟悉的东河翻越阴山去往丰州滩,不算安全。

砂井一带成了后勤据点。

那里较为平坦,还有数条河流。

从那里,往西面去可以从狼山和大青山之间通往后套。

而从东面去,则能绕过大青山的主脉,从北面较为开阔平坦一点的地带进入到位于大青山东南麓的集宁北面。

所以这里自古也是要塞,在宋、辽、金、元时,这里多无战火,也成为十分重要的商贸枢纽。

十年余的时间里,大明治下的集宁城内重现昔年六纵七横的盛况。

但此刻面对出现在东北面的马群,集宁城却显得渺小。

人马过万,无边无岸。

现在集宁城中的将卒,确实又被唤醒了对北虏的忌惮甚至畏惧。

如此多的鞑子,昭示着他们的决心。

而以大明和鞑子已经结下的仇怨,如果城破,绝不可能有幸存之理。

“行军!到了集宁海畔,先丧了汉人的胆!”

这集宁海,是集宁东南面的一个湖。

湖的南面不远处,就是猫儿庄,离大明如今仍保存完好的边墙就只有数十里了。

而在集宁守军的视线里,蝗虫一般的大军在远处分出规模巨大的一支,缓缓向南面行军。

“他们要围城,要围城!”

到了集宁海畔,南面的援军、粮道,都会受到威胁。

而东面,已经是大纛所在,也万不可能有兴和那边的援军过来。

再西面,卓资位于大青山之间,是通往前套的门户。他们早已得令,不论战局如何都不能轻动。

此去大同只有不到二百里,就在俺答大军南行至集宁海北岸准备安营扎寨开始围城之时,大约五百标兵护卫着的毛伯温赶到了集宁城南。

俺答本人还在集宁东北面,他不能第一时间看到这里,做出决断。

而南下的骑兵统帅看到了这一队人,却立即下了命令。

“去三千骑,杀尽他们,吓破城中守军的胆。侧翼五千骑准备好,只要有人出城接应,就杀过去!”

毛伯温没想到俺答来得这么快。

消息从大青山那边传来时,他们的大军还在归化北面的砂井。

而消息传到大同,再经商议,他们跋涉百余里赶到集宁时,这一天多的时间里俺答竟已到了集宁。

就算人均两三骑,从那边绕过来虽只四百里左右,可那毕竟是数以十万计的大军啊!

初到集宁就身陷险境,毛伯温咬了咬牙:“直接喊本官名号,喊陛下御驾进抵得胜堡,五万大军来援!一心往城内冲,城中守将从望远镜里,看得到我的将旗!”

这是信息不对等的一个小小生机。

鞑子离得还有些远,无法第一时间知道自己这队人里竟有这等大鱼。

大明军方权责上的第一人,身边只有五百标兵,在城外,而三千骑兵正准备截杀他们。

身边标兵见毛伯温如此吩咐,只能心一横,齐声怒吼了起来。

毛伯温是为了赶路,这五百人的战马是不会缺的。

集宁海的西面,五百骑开始往集宁城冲刺。

集宁海的北面,三千鞑靼骑兵从东北面斜斜截了过去。

而后五百人的声音响了起来,在马蹄声中不算响亮,但并没有断。

“大明军务总参谋在此!天子御驾已进抵得胜堡,五万京营来援!大明万胜!”

声音先传到离得更近的鞑子骑兵那里,他们一开始是听不懂的。

但既然是如此决绝的南征,又岂会不配一些懂得汉话的通译。

上一篇:青云玉 下一篇:吸血鬼同桌很暴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