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蝉鸣+番外(16)

作者:一明觉书 阅读记录

潭州拱卫上京,一路上遇到的难民并不多,直到到了宣应亭的封地广邑,难民就随处可见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的越来越明显,晚上扎营睡觉的时候甚至能听见军中的半大小子做噩梦哭号的声音。

又行军了大致十天,军队进入了并州地界,越靠北的城池便越萧索,见不着几个百姓,多的是在后方养伤的伤员,那些伤员大多缺少四肢,无法再战,也无法自己回京,便只能待在后方的城池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队伍中这三千新兵,大多是京中人士,要不便是上京周边的州县,他们或有一腔报国之心,不怕死,可是当真的见到一路上这些场景之时,依旧会心有余悸,也会想若是自己死了怎么办,就算不死,那残了怎么办,难道也要在这城池中苟且度日吗?

那我爹娘呢?我兄弟姐妹,我家人,是不是再也见不到了?

只要战事一天不完,他们就一天不能回家。

越往北走,士气便越是低落,沉郁的气氛像是乌云一般深深的笼罩了每一个人,晁白似乎预料到了,但却没说什么,只每日固定的行军,扎营,休息,日复一日。

到了第九天,这一行队伍终于与大军会合,扎营在并州边界一个叫定泓关的城池之中。晁白便带上赫明山点兵的九人前往主营。

在他们来的前两天,他们刚与叱蛮交锋,依旧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仗,双方又退回了安全界限之后,蛰伏着等待下一次攻击。

晁白掀帘进入主帐之内,他们便跟在身后鱼贯而入,营帐中央坐着的便是广邑王宣应亭,左右分别坐着两位将领,正看着他们。

游照仪看了一下几人的装束、铭牌,大致能认出来左边上首的是狄却非的父亲昭武校尉狄书戎,下首是宁康朝的父亲振威校尉宁酣,右边上首她倒是没看出来,可对方见他们进来便一下子站了起来,直直的看着她身后,她便确认了这是郭泊灵的父亲怀化将军郭南羽,那剩下的唯一一个女子便是宜威将军蒙润了。

那厢晁白正与他们寒暄,还没提及他们,她便正暗自思忖着,谁知下一刻便听见宣应亭拉着她给几个将领介绍到:“这位是徐襄理的徒弟,自小养在广邑王府的。”

游照仪难得吓了一跳,扯出一个笑,行了个抱拳礼。

谁知宣应亭又说:“她心细如发,与你们不相识遍能认出你们是谁,你们可信?”

几人对视了一眼,自然说不信,宣应亭便说:“照仪,你说罢,我刚刚看你就知道你全认出来了。”

她只每年新春与宣应亭接触几日,真没想到宣应亭还有这种趣味。

她只好硬着头皮说出自己的猜测,见他们震惊的神情,该是全对上了。郭南羽因为近日受伤,未着铠甲,也没有铭牌,便问:“你怎么认出我的?”

游照仪便说:“我们刚一进来您便站起来盯着我身后。”她侧身,让出郭泊灵的身形,意思不言而喻。

蒙润抚掌大笑,说:“好!战场上就需要这么心细如发的苗子。”

按理说,他们几个需要由宣应亭盖印授官,再分配官职,选择队伍,最后编入剑南铁骑,可战事迫在眉睫,谁也没心思再做这么多流程,寒暄过后便将他们领到新来的队伍面前,直言谁愿则其为将,便站在对方身后即可。

原本他们在驻京营中要练三年,那时大致便也熟悉了,可现而今只有一年,认识的人并不多,在两两无知的情况下,就要选择一个将领把命交到对方手上,着实有些为难。

可是广邑王发话,无人敢不从,只好踟蹰的动了起来。

先跑到游照仪身后的是岱渊,她站在她后首,嬉声说:“我跟定你了,你可要保护我。”

游照仪目视前方,微微点头。

再有认识的便只有池柳笛了,一年之间他长高了不少,隐隐和游照仪并行,默不作声的站到了游照仪身后。

经过了驻京营一年的训练,有不少人和游照仪打过,故而选择她的人不多也不少。

她猜想选周星潭的人最多,到了面前无人之时侧头一看,果真如此,九个队伍参差不齐,差别不小。

宣应亭便说:“周星潭队伍后百人,自动补齐其他队伍!”

闻言,队伍又一阵动,很快便排好了,无人置喙。

一年训练,第一件要学的事情就是听从命令,不管你服不服。

宣应亭又令九人转身看自己的队伍,只给十五日互相熟悉、整合,午后即开始训练,十五日后便要听从调遣。

众人听了,皆心惴惴。

随后九人跟随宣应亭取印绶官,赫明山学子一入军中,都是自从九品下陪戎副尉开始做起,所领之人也没有三四百人这么多,但战事紧急,一切便只能以命令为准。

盖印之后,暂时交予军师保存,宣应亭留了游照仪和郭泊灵,便让其余人去参训。

郭南羽正握着儿子的手老泪纵横,游照仪看向宣应亭,知道他是想问宣峋与和裴毓芙,便说道:“家中都好,世子参加了应士正考,以他之能,必能夺魁,裴王妃也好,只是您两年没回家,他们都想您。”

宣应亭闻言双目含泪,连忙扼住了,说:“那就好,那就好。”

他又叮嘱了她几句,便不再多话,让她和郭泊灵立刻归队。

游照仪回去细数了自己所带领的队伍,共三百一十二人,男子二百有十,女子一百有二,又去问了周星潭,他队共有三百六十人,大致有了数,便开始训练了。

游照仪自己并未带过兵,但是徐襄理教过她,想要手下的兵服你,不外乎两个缘由,一是你比他强,二是你能保他的命,只要让他们信服了这两点,这个队就能用。

游照仪深以为然,第一天就找了个空地,站在中间,直言道:“我与你们每个人对战一次,一是让你们知晓我的实力,二是让我知晓你们的实力。”

第10章 欲上青天揽明月

(2)

在边疆的日子就比在京中难熬的多,首先便是吃食,戍边打仗所需的军粮自然不以口感为首选,往往更加注重“易保存,能充饥”。

众多粮食中,唯有粟谷最容易保存,故而中衢运送的粮草大多为粟谷,这东西说不上好吃,也说不上难吃,只是这里不如京中,还给你配菜配肉,若是想要吃点滋味,都是难上加难。

故而这三千新兵实难适应边疆生活,才刚到五日,各个蔫头耷脑的和冬日被霜打了似的。

游照仪倒是还好,她也确然吃不惯这里的吃食,但每日都会想尽办法把自己肚子填饱再训练自己手下的兵士。

她若也蔫了,那他们这个队伍也就废了。

到了第十日,众人都渐渐熟悉了起来,她差不多把人脸都认齐,再与名字对上,除了岱渊和池柳笛,队中还有两个赫明山的同窗,都是接到了别队的点兵帖,却仍投了参剑南铁骑的军。

除了第一日和众人来了一场车轮战后,她便不再对她的队伍格外训练,都是日常的集训,她知晓第一天把他们打趴下最多只能让他们认识到她的实力,没有经历过真的战场,他们并不会相信她能保护他们。

于是她只暗自观察他们每一个人,确保自己能熟知并记住。

到了第十五日,他们三千人被晁白领着,编入了剑南铁骑天字队,从此便是剑南铁骑的一员。

说来也怪,除了他们来之前与叱蛮交锋过后,已经过了半月,两军依旧按兵不动。若是一直这也倒也罢了,可中衢的帝姬还在他们手中,这也是宣应亭的侄女,他不能不救。

又过了十来天,众人在帐外用饭的时候,游照仪却突然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草木萧萧,暗影浮动。

她随即放下碗筷,蹲在地上,感觉到了大地在隐隐震动。

她立刻起身集队,正当众人不明所以的时候,前方城楼上钟声大震,连响三声——叱蛮来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