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156)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想到这里,王宵猎不由摇了摇头。不能说朝廷这样做有错。这个时候,仅仅是东南乱了,其他地方只有小股盗贼。在朝臣的眼里,这些地方还是能控制住的。

真能控制住?王宵猎是不信的。按照前世记忆,真正天下大乱,苗刘兵变只是开始,接下来金国搜山检海,还有在开封府的群盗大股南下才是正戏。

想到这里,王宵猎站起身,看着窗外。

这是个乱世,最重要的就是军队,有了军队就有了一切,其他的不必多分心。想了许久,王宵猎下定决心,不与汪若海过多纠缠。他来做提刑,那么刑狱他想管便交给他管,其他的事情还是归自己。陈求道也是一样。来了,王宵猎以礼相待,闲置即可。

五天之后,汪若海船到了汉水码头,王宵猎亲自迎接。

汪若海下了船。王宵猎上前行礼:“不想我们分别不足一月,便就再相见了。”

看着王宵猎,汪若海无奈地道:“朝廷诏旨,我不得不从。不过说实话,依我心意,实在不想再回制置这里。这个提刑官,我估计不是好做的。”

王宵猎笑了笑:“有什么难做?监院既然来了,以后本州刑狱就全交给你便了。”

汪若海轻轻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由王宵猎陪着,进了襄阳府衙。

到官厅坐定,汪若海道:“前年金军来时,提刑司上下官吏逃之一空。我若去邓州上任,实在没有人使用。不知制置如何想?能不能派些人到我手下做事?”

王宵猎道:“若是提刑想,自无不可。不过我手下的人,只怕不如提刑的意。还是自己招募,使唤起来才能够得心应手。若是一时无人,慢慢招募即可。”

汪若海想了许久,才点了点头道:“我明白了。还有,现在治理邓州的是牛皋。若我去了,牛皋又该如何?现在邓州的官吏、军队,还可以用吗?”

王宵猎想了想。看着汪若海,道:“提刑,话我明白说吧。自去年我入襄阳府,这一带州军的政事改动许多。包括邓州。若提刑不做大的变动,自然一切皆好。要变吗——”

听了这话,汪若海神情严肃。道:“新近朝旨,行仁宗法度。嘉祐条制与现今不同者,自官制役法之外,赏格从重,条约从宽。我们做大臣的,岂能违朝廷旨意?”

王宵猎轻轻摇了摇头。道:“提刑,嘉祐年间的时候天下太平,岂能跟现在相比?现在外有金军窥伺,内有反贼作乱,我们要把所有的力量,尽量多的精力,放到加强军队上来。民政就要尽量简单,不管是官府,还是百姓都少生事。朝廷的旨意自然是对的,但我们治理地方,还是要按实际来。”

汪若海没有说话,看着王宵猎。过了许久,才道:“如此说,制置是不许各州改变了?”

王宵猎点头:“为了今日,我花了多少精力,死了多少人?岂能来一个提刑,就什么都变了?若如此,我如何取信于百姓?如何带人?提刑,此事不必多谈。”

汪若海道:“若我一定要变呢?”

王宵猎淡淡地道:“你孤身来襄阳,凭什么变?现在非常时期,我劝提刑不必有这样心思。治下的刑狱,提刑多多用心就是了。其他事情,还是要少插手的好。”

汪若海深吸了一口气。道:“我明白了。依制置的意思,你这里是不许别人插手的。”

王宵猎道:“怎么能够这样讲?有道理的,我当然会听。没有道理的,当然就不会听。艺祖曾言天下间道理最大。只要有道理,没有什么是不能够改的。”

见汪若海脸色不好。王宵猎道:“好了,我的态度提刑已经明白了。提刑是明白了,我希望不要让我难做。你今日前来,我在后衙备了酒筵,为你接风。还请赏光。”

汪若海连连摇头:“接风?今日我们两人话不投机,接什么风?其实一月前我在新野,就看出制置不是什么驯良臣子。朝廷让我做个提刑,我不想来,却又不得不来。既然制置不肯让步,我这提刑就只能委屈做着。这接风宴,如何能够吃得下去?”

王宵猎听了就笑:“提刑,不管你做得开心不开心,都是公事。公事归公事,私事归私事,不要放在心上。你来上任,我自然就要摆接风宴。”

汪若海看着王宵猎,一时之间琢磨不透这是个什么样的人。若说他有不臣之心,却没有什么不臣的举动,尽量遵从朝廷的旨意。说他是忠臣,对于与自己想法违的朝旨,又公然不遵。

想了许久,汪若海才道:“如此叨扰制置了。”

王宵猎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怎么练兵,怎么治理地方,王宵猎有自己的办法。怎么可能来一个官员就改变?这个时候,朝廷实际拿自己这样的地方实力派没有办法。下旨意,派官员,其实还是以前的惯性。等到后边朝廷慢慢认清了事实,自然会有相应的动作。

至于自己这样做,会不会让赵构起疑心,王宵猎根本不考虑。自己再怎么做,难道还能比历史上的岳飞更忠诚?就是尽量表现,也不会让赵构比岳飞更相信自己。说到底,结果如何取决于赵构。自己要的是坚决抗金北伐,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赵构做到了,王宵猎自然没有话说。做不到,王宵猎也不会跟岳飞一样,被赵构唤到朝廷,窝里窝囊死了。

既然是这样,王宵猎又何必假惺惺?自己的地盘,当然由着自己的心意。只要军队强大起来,又有谁能奈何自己?实际上这个年代,不管是赵构,还是朝廷,对于官员的忠诚并没有那么看重。

第166章 新任知州

到五月初,襄阳、邓州一带的麦子成熟,百姓争分夺秒收割完毕。辛苦一年,王宵猎等待的收获季节终于来临。几州从上到下,到处都洋溢着忙碌而欢快的气息。

五月初三,王宵猎陪着汪若海到了邓州城外。以后邓州的政事,就交给汪若海,牛皋则到新野与邵凌一起,专心带兵。不过邓州除知州外的官吏,还是牛皋招募,听王宵猎指挥。

牛皋带人迎出城外,旁边转满了本州的百姓。

上前敬礼毕。牛皋道:“今年风调雨顺,冬麦喜获丰收。本州父老欣喜异常,聚在这里,一起欢迎制置入城。还有,往年夏税从五月十五起收,不知今年如何?”

王宵猎道:“还是依往年惯例,五月十五起收。今年收粮税,用的斛斗都是官方统一制作,收时由官方监督。以前的斛面等陋习,一并革除。”

听了这话,周边的百姓一起欢呼。

以前官府收税,乡里是由里正组织。如果数目不够,由里正补足。所以里正这差役,真正的大户是躲着的,一般由乡里富足而又没有势力的人家担任。一任下来,许多都倾家荡产。王宵猎改变常例,现在是官府直接派人征收,而且取消以前的陋习,人人高兴。

以前收税,数目是不明确的。除了正税外,有五花八门的加税。对于农民来说,国家规定的税率其实作用不大,地方的加税才是税的大头。

常见的加税,如支移、折变、加耗、义仓,这基本各地皆有,数目或有不同。还有附加税钱,如头子钱,市例钱、起纲钱、縻费钱、使用钱等十几种名目。此外收税的时候,官方还会通过量具进行一定加收。如大斗、斗面,便是被认可的恶例。

收税的时候,官方使用大斗,比规定的数目多收。斗面则是装满斗后,继续向上面装,形成一个小山包的样子。仅斗面一项,就可以多收两成。除此之外,还有呈样、预借等不知道多少种名目。

仅仅是取消这些陋习,农民的收入就可以大大增加。所以王宵猎加重税粮,明文取消陋习,而且取消了钱税,深受农民拥戴。

行礼毕。一个老者出来,双手捧酒,对王宵猎道:“邓州父老,深受观察之惠。且饮此杯,入邓州城中快活!有观察在此,实在是我邓州百姓之福!”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