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371)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这种想当然的错误认识,会闹出许多笑话。比如说,有人说《水浒传》好汉们喜欢吃牛肉,说明他们有反抗精神。其实是因为官府禁宰耕牛,合法贩卖的牛肉是来自于病牛死牛,当然便宜。而且宋朝官府对牛肉有限价,一斤不许超过二十文,与一百文一斤的羊肉比便宜许多。好汉们喜欢吃牛肉,不是因为他们有反抗精神,而是他们出身贫苦,普遍较穷。

还有人说,在宋朝猪内是贱肉,吃猪肉被人看不起。还有人会拿苏东坡在黄州写的《猪肉颂》里面的“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来做证明。其实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各地有自己的风俗,饮食习惯与其他地方不同很正常。“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同样让苏东坡觉得很惊奇。还有人说宋朝皇宫里的肉食,采购的主要是羊肉,猪肉则很少,说明了封建地主贵族们穷奢极欲。其实从价格来说,羊肉并不比猪肉更贵。皇宫里用的羊肉多,只是说明当时的人喜欢吃羊肉而已。

猪、牛、羊肉价格的变化,与中国工业化同步。大约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初,猪肉价格迅速下降,与牛肉和羊肉拉开差距。

与这种情况类似的,还有中国白酒。很长时间,有人坚持中国白酒是从外国传入的,一段时间甚至成了主流。他们最主要的证据,是蒸馏器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要等到阿拉伯人发明了蒸馏器后,传入中国,才会产生中国白酒。其实中国白酒与蒸馏器没有什么关系,与中国传统蒸食物的甑关系更大一些。

中国白酒的特点,是固体发酵,固体蒸馏。产生外来说,是这些研究人员压根不知道中国白酒的生产工艺是什么样的,想当然尔。固体蒸馏,稳定出酒时,是呈一种既不是酒精溶于水,也不是水溶于酒精的特殊状态,这个时候密度最大,约五十三度。高度白酒的度数,一般是五十度到五十六度之间,便是这个原因。市面上的低度白酒,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组织力量科技攻关得来的。除了低度白酒之外的攻关,还有麸曲和串香法。麸曲发酵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串香法,是让成本低的液态法酒精,通过固体发酵过的酒糟,得到中国白酒的特点。这两项科技攻关,目的都是为了节约粮食。

串香法白酒就是后世的人们经常说的勾兑酒。所以懂酒的人说勾兑是白酒生产的正常工艺,是许多大厂的核心技术,不懂酒人的就不知道说什么。新的国标,串香法白酒不许再称白酒,必须明白标注出来。许多人说不是粮食酒就不是白酒了,其实不是。而是因为串香法白酒缺少了固体发酵这一中国白酒的根本特点,加上经济发展,对低价酒和节约粮食的需求不像从前那样迫切了。

河东义军,与《水浒传》中的好汉们许多处境相似。他们出门,到了酒店,也会让店小二上一大盘牛肉来。好歹有肉味,价钱又便宜。有白酒,他们绝不会喝价格更贵的黄酒。这两个群体,生活的年代相近,风格类似。甚至有人说,《水浒传》好汉们的原型就是河东义军,梁兴就是燕青。因为兴与青的发音类似,加上方言影响,确实梁兴经常被人称为梁青。

到了后衙饮酒的地方,就见两个士卒正在忙碌着宰羊。骨头上带的肉明显比正常时候多,被规规矩矩摆在一起。就连羊的内脏也收拾得干净,分类摆放。

见李宋臣和梁兴几个人脸上疑惑,薛成道:“这些骨头,镇抚极是重视。我们军中宰羊,骨头和下水一定要整理出来,大锅煮成羊汤,士卒人人有一碗羊汤喝。前几个月到汝州,经过白沙镇,那里的羊汤格外美味。镇抚特意从镇里招了几个手艺好的人入军,教人煮羊汤。”

梁兴点头:“原来如此。这个法子不错。”

薛成道:“是啊。再是富裕,也不能让军中人人吃肉。经常喝碗羊汤,也是美事。”

在另一边,士卒正忙碌着把小米和小麦碾成面,细细刷过。刷过的麸皮多,堆成了小山。

梁兴指着问薛成:“统制,那些人要做什么吃食?费这许多功夫。”

薛成道:“他们要做的,是我们军中试出来的军粮。小米磨碎了,再摊成煎饼。方便携带,不容易坏,吃起来也方便。麦子磨成白面,加上猪油砂粮,炒成炒面。到了前线,热水一冲就是美味。而且煎饼可以用冲开的炒面来泡,最是方便快捷。”

梁不听了,不由惊得张开口。过了一会才道:“如此做,不是浪费粮食?”

薛成道:“自然浪费。但前线打仗,最重要是方便,不能够像平时那样吃。平常日子,我们军中也不吃这个。过几天我们就要过河,前边都是山区,是以多准备一些。”

梁兴看看李宋臣,两人都是回不过神。他们长年待在深山里面,饥一顿饱一顿,怎么敢想这样的事情?麦子大多时候是吃麦粥,白面一年吃不了几回。更不要说小米,从来没想过磨成面。

过了一会,梁兴道:“统制,磨过面后,这些麸皮怎么处置?”

梁兴道:“若是在邓州,小米的麸皮就煮粥吃了,麦子麸皮大多用来喂猪。在这里没有办法,都是送给本地百姓了。我们驻军在这里,百姓帮忙不少。”

梁兴想了想。道:“统制,在下有一个不情之请。”

薛成道:“但说无妨。我们一家人,何必吞吞吐吐。”

梁兴道:“我们山寨中的人,生活艰难。像这样冬天,许多人没有饭吃。若是方便,这些麸皮便让我们带回去,可以做过冬的粮食,救活许多人命呢。”

薛成听了不由愣住。自己倒是忘了,这些山寨大多不容易,衣食无着。想了想,道:“麸皮就不必了。过几天,我多准备些米面,你们带回去就是。只要与邓州的联系不绝,以后你们不必担心衣食。”

第397章 为君风雪立中霄

睡到半夜,李彦仙觉得口渴,起来喝水。饮了口茶,听见外面寒风呼啸,有如鬼哭。信步走出门来。一阵寒风吹来,冰冷刺骨,夹着凉凉的感觉。伸出手接着,才发现不知不觉又下雪了。

前方的官厅里,一盏孤灯,在这风雪交加的夜里有一种凄凉的感觉。

紧紧身上的衣服,李彦仙走进官厅。见案上一堆公文,灯下放了一张纸。走上前,见纸上写了一首七言小绝:乐游原上冰兼雪,河北河南虏骑骄。我为汉家天子使,为君风雪立中霄。

读了几遍,李彦仙放下纸。抬头看王宵猎,正坐在门边,靠着炭盆,看着外面的风雪。

李彦仙走上前道:“如此大风,镇抚因何坐在门边?”

王宵猎猛地回过神来。起身道:“经略因何到官厅里来?今夜我当值,你好好休息就是了。”

李彦仙道:“一时口渴,喝了水再睡不着觉,便就过来看看。”

王宵猎急忙请李彦仙到案边坐下,吩咐卫士沏了茶来。

一边喝茶,李彦仙指着灯下的纸道:“这诗是镇抚写的吗?”

王宵猎道:“是啊。这些日子我不在前线打仗了,便试着写些诗词,放松心情。以前啊,都是读前人的诗集。想着他们的才情怎么如此会写?写出这么多诗词来。自己试着写就知道,有时候,写写诗词确实能放松心情。不去管写得好与不好,便无挂碍了。”

为君风雪立中霄,是王宵猎前世记忆中的一句诗,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哪个人写的。不过这个世界自己没有见过,一时兴起,便补了三句,凑成了一首小诗。写这些,对王宵猎来说纯粹就是放松一下心情,并不当一回事。因为诗词而得到赏识的人很少,得到赏识还能做好官的人更少。唐朝有李白诗词名闻天下,却一直不得重要。这个时代却有因为诗词得到赏识,做到高官的人,便是陈与义。不过现在陈与义在王宵猎手下,说不上官运享通,王宵猎也没有因为他诗写得好就高看一眼。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