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427)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常识问题只是人们日常谈资,但一些重大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生活中,经常有百姓与政府产生冲突,政府处理不让人满意。这个时候,就有人说,政府的人凭什么浪费纳税人的钱。纳税人三个字,听名字就知道,不是来自于普遍的政权传统。其实欧美文明,大部分的地方政府,要么来自贵族,要么来自地方自治。地方自治政府,政府的财政来自于纳税人。这些纳税人大部分是工商业主,在经济上是地方的上等人。因为如此,才有纳税人这样的质问。资产阶级革命,以工商业为主的地方政府,打倒了贵族,建立了新国家。纳税人的范围扩大,很多人觉得自己纳了税,也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纳税人了。很显然,这是欧美文明的政治传统,与其他地方无关。

中国是人民当家做主,政府为人民服务。公民得到政府的服务,与是不是纳税人毫无关系。实际上街上的乞丐不纳税,政府就不管了?按纳税人的逻辑,扶贫政策简直莫名其妙。

这样显而易见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迷迷糊糊?有很多人,觉得这个名词是从西方传来,用起来显得自己见多识广,显得自己与国际潮流接轨。甚至一些官员不顾政治原则,也这样用。

再比如,不知什么时候起,突然许多地方出现乡贤自治的提法。有人积极鼓吹提倡,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有人激烈反对,说是传统糟粕沉渣泛起。鼓吹的人引经据典,说是有许多的好处。反对的人更是深挖历史,从先秦的贵族,到科举的乡绅,说是乡贤只是代表小部分人的利益。

在这纷纷扰扰的热闹中,王宵猎也被吸引关注。可是看了各方的说法,按照他们的说法,略微翻了翻了史书,心中不由产生了一个疑惑。这个乡贤自治是中国传统?

如果这是中国传统,当秦始皇帝的大一统是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的政治传统,社会现实,极少看到乡贤自治的影子。如果说有一点相像,只能是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命退休官员必须回乡,从而产生一个乡绅阶层。其他的时候,除了晚清民国社会崩溃时,看不见乡贤自治的影子。

提倡的人说这是中国传统,极其搞笑。反对的人翻遍史书,历数各代乡贤,一样不学无术。一个子虚乌有的事物,被正反两方面的人搞成了中国传统,滑天下之大稽。

乡贤自治是哪里的传统?前世的王宵猎是个土包子,没有出过国,没有见过外面的世面,学问没有学富五车。仅通过学过的历史书本上的知识,通过电影电视剧,也知道是欧美传统。

说白了,乡贤自治与前面说的纳税人一样,是欧洲贵族管不到的乡镇的自治城市传统。这些乡贤换一个说法,就是纳税人。资产阶级革命,打倒了贵族,自治城镇成为欧美政治的底色。

什么纳税人,什么乡贤自治,不过是有人拿着欧美政治传统,要套在中国人的头上罢了。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这些传统,按照中国传统来反驳,只能让人笑话反驳者的浅薄无知。

然而,从立场上来说,王宵猎是认同反对者的。只不过,这样的人让王宵猎羞与其为伍。

文化工作者不能是糊涂蛋。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头脑清醒。知道自己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说的是什么。稀里糊涂,自己这边慷慨激昂,却完全不着边际,那怎么能行?

人们所认识的世界,或者说以为自己认识的世界,与真实的世界相去甚远。以为自己知道了的道理,与世界真正需要的道理,也可能完全不是一回事。

前世的王宵猎是个小人物,这些事情只不过是日常谈资,可以不当一回事。现在的王宵猎作为一方首脑,就必须想明白。若不然,终会是历史过客。

第457章 红尘道场(二)

学生的时候,学了政治课,分析了历史,分析了社会,分析了阶层,总会聚到一起。说起如果自己回到古代,要怎么做才能改变中国在近代悲惨的命运。

这是小孩子过家家。那些什么提前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提前大航海,提前占领殖民地,甚至提前发动世界大战,在世界大战如何站队才能收益最大,都是过家家的话,当不得真。千万不能够当真。如若不然,就会陷在小学生的思维里走不出来。

近代中国的百年苦难,与以前的不同。不只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一句话的不同,而是搀杂了文化上的落后,从而导致一大批文人投降的不同。

军队投降灭国,文人投降呢?

我们所认识的世界,所学到的知识,很多不是真正的世界,很多不是正确的知识。否认这一点也就否认了中国落后的处境,也就否认了现实。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正确认识世界。

从小到大,我们听过的中国传统,中国文化,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中国传统和文化。欧美的文人喜欢下定义,创造新概念,建立新体系。这个习惯被一部分人学了来,也造新体系,讲一些新概念。他们用西方学来的方法,分析中国社会,中国传统,讲清楚了些问题,也混淆了一些问题。用这种方法学习来的中国,并不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中国。

社会的浪潮,革命的热情,新旧世界的交替,产生了许多新思想。这些新思想,很多是对的,但也有些是错的。这很正常。很多东西,总要经过时间的沉淀才会成熟。

见王宵猎不说话,王青秀道:“你在想什么呢?”

王宵猎一下子清醒过来。道:“我在想,这滚滚红尘,对有些人来说像一个道场。有人说衙门里面好修行。有时候我觉得,在衙门里面真跟修行一样。”

王青秀听了就笑。道:“若这样说,你在衙门里做官,还能修成个神仙不成?”

王宵猎摇头:“不是。我说的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说在衙门里做事,有时候跟修行一样。就是要看破种种迷障,不困于心,不执于物。只有时时保持清醒,才能做好事情。”

王青秀摇了摇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王宵猎道:“五代时有个宰相,名叫冯道——”

“我知道。”王青秀急忙兴奋地打断。“只要读过两天书,谁不知道这位宰相!”

王宵猎点了点头。五代时期离现在不远,人们对冯道确实不陌生。他历仕数朝,在乱世中能够保自己的富贵,也是一时人物。不过改朝换代,他都立即认新主,做宰相,很多人也不耻他的为人。

王宵猎道:“冯道有一首诗,便就叫作《天道》。这首诗为:穷达皆由命,何劳发叹声。但知行好事,莫要问前程。冬去冰须泮,春来草自生。请君观此理,天道甚分明。从这一首诗,便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心胸。在冯道的眼里,天道是身外之物,主宰天地,作为人只要顺从就好了。”

王青秀道:“难道不是吗?”

王宵猎摇头:“当然不是。如果这是天道,跟天命有什么区别?一切皆由天定,人又何必努力?既然一切都是天定,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哪里来的对错?”

王青秀看了王宵猎一眼,明显不信任。觉得弟弟说的话,没半分道理。

王宵猎道:“道之一字,哪里会这么简单?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孔子则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道如果是不需要懂,而只要普通人遵从就可以,又怎么会称为道呢?”

王青秀道:“你倒是说说,道是什么?说的头头是道,总不能你也说不清楚!”

王宵猎笑道:“姐姐,刚才说了,道可道,非常道。只要说出来,不管是怎么说,你怎么理解,都不是道了。我们如果说道,是不可能说明白的。一个人理解了道,也不是听人说的。”

“就是你说不清,别人听不会呗。”王青秀有些不屑。

王宵猎道:“确实如此。既然道无所不包,而我的认识有限,怎么可能说得清?人的语言有限,从我嘴说出来,听到你的耳里,意思已经不同。这样说话,怎么可能说得清道呢?”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