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462)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徐俯看了看,道:“这里好怪异,不似其他做生意的地方。”

崔青道:“这里是处食堂,胜在种类多,价钱便宜。而且因为客人多,做的口味也好。这是官府为了方便百姓,专门划出来的。在这里做生意,税钱便宜,与他处不同。”

徐俯点了点头。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襄阳官府这么做。

走了几十步,崔青指着旁边店铺道:“这里是镇抚司的店铺,吃着最是放心。谏议、都承且坐,容下官去买了来。这里与其他地方不同,没有小厮服侍,所以价钱比其他地方便宜。”

徐府点头。与高世则一起拣一副空座头坐了。崔青的几个手下,不远不近站在四周。

不多时,崔青端了两碗米线放在桌上,请徐府两人食用。又回到店里,要了两个菜来。便就站到桌边,看着街上的人群。

徐俯道:“统制何不坐下一起用一碗?天色近午,应该饿了。”

崔青道:“下官奉命这两天陪着你们闲逛,有职责在身,如何敢坐?两位官人慢用。我就是做的这种事情,你们不必客气。”

“如此,我们就不客气了。”从昨天崔青陪着两人就是这样,徐俯习惯了,也不多催。

陈与义为两人接风之后,接下来的两天,提出来在襄阳城逛一逛。陈与义有公务在身,便就不陪着他们了,改由崔青来。

崔青是王宵猎的护卫首领,实际上也是镇抚司警卫部队的统制。看起来不起眼,平时做事也中规中矩,对谁都和气。实际上这个位置非常重要,许多事情,都是别人不知道的。在王宵猎这里,包括李彦仙、陈求道、汪若海和陈与义等人,对崔青都客客气气。

徐俯老于官场,跟崔青待了一天,就知道这个人不简单,礼数不缺。

不多时,吃了米线。崔青又去要了茶来,让徐俯两人用茶休息。

喝了几口茶,看街道上人流拥挤,周围店铺生意格外好,徐俯不由道:“再没一个地方,像这里这般热闹。都说是襄阳繁华,今日看了,才知所言不虚。”

崔青道:“离此不远,出了南门之后,就是襄阳南边的工业区,工场林立。这附近做生意的,做工场的格外多。里面的工人下了工,都要出来走一走,自然繁华。”

徐俯道:“这两日常听人讲起襄阳有工业区。待制,那是什么地方?”

崔青道:“就是襄阳府把治下的工场聚集到一起,提供方便,称为工业区。襄阳城南是群山,不知道多少河流,汇成襄河,水利方便。在那里建了许多工场,利用水力,是城南的工业区。”

徐俯点了点头。却想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官府管工场开在哪里,只要税收上来不就形了?工场聚到一起,人口特别密集,不是有许多麻烦?官府有什么好处?对高世则道:“左右无事,下午我们就到工业区去看一看,如何?”

第496章 工业区

出了襄阳南城门,走不多远就是群山。雨水从山上下来,离山脚不远汇成一条河,向北流到汉水去。这条河就是襄河,襄阳名字因此而来。

现在山中河流都被截住,建起一座一座小水坝。每座小水坝周围,都有多家工场,利用水力。这里与城北的工业区不同,多是机械加工业。可以说,这里是重工业区。

走一两里路,就到了山脚下。就见脚处有一座新建的官衙,青砖黑瓦,很是气派。

崔青道:“这里是工业区的提举衙门,管着这一带。谏议、都承,若是方便,我们进去看看。让衙门里派个人陪着我们,一切方便。”

徐府自然没有说的,几个人一起进了衙门。

守门的卫士进去通报之后,提举便就带着官吏急急迎了出来。

行了礼,提举道:“在下乔平安,本是随州进士。去年因蒙节帅抬举,进学校学了几个月,到这里来做个提举。使君前来,未能远迎,万望见谅。”

徐俯略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话,随着乔平安进了衙门。

州进士,或者乡贡进士,是本州发解,而没有过省试或者殿试的进士。说起来,比后来明清的举人地位还要低一些。王宵猎这里正式的进士很少,大量使用这些人。

一进衙门,就见墙上贴了一副彩图,上面写着“襄阳南工业区十年规划图”。图上条条框框,划分得清清楚楚。每一个地方,都写了这个位置的优势、规划,还写了时间。

徐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不由凑上前去,仔细观看。

乔平安心中惴惴,不知该说些什么,小心翼翼地站在一边。

看了一会,徐俯指着图道:“提举,这图怎么来的?是你画出来的吗?”

乔平安急忙道:“下官官职低微,怎么敢做这种事情?这图是节帅亲自主持,襄阳府几次会议,才决定下来的。下官在这里,不过是按着图做事而已。”

“原来如此。”徐俯点了点头。“这位节帅,倒是个妙人。”

说完,对高世则道:“都承,你看这图甚是精细。附近的山上多少河流,每条河流多长,位置在哪里,甚至一年多少水,能做多少事情,都清清楚楚。不下大力气,怎么能够做到?”

高世则道:“这个王宵猎,做事很有意思。再没见一个官员似他这般,许多奇巧心思。”

徐俯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心中却明白,王宵猎的做事方法,只怕不是奇巧心思能说明,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做事方法。这种做事方法,是很有价值的。

看了规划图,看旁边桌上,竟然还有一个小沙盘。上面标了附近地形,以及修好的道路,还有规划中的道路。甚至河流的位置,哪里要修水库,哪里要修工场,都清楚明白。

一切看完,徐俯道:“提举,我们到里面走一走。”

乔平安道:“旁边有一个展览厅,里面有工业区的工场生产的产品。使君不到那里看看?”

徐俯听了忙道:“还有这样一个地方吗?走,去看看。”

几个人随着乔平安,出了官厅,从院里一个偏门到了旁边院子。就见一排五间房子,显然都是新建的,装着玻璃窗户,富丽堂皇。从窗户看进去,里面有人影走动。

徐俯转头对高世则道:“玻璃真真是个好东西,装在窗户上一下子亮堂许多。在别的地方,此物可是价钱昂贵,就连官家住处也只装了两三间房子。而襄阳这里,到处都有,就连街上的店铺都有装的。难道此物在这里,真的不值钱?”

崔青道:“谏议误会。不是此物不值钱,而是运起来太麻烦。运到其他地方,大多都是运费。而且工场新建,产量较少,一时成本降不下来。节帅是用官府的钱,支持玻璃工场扩大规模,让他们尽快把成本降下来。价钱便宜了,才有人买,才有人用。”

徐俯道:“节帅或是好心。只是这要多少钱啊!”

崔青道:“不一样的。玻璃工场本是官有,又能花多少钱?”

徐俯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再多的钱,还是官府自己赚进了口袋里,也没有什么。

玻璃是难运输,但沿汉水而下,一路都有船,又能贵到哪里去?王宵猎就是不想外销别处,保持高价而已。在襄阳附近,由官府出钱购买,建筑大量使用,倒确实是为了增大玻璃工场规模。只有规模上来了,以后才能够赚到大钱。以现在的生产规模,卖到外地都是奢侈品,价钱再贵,算总的钱并不多。

要想赚大钱,必须有市场,能够大量销售。只想着卖高价,量上不去,是不行的。现在襄阳几州的工业品,主要是满足王宵猎治下的市场,对外销售不多。因为工场都在起步阶段,短时间还无法大规模生产,扩大市场意义不大。

到了展厅门口,乔平安道:“这处展览厅是节帅专门吩咐建立的。凡是这里的工场的产品,都摆在这里,供人参观。选中了后,自然有工场的人来商谈。”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