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53)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轴承是机器的基本零部件,绝大多数机器都离不了它。有了轴承,精密的机器才有可能。没有轴承,或者只是简陋的轴承,机器工业就是不可想象的。

王宵猎建轴承场,就是为了整个工业打基础。这个基础牢了,许多机器工业就可以开始了。

第726章 卖好多钱

众人似懂非懂,离开了滚子车间,到了内圈生产车间。

这里工人端进来的是经过了粗加工的半成品,放在每条生产线的前头。后边的机器众人就看得明白了,都是人力脚蹬的车床。经过几次车削、检查,最后还要经过两道磨的工序。再经过检查后,装到盒子里。

外圈车间与内圈车间类似,工序相差不多。

与滚子车间相比,这两个车间大致还能够看明白。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在干什么大家都能看清楚。

见众人没有什么问题,林曾不多说,带着众人进了保持架车间。

最开始是黄铜带,被送进一台机器里。到了位置,一边的操作人员猛地一拉身边的长杆,就听“噗通”一声,机器上落下一个巨锤。铜带被切断,并打出了许多孔。

众人走到机器旁边,被这惊天动地的声音吓得不敢说话。只是见操作人员不紧不慢,向机器里送着铜带。等到截断的铜片多了,便有人来搬走。

林曾见众人不走,小声让各组长通知一声,向下一个工位走去。

这里就简单得多了。上面带着孔被截断的铜带,在这里被卷成圆筒,检查之后包装。卷铜带的机器同样也是由两个人操作。一个人在架子上蹬着,作为动力。一个人向机器里送料。

见一个铜片送进去,在辊子上运作了几下,就卷成了一个带孔的圆筒。看着很有意思,众人在这里停了一会。

从车间里出来,林曾招集众人。道:“你们应该很奇怪,为什么这些工场要建在河流的旁边。这个车间,那座切断铜带的机器,便是水带动的。原理不复杂,就跟常见的水磨类似。只是这里不磨东西,而是带机器。”

公乘博文道:“如果没有水力,全部用人来做,不知道成也不成?”

林曾道:“有的行,有的就不行了。人力有时而穷,这是没有办法的事。不过在这里截断铜带,还是可以使用人力的。不过人做得慢,而且做得没有机器好。接下来见到的,大多都是必须使用水力的工序,大家要仔细观看。”

说完,又交待了几句,带着人进了后边的车间。

这些车间的后边就是河流,上面布置着机器。只是离得远,看不清机器具体是什么样子。

这些河,是在上游筑坝之后,又另外开渠引过来的水。不管是落差还是水流,都正好设置水力机械。机器并不是直接设置在河上,那样太过于不稳定。

一进车间,就见听巨大的“咣当、咣当”的声音。众人看,就见跟前面做保持架那里类似,有巨大的机械把一根一根铁条切成一截一截。切好的钢条,被拿到旁边的机械的附近。然后放进一个模具里,机器一压,就成了要的滚子的形状。这些滚子被装起来,就是后边滚子车间的毛坯了。

这里的作业简单明了,众人一台机器一台机器看过去,一直走到最后。

到了另一个车间,跟刚才差不多。不过这里是钢管,一段一段被截下来。然后烧红,才放进模具里。机器“咣当”一声压下来,便是一个毛坯。

从车间里出来,太阳已经西垂。

众人集合到一起,林曾道:“后边这些车间,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家都看得清楚。这些工序虽然简单,但是没有水力,全靠人力可就难了。这也是为什么,工场要建在河流旁边。没有水力,许多事情不好做。好了,车间我们已经参观完了,现在到成品展示的地方去,看看成品是什么样子。”

说完,带着众人到了工场的最前方,一间窗明几净的房子里。

这间房子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中间最显眼的地方放了一个柜子,用玻璃罩起来。柜子里,放着成品轴承。

众人走上前,看了之后不由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

现在生产的轴承只有一种,都是滚柱轴承。只是大小不一样,有十几个型号。

林曾在一边介绍。道:“这里的轴承,可以用在各种机器上面。这种最大的型号,可以用在车辆、机器等上面。最小的型号,则多是用在纺织机械上。这些型号,各有尺寸,是不会变的。我们印成书,供给其他工场。他们设计机器的时候,可以直接选择轴承型号,不需要为轴承考虑得太多。”

走了一圈,木盈问道:“常坐的车,是用哪种轴承?”

林曾指着中间的三种道:“一般来说,是根据车的不同,选用中间三种。”

木盈凑上前,看了一会道:“就是这小小的圈子,车子装了和不装完全就是两种东西。没有轴承,轴经常坏,而运的货还少。装了轴承,能多装许多东西,很多年不坏。”

林曾道:“我们的场建了没有多少时间,卖出去的轴承,很少有用坏的。”

郑刚中问道:“不知这些轴承,是什么价钱?看这工场规模如此大,应该便宜不了。”

林曾道:“最便宜的,就是中间车上用的这三种轴承。因为制作起来简单,而且卖的也多。小的一种,大约是五百文钱。中间的一种是八百文,最大的则要一贯钱了。”

郑刚中奇道:“为什么中间的最便宜?看那些小的,用的铁不是更少?”

林曾道:“原料成本只是轴承成本的一部分,还有人工成本等许许多多成本。不管是大了还是小了,制造起来都艰难得多,当然更贵。”

“还有这回事情?”郑刚中觉得十分惊奇,凑到展示柜上去看。

公乘博文问道:“不知道你们工场一年卖多少轴承?”

林曾道:“现在卖的少。一副是两个,最常用的这三种轴承,一年能卖两万多副。其他的轴承,则卖七八千副。”

众人听了,不由倒吸一口凉气。粗略一算,工场一年竟然能卖五六万贯。在林曾嘴里,这还是卖得少。

当然是卖得少。按照建场时候的估算,如果市场开拓起来,销量要翻十倍才对。最简单的,车辆作为这个年代最常用的运输工具,几乎每家每户都要独轮车吧。五六户中就要有一辆大车吧。这些算起来,就有多少?

第727章 工场的作用

到了晚上,轴承工场的提举陈全回来,特意设宴宴请一众进士。

众人已经打听过了,轴承工场最主要的管理人员,现在待遇是按县一级给的。比如提举,薪俸与知县相同,公使钱却比知县多。总的待遇,应该比知县更高一点。

宴席设在食堂外面的大树下。点起了几堆篝火,每桌又放两盏煤油灯,照得亮如白昼。

众官员坐在席上,看着食堂里的人忙忙碌碌,不断地上菜。提举还没有来,除了林曾之外,工场再没有人。一众官员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场合,奇怪地东张西望,不时窃窃私语。

时间长了,众人觉得不耐烦的时候,陈提举终于到了。随着陈提举来的,还有场里三个官员。

在桌子上坐下,林曾一一介绍坐在一起的几个组长。陈提举非常客气,一一行礼。

李汇低声对郑刚中道:“活了几十年,还没有在工场里喝过酒。这里的气氛与其他地方不一样,总觉得怪怪的。”

郑刚中道:“在其他地方,哪里见过工场?只有宣抚治下,才有这些东西。”

李汇连连点头:“正是,正是!我们不熟悉宣抚治下的地方,所以觉得奇怪。”

介绍完了,陈提举站起身来,高声道:“在下陈全,提举轴承工场。今天有事情到县里去,慢待了诸位,大家千万莫怪!你们难得来一趟,我待备薄酒,算是赔罪!”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