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54)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说完,拿起酒杯来道:“我们且饮一杯!”

仰起脖子来,一杯酒喝下肚。

众人不好说什么,也把面前的酒喝了。

陈提举道:“白天我没在,也不知道林官人向你们介绍清楚了没有。你们到这里来参观工场,目的是知道我们怎么生产,怎么销售,怎么赚钱的。建在这里的工场,大多都是一些非常基础、非常重要,为其他机器提供零件的。等以后发展起来,以后许多州县都会有工场。宣抚让你们来参观,就是先熟悉一下。”

众人听了点头,这才知道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陈提举道:“我们这里是轴承场,是为各种机器提供轴承的。本来在襄阳,由于那里地理所限,规模较小。年初的时候开始向这里搬,不到一个月前才开始正式生产。一切都刚刚开始,规模十分简陋。”

简陋吗?参观了半天,众人只觉得震撼。以前哪里见过这种地方?一切都显得那么新奇。

陈提举道:“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轴承工场。不要在场里参观半天,还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最早在襄阳,宣抚发觉许多机器要用到轴承。这个东西本来是一样的,但因为没有专门生产的场家,五花八门。贵就不说,一旦坏了,修理还非常麻烦,所以决定设立轴承工场。”

“最早是建在襄阳南边山里。那里交通不便,山地崎岖,一直发展不大。搬来洛阳前,我们一年大约能卖三万到五万副轴承,约六万贯钱。搬到洛阳,市场一下子大了,生产条件好了,要求当然更高。宣抚司希望,一年之后我们能卖三十万副轴承,五十万贯钱。”

众人听了,不由倒吸一口凉气。洛阳是天下大城,极盛时期,商税不过七万贯钱。这样一家工场,看起来并不起眼,一年就要卖五十万贯钱。这么大的数字,意味着什么?沿着昌河上去,可不只有轴承场。这样规模的工场,好几家呢。如果每家都是几十万贯,总数那得有多少?

看了众人表情,陈提举笑道:“诸位,这是销售的数字,不是我们赚的钱。赚的钱,还要扣掉成本呢。不过,我们销售,全部都是现钱交易。若是没有方便的襄阳会子,生意根本不敢想。”

郑刚中听了这话一下子恍然大悟。为什么王宵猎治下会子流行,大家都喜欢用,还不贬值?人们看到的那些都是表象,学了也没有用。真正支撑会子价值的,是后边的巨大的生产能力和市场。

没有这些工场,没有相应的市场,会子纵然印制得再精美,又有什么用?会子是由政权发行,由政权保护,即使印的差一点,又有什么关系?造假币会对会子造成一定冲击,并不会影响会子的价值。为什么朝廷印的会子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形同废纸?不是印的不好,而是百姓拿了会子买不到东西。

一座工场就能形成数十万贯会子的流通,有几家工场,这个数字就非常惊人了。

王宵猎为什么让这些官员来参观?因为对政权,这些工场非常重要。他们不但促进生产力发展,还促进了整个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繁荣,会直接带来政权收入的增加。可以说,这些工场至关重要。

农业并不十分需要商业,对货币更不敏感。没有货币,依靠以物易物,农业依然可以发展。在农村里,许多小商小贩就靠着以物易物,商品可以用麦子、谷子等粮食换,做着生意。

政权靠着从农田里收田税,收不上来多少货币,还会造成农产品价格扭曲,农民生活更难。不如发展工商业,从工商业中收取货币,就容易了很多。

陈提举道:“我们这些工场,宣抚说过,最重要的不是赚钱,而是给社会提供需要的机器。有了机器,人做事效率就高了。比如以前,一个农夫一天能收割几亩麦子?最多现亩地而已。现在产出了一种收割机,用马拉着,一天可以割一二十亩。有了这机器,农夫种的地一下子多了许多。”

下面的官员听了,不由窃窃私语,互相问收割机是什么东西。

陈提举道:“说收割机,我只是举个例子而已。过几天你们往东边去,会有好多农机具呢。我们的轴承,除了造车卖到哪里?就是这些工场里。他们造的多,我们的轴承就卖得多。”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卖多少钱,而是给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有了机器,很多事情就跟以前不同了。时间久了,大家就会慢慢明白。”

说完,举起酒杯道:“我说这么多,大家应该知道工场是干什么的,宣抚为什么让你们来。好,大家饮酒!”

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陈提举再没有废话,坐了下来。

李汇道:“今天在工场里半天,直到晚上陈提举讲了,才知道来干什么。若没有陈提举讲话,只是眼花缭乱,却不知道看的东西是什么,岂不让人郁闷!”

其余几个人一起称是。事情已经结束,尽情享用酒肉。

第728章 铁道

沿着昌河逆流而上,每隔一断就见到一个水库。每个水库除了中间泄洪通道,一左一右各有一条引水渠,每条引水渠对应着一个工场。等到了熊耳山,再上游基本没有河谷,不适合建工场了。

最后一个工场是制造链条的,工人很少,机器比前面用的都多。

链条种类很多,有最常见的滚子链,也有套筒链、板式链、圆环链等,五花八门。这条链条有什么用途,分别用在什么机器上,讲了半天,还是没有人听懂。

参观完了链条工场,第二天一早,众官员便由贺絪带着,沿着昌河返回。

刚刚出了场门,就见到有工人正在铺设两条钢轨。他们铺了地基,在地基上架起钢轨,也不知道要干什么。

公乘博文忍不住,问链条场出来送的人,那里在建什么。

链条场的人道:“自然是建铁道。这里是山区,道路有些崎岖,运输不便。而且若是用骡马运输,工场里还要养许多骡马,实在太过麻烦。这样建两条铁道,上面跑车,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以方便运下去。”

众人听了,上前看了半天,也想不出什么车是怎么在铁道上跑的,不由摇头。

贺絪道:“秦并六国,要求书同文,车同辙。这铁道,就是车的辙了。下山的时候,一两个人,便就可以在铁道上推拉很多货的车,非常方便。”

公乘博文道:“铺了铁道,上面的车就会自己跑了?”

贺絪摇头笑道:“当然不会自己跑。是因为从这里出去是下山,车才会自己跑。建铁道,目的是车好控制。”

众人听了不由一起点头,原来是这个道理。

铁路的一个特点,就是运行阻力小。当下坡的时候,需要的动力小,甚至可以自己前进。但是当上坡的时候,就需要非常大的力,而且要持续。

在比较短的地段,利用特殊地形建起铁路,可以方便运输。特别是矿场,矿物采出来很多时候要运下山,就可以利用铁路。下山是满车,上山是空车,正好可以利用铁路的特点。沿着昌河逆流而上,刚好是上山,铁路建好之后可以运输产品。原材料上山,则需要利用建好的水库,一段一段用船运进来。

铁路的这个特点,决定了一旦有了蒸汽、内燃和电力机车,运输将变得特别快捷。但是利用人力和畜力,是不适合建长途铁路的。下坡还好,一旦遇到了上坡,把马累死,铁路上的车也难跑动。所以铁路建造,坡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便如大秦铁路,因为从山西到秦皇岛是下坡,可以重载运煤。而返回的时候,空车就方便多了。

想利用马拉车建造大规模的铁路系统是不可能的。短途还好,选好地点,只要是下坡或者地形平整就可以。如果是远途,一旦有上坡,马根本拉不动。这个时候,传统的马车就比铁路好用多了。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