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74)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王宵猎道:“你不必紧张。看了你写的练兵过程之后,我觉得让你做个统制,太委屈了。”

张均急忙摆手:“我在军校只有半年,军中的许多事情也不熟悉,能做个统制,就很满意了。若是升官,只怕不能胜任!——宣抚,你看重我,我心里只有感激。但拔苗助长——”

王宵猎摆了摆手道:“我们军中,从都以上,主官都是两位。一位管作战,一位管军中的内部管理。之所以这么安排,主要是我们军中废除了阶级制,管理比以前复杂了很多。全部交给一位主官来管,是做不好的。一位管作战,再有一位来管军队,相对就容易了许多。”

张均道:“末将明白。现在陆浑新编的军队,军官也快配齐了。”

王宵猎看着张均,问道:“你说军中两位主官,各管一摊,会发生什么?”

张均道:“我还没有经历过,可说不好。”

“这没有什么说好说不好的。只是在我面前,不好说而已。两位主官,如果领军的糊涂些,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广泛的争权。一个管作战,一个管内部,听起来职责分明。可实际上,哪些事情是作战?哪些是内部管理呢?是说不清的。只要上面糊涂,不严加管束,肯定争权。”

张均不说话,显得有些紧张。

王宵猎叹了口气:“看来,你虽然入军时间不长,争权的事还是见得不少。特别是,我要求钤辖也能带兵作战,统制也能内部管理。两个主官身份换了,都能做对方的事,争权的事还少了?”

张均小心地道:“我只在军队待了不长时间,这些不太清楚。”

王宵猎道:“你与本团钤辖,关系怎么样?”

张均道:“钤辖是后来才到团里来,我们的关系很好。”

王宵猎点了点头:“关系好才是对的。其实统制与钤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有什么好争的?但权这个东西,就是奇怪。哪怕没有一点好处,总是有人要争一争。设两个主官,我不是让他们争权的。但制度就是这样,不可能杜绝两个主官争权,只能尽量不让其成为主流。”

张均小声道:“宣抚,人们常说将要专权。你却设两个主官,让他们分权,是什么道理?若跟其他军队一样,只有一个主官,不就没了这些烦恼?”

王宵猎道:“因为军中没有了阶级法,若只设一个主官,就实在管不过来。管不过来怎么办?主官能用的办法,实际上跟没有废除阶级法一样。”

阶级法,是宋朝为防止唐末藩镇割据时士卒威逼主帅之弊而设。一级压一级,从厢指挥使直至士兵,主官拥有绝对的权力,包括下级生死。而下属违忤、甚至论告长官,即犯了阶级,会被流放甚至处死。

阶级法下,会造成军队一种不正常的生态,与社会不一样。在军队里,长官可以为所欲为,下属不得违拗。譬如韩世忠喜欢让下属的妻女陪酒,非常可恶。但在阶级法下,下属不得违拗,社会上也只是认为韩世忠不注重小节,而不认为是大错。

在中国,新中国成立后,阶级法被彻底废除,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这是一种什么生态。但在周围一些国家,特别是日本,阶级法残存的痕迹非常重。受日本影响,加上传统上中国的影响,韩国、台湾等地方也学了去。

学校里,学生之间常见的称呼是同学,高一年级低一年级都可以适用。但受漫画、偶像剧等的影响,年级较小的学生从日本和台湾学来了学长、学弟、学姐、学妹等称呼。这些称呼,其实都带有阶级法的色彩,日本等地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简直天经地义。

学校里都能如此,军队里掌握生杀大权,就更加厉害。宋朝军队作战,战事不利经常溃散,与这种不正常的生态是有关系的。王宵猎对阶级法深恶痛绝,建立军队后,立即废除。由主官掌握军队大权,改成了司令部,都与此有关。

经常有人说,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句话,其实就带有阶级法的色彩。凡是由主官全权负责的军队,军队的生态都有些让人不舒服。明令阶级法的宋朝,军队生态就更不正常。

在中国,军队的天职是为人民服务,而不是服从命令。阅兵时首长说同志们辛苦了,受阅官兵则要回答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口号,说明了军队的性质。

认为服从命令是军人天职,是搞不清中国军队的性质,搞不清中国的军队怎么从坚难困苦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走向了最终胜利。

王宵猎对军队的改革,学的是新中国,当然会有与以前的军队根本不一样的地方。

第753章 你不是子路

喝了一会茶,王宵猎道:“你与都监的关系好,在我看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知道都监是干什么的。许多军队里两个主官争权,都是统制觉得都监的活我能干,都监觉得统制的活我也能干,谁也不服谁。命令是由司令部发出来的,两个主官谁也不服,自然就会影响到司令部的运作。”

张均不好意思地道:“不瞒宣抚,我在军队里面的时间少,实在搞不清为什么两个主官争权。”

王宵猎道:“不清楚没有关系,你不争就好了。这次新兵魁首,实际上是在都监没到你们军队之前,由你培训出来的。从你写的案例来看,对于带属下新兵,如何处理军官与士兵的关系,甚有心得。回去之后,写得详细些,再完善完善。我要以你的这个案例为蓝本,制定都监的条例。”

张均听了,急忙道:“啊,可我本是统制啊!”

王宵猎笑道:“可我觉得,你还是做都监合适些。”

张均苦笑:“我这个统制都还没有做明白,就要改做都监了?”

王宵猎摆了摆手:“不是让你做都监,而是做钤辖。”

张均道:“可我们军队里,已经有钤辖了。”

王宵猎道:“不是做你们师的钤辖,而是到河东去,做姜敏的钤辖。姜敏的军队扩编成一个师,这半年来,非常辛苦。而且姜敏这个人,脑子清楚,却不怎么喜欢跟人打交道。让他管理军队,能做,但是太过于辛苦了。”

张均听了,不由一下愣住。

王宵猎的手下,有两个人很特殊。一个是张均自己,另一个就是姜敏。两人都是十五岁的年纪到王宵猎军中,可以说是在军队中长大的,深受王宵猎的影响。很多习惯都是受王宵猎影响形成,很多观点也是如此。而且两个人都很聪明,脑子清楚,知道分寸。

一定要比较的话,姜敏更加聪明,也更加努力,而且为人内敛。张均性格张扬,做事大胆,不受规矩束缚。

王宵猎明白,如果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就相当于把军队分成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自己信任的,还有一部分则不那么被信任。不被自己信任的,就必然会另想办法,军队由此分裂。

所以一直以来,不管是在军队里,还是在政权中,王宵猎都没有自己的亲信。自己的亲人,比如王忠等,早早就让他们退出。没有自己的亲信,才整支军队都是自己的亲信。没有特别值得信任的人,才能所有的人都可以信任。只有如此,才维持军队和政权的团结。

这个道理,哪怕说得再明白,很多人还是不理解。能够做到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虽然没有亲信,但是姜敏和张均两人,终究是在自己的身边从孩子长成大人,感情自然不同。姜敏心细,军中大事小事,总是忍不住要管。三千人的军队时已经不容易,扩张到两万人,身体不堪重负。这个时候,张均表现出管理军队的能力,让王宵猎大喜过望。

河东的那支军队,王宵猎寄予了很大希望。姜敏在自己身边多年,再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一支什么军队。也没有人像他那样,能够忠诚地去做这件事。只是一个人的能力有限,如果按照王宵猎的要求,姜敏一个人是做不来的。哪怕累死,也很难把这支军队按照王宵猎的要求建立起来。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