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汉之国(675)

作者:安化军 阅读记录

这个时候,张均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一个流浪儿训练成兵中魁首,就格外让王宵猎看重。特别是,看了张均写的案例,能够清楚看出,他知道集体荣誉意味着什么,也知道怎么用集体荣誉训练士兵。

集体荣誉,这四个字不是说说而已。阶级法为什么一定要废除?因为阶级法,与集体荣誉背道而驰,违反人伦。

废除了阶级法之后,军队管理要想容易,就要有集体荣誉。不是让军官讲一讲,而是要把集体荣誉渗透进军队的制度、生活,渗透进方方面面,直到士兵的血液里。让他们知道,为了集体荣誉,头可断,血可流。

这些事情,讲没有用,要做。而且是要从上至下,军官首先要做到。一旦王宵猎认为集体荣誉是工具,只是自己用来管理军队的手段,那这手段就失效了。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就是这样。许多办法、许多道理,其实不难。难的是,掌权者自己能不能做到。有的人掌了权,总是给别人立规矩,要别人听自己的话。同时不想受规矩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有的人,立了规矩,要首先从我做起。只是这样的人,太少了。

怎么做才能成功?其实两种人,都可能成功。只是后一种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显得更加无懈可击。

王宵猎那一天晚上对姐姐说,我多么想无拘无束啊,不要理会那些规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为王宵猎选择的是从自己做起,那么多规矩,首先约束了自己。

这个世界是个舞台,王宵猎选择了自己的角色,就要认认真真地演好。

张均坐在那里,低下头去,考虑了很久。抬起头来,看着王宵猎,认真地问道:“宣抚信任我吗?”

王宵猎笑笑,没有说话。过了很久,摇了摇头。

张均道:“我想,也是这样的。许多年来,我在宣抚的手下,见多了宣抚为人做事的方法。很多事情,我能猜到宣抚会怎么去做,但我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事情做完了,发现宣抚的办法好,你是对的。但我还是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有更简单易行的办法,为什么要去选择难的。”

王宵猎道:“不只是你,我的手下很多人都不明白。能够明白的,或者说能够理解我的,大概只有姜敏吧。他虽然不多说话,但想的多,很多事情能想通。”

张均道:“我不如姜敏。”

王宵猎听了大笑:“你当然不如姜敏!三个月学完别人要学三年的东西,而且倒背如流,几个人比得上他?只是我也不需要你们事事理解我,知道怎么做就行。还能够把事情干好,就是难得的人才。”

张均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

王宵猎道:“我经常说,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在这个舞台上演着各种角色。知道自己演什么角色,能够把这个角色演好,就已经难得了。卸掉了妆,我们本来是个什么样子,不重要。”

“不重要。”张均点了点头,重复了一遍这句话。

王宵猎道:“如果不是金兵南来,国难当头,我肯定不会这么活着。富贵权力,于我如浮云,怎么会为了个官位付出自己毕生的精力?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你肯定不是我的子路。”

张均听了,急忙问道:“姜敏是吗?”

王宵猎摇了摇头:“当然也不是。他的性子太认真,做事太仔细,少了些趣味。”

张均点了点头。认真地道:“我明白了。”

王宵猎道:“你或许明白了在这个世界应该怎么扮演自己的角色,应该怎么活着。但应该还不明白,我为什么会这么想。我以前说过的,这个官场,就是个红尘道场。我们一起在道场里修行,却不是道友。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演好了这个角色,就是有缘。演不好这个角色,那就无缘了。你只要清楚,自己在演什么,全力演好,也就足够了。”

张均点了点头,似懂非懂。心里面明白,自己能够猜到王宵猎怎么做,却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就是因为不是王宵猎所谓的道友吧。王宵猎这个宣抚的角色下面,是个什么样的人,自己并不知道。当然,也不需要知道。

第754章 茶汤钱

出了学校,太阳还高高挂在天上。几个学生呼朋引伴,要到酒楼里饮酒。

见魏安行夹着两本书,正要回家去。李乔木道:“天色还早,官府又加了茶汤钱,魏兄不去饮两杯?”

魏安行笑笑,道:“家里妻子还等着呢,就不去了。”

李乔木道:“魏兄倒是个会过日子的。我们几个要去人间烟火,痛饮一番呢!”

魏安行拱手:“诸位吃好喝好。我不善饮酒,回家去了。”

与众人作别,魏安行安步当车,慢慢走回家里。

妻子影娘正在剥葱。见到魏安行回来,急忙打水,让丈夫洗漱。

洗过了,魏安行搬了把椅子,到院子里面坐到大树下面,看着妻子忙碌。过了一会,道:“圣上旨意,最近物价腾贵,百官生活艰难,许多人无法养家。所以低级官员,每月加十贯茶汤钱。”

影娘笑道:“听人说行在的物价可是贵,一个月一二十贯钱,人口稍多一些,就连米都买不起。不过洛阳这里没有那么贵。不要说米,一个月还能吃上几次肉呢。对了,这个茶汤钱,你们有没有加?”

魏安行道:“宣抚一向大方。岂有朝廷加了,他的治下不加的道理?不过跟朝廷不同。朝廷是因为低级官员的俸禄太低,实在养不了家,所以只有承直郞以下的官员有茶汤钱,以上的官员就没有了。宣抚这里不同,是所有的官员都加茶汤钱。而且不只是文臣,就连武臣也加。”

影娘道:“宣抚对下面的官员是好。发钱的时候,从来没有犹豫过。”

魏安行道:“是啊,与朝廷的官员比起来,我们在京西可是好得太多了。朝廷官员,俸禄说是多少多少贯,实际哪里发那么多?在京的官员,一贯只能折六百文足钱。若不在京,只能折四百文。我们都是发足钱。一样的俸禄,在京西就比在朝廷的官员多一倍还多。更不要说,洛阳这里物价不贵,生活舒服得太多。”

影娘道:“一个月多十贯茶汤钱,我们可是花不完。等舅姑来了,我们买一处房子吧。现在洛阳这里,人还是太少了,房子便宜。宣抚司在会通桥那里建的房子,昨天我看了,虽然小了一点,但房子着实是好。”

魏安行道:“我是做官的人,买了房子,不一定能住得了。所谓游宦,说的就是官员在四方为官,居无定所。在洛阳买了房子,却让我到河东去做官,那怎么办?”

影娘叹了口气:“那就不买。唉,前几年在隆德府真不是人过的日子,现在就想有个家。”

魏安行道:“快了。等从学校出来,就知道到哪里为官,可以定下来了。”

影娘点了点头。收拾下摘的菜,抬头看着天边的太阳,一时出神。颠沛流离的生活过去,安定下来,自己该怎么生活呢?这一辈子,失去的东西太多。

正在这时,今日当值的差丁夏安期急急过来。对魏安行道:“官人,官府刚刚来信,说是有你父母的消息,让你速到河南府衙。对了,你要准备一下,令尊和令堂已经到了罗山县,你要想办法迎到洛阳才是。”

魏安行听了,急忙起身。对影娘道:“我去一趟府衙。你只管做饭,不用等我!”

影娘称是。看着丈夫与夏安期一起快步离去。

到了河南府衙,由一个吏人领着,到了干办公事杨环面前。

杨环是宣和三年的进士,做到知县,遇到金军来袭。他在山里躲了几年,王宵猎北伐,才又出来做官。熟悉了几个月事务,现在在宣抚司为干办公事。

见到魏安行,杨环急忙请到旁边的会客房里,命人上了茶来。

上一篇:远山蝉鸣 下一篇:大晋捡到一只战神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