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捡到一只战神(1216)

作者:洗澡的兔子 阅读记录

为了彰显自己,当然就要吹开了取,不如此,如何能让别人注意到自己?

可是,他现在只能忍着了,对方已经是一方霸主了,威风凛凛,还不得恭顺着些。

再说了,这个王谧看起来也确实不是个能得罪的人。

徐羡之虽然菜只有十七八岁,但着实不是个胆小之人,对于王谧这样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将军,甚至是顶级世家的子弟,虽然表面恭敬,但其实心里想的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幸好,王谧也早就知道他的心思,也不会被他的表象蒙蔽。

“桓将军还说了,自今往后,我荆州部唯琅琊王马首是瞻,除了我,还有大批的有志青年,正在从荆州出发,赶往建康,到时候,还请琅琊王随才任用。”

这个桓老爷子,他还真是有本事,有点意思,到了今天,王谧也不得不这样说。

头脑精明,身段也放得低,总是想得开。

襄阳一战,最大的收获,除了获得旗开得胜,打开了局面,还有一个,就是结识了这位老兄弟。

以往还还觉得,谯郡桓氏的人脑后有反骨,日常都存着反叛的心,绝对不能轻信。

可是,经过了一段时日的交往,这才发现,桓老爷子,包括桓家的人也不是那么的不可理喻。

或许,他们的反复横跳并不是代表着他们就天生热爱反叛,而是司马家不中用呢?

说到底,还是桓氏一族的人在大晋境内遭受了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待遇。

若是论出身,南渡之时,大家都是差不多的,谯郡桓氏也是响当当的一等豪族。

而后,他们被分封到了荆州,扼守中游要地。

自此之后,矛盾便渐渐出现。

毕竟,距离朝廷远了,心思也就多了。

再加上,几次和中枢朝廷争夺权力,却屡屡受挫,桓氏一族就更加难以驯服。

你知道的,在荆州这个地方,自己的实力是够的,朝廷想要来管理也是很难的。

于是,桓氏一族就带着手下的荆州土著各种搞事,连铸钱炉都有的,那铸造的铜钱,老实说比朝廷发行的铜钱质量还要更好,都是足斤足两。

这些都是正式的历史记载,做不得假,毕竟,在东晋时期,谯郡桓氏都是很不受待见的,于是,关于他们的记载,只要没有故意抹黑,那就一定是真实反映。

这充分表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当时的荆州,不只是武力旺盛,经济水平也比较高,当地的百姓是很富裕的。

毕竟,一开始,桓氏被分封到荆州的时候,朝廷便忌惮他们的势力,特别准许他们在荆州开私铸。

这样一来,在荆州当地流通的货币就会非常的充足,甚至比建康城的还要富裕。

在强大的兵力和经济力量的支持下,才铸就了一代又一代桓氏人不服中枢朝廷的个性。

毕竟,我的实力也不弱,你也不可能彻底降服我,那分庭抗礼就已经算是给面子了。

当然是只要境内一乱起来就想抄家伙上去练一练了。

虽然屡次的战绩都不太出色吧,至少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但总也算是让朝廷领略到了他们的厉害。

而这样一支队伍,现在居然要坦然的臣服于新任琅琊王,这其中的原因,绝对发人深思。

那还不是因为琅琊王太厉害了,是有真本事的人。

这一点,别人不清楚,桓冲是最了解的。

也正是他一力支持,大晋境内才能呈现这样的态势。

对于荆州兵来说,这也是一大利好。

你看,长久以来,大晋境内的各部分势力的统合都是个大问题,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愿意听从另一方的调遣。

以至于,境内的力量总是无法得到很好的整合。

这其实是一个大忌,尤其是对现在只拥有半壁江山的大晋来说,更是要命的。

本来北方的豪族就在虎视眈眈,各种试探,也早已经掠夺了许多的城池。

而晋之处境呢,那是相当的凶险了。

然而,这一群互相猜忌的人,还说什么也不愿意团结,究其根本,不还是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出超越其他世族的巨大功绩吗?

如果他们之中有那么一个人的话,彻底把桓氏一族压垮,想必,收回荆州的势力,也并不困难。

可惜啊,在王谧之前,就真的没有这么一个人,于是,机会不就让他给捡到了吗。

当然了,王谧也是很幸运的。

在他到来的这个年代,谯郡桓氏是桓冲当家,这位桓宣武最小的弟弟,总体来说,他还是比较讲道理,可以合作的。

于是,凭着襄阳一战,王谧成功的俘获了桓老爷子的芳心,让他愿意和北府兵,也就是朝廷合作。

当然了,这其中也不只是王谧一个人的功劳。

同样功劳不小的,正是王谧的阿翁,陈郡谢安。

虽然谢安并没有提枪上战场,也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事,而且,老实说,他的心胸也并没有那么的宽广,同时,他也绝对不会制造新兵器,促进北府兵战斗力的进一步提升,攻城猎地。

这些都是王谧的优势,是专属于他个人的,土生土长的晋人绝对无法比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谢安也是在用他的影响力安抚桓氏一族,毕竟,之前,他们能参与到襄阳一战当中来,就是看在谢安的面子上。

第1031章 日后的处置

可见,谢安还是很有面子的,毕竟,观大晋朝廷这个整体的状态来看,能做到谢安这样的都是少数。

到处都是像王恭这样嫉贤妒能的人,谢安已经算是个异类了,至少,他还可以以正确的眼光看待桓氏一族的人。

这就已经很难得了。

而桓冲,也自然是看在这一点上,才愿意派兵参加襄阳大战的,要知道,以往的荆州兵,面对当时的形势,要么就是根本不出兵,要么,即便出兵了,也不会卖力作战。

毕竟,荆州兵战斗力不行,经常丢盔弃甲,这样的名声在大晋境内也是响亮的很。

这次也一样做,不过就是又走了老路而已,无所谓。

脸皮厚一点也就都过去了。

自从王谧主张和桓冲合作以来,老头子也真是很靠得住了,不只是出钱,更是出了许多人。

荆州那可是大户,有钱的很,为了买兵器,桓冲可是给了王谧不少的金钱上的援助。

这还不说,那些荆州来的熟练工匠,不管是制作传统兵器的,还是制作新式火器的,应有尽有。

当真是大方的不行,那一段时间,看着从荆州源源不断的运送到京口的人和物,琅琊王特别的欣慰。

而桓冲能这么大方,当然也是因为王谧做事也是很体面的了。

本来呢,制作火器的方法还是保留在北府以内更稳妥,如果这个时代是大汉、大明那种大一统的朝代,或许就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这些技术应该分发到各个部队的所在地,由着他们自行锻造。

这是时代的限制,毕竟,这个年代还没有工业化生产,也更没有大型的兵工厂。

于是,只能是依靠小作坊产业,这个时代,交通也不够便捷,相互之间的运送相当的困难。

于是为了将分散在各地的全都武装起来,至少在武器装备上不要落后,那就必须把这些制作兵器的秘方都散出去。

这样做当然是有风险的,毕竟,大晋境内的几大势力彼此之间还不太对付,没有拧成一股绳。

他们,就比如谯郡桓氏,这样有反叛前科,还是多次的队伍,把这些技术交给他们,就真的让人很不放心。

除了初出茅庐的王谧,基本上大晋朝廷上的老油条们是没有人会做这样的选择的。

这也太危险了,谁能保证,他们制作了这些兵器之后,不会放在自己手中,反攻朝廷?

这也是个很现实的担忧,并没有什么好指摘的。

但是呢,王谧就很放心大胆的将这些技术都交给了桓冲,因为这是壮大大晋军队必须要走的一步。

上一篇:天汉之国 下一篇:异维飞升[赛博]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