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66)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陈恒虽不知道夫子跟师娘之间发生了什么,可他知道这个年纪的老太太,只需要哄就对了。千万别跟她讲道理,人家活到六十岁,还有什么看不透的?缺的只是眼前说话耍宝的晚辈。

偏生陈恒长了张巧嘴,最会讨老人家的欢心。只说把自己近日的境况一说,柳氏已经听的有滋有味,连心情也不住好起来。

这几人正聊的高兴,外头却飞进来一只素色蝴蝶。

“兄长。”林黛玉人还没进来,声音已经随风而至,“你可算来了,姑姑都在家里唠叨你好几次了。”

“师娘,这事你刚刚可没跟我说。”陈恒在柳氏面前卖起乖,“既然想我,你直接派人给我传个口信不就好了。”

“玉儿不是说你在城外忙嘛。”柳氏不置可否的摇摇头,“那是正经事,岂可因为我一个老人家荒废。”

所以你有什么不顺心,就发在我身上了?王先明心中暗暗叫屈,深感自己是替弟子背锅。

黛玉、柳氏、陈恒这三个话茬子凑到一起,自然是有聊不完的话。黛玉也对陈恒的到访很是高兴,说起来兄长上次来林府,都是去年十月的事情了。

“兄长,你可要小心了。”林黛玉突然凑到陈恒的耳边,吐气如兰。

“啊?”陈恒眨眨眼,大年初一自己小心什么。

“爹爹说过,下次看到你,要狠狠责罚你。这几个月,连个信儿都没给他。”林黛玉化成小密探,并且还给陈恒出主意,“一会你见到爹爹,就先恭贺他高升。然后,就把城外的事情跟爹爹仔细禀告。他只要一谈公事,就什么烦心事都记不住了。”

陈恒听的连连点头,这就是有内应的好处啊。

“真是有劳妹妹了。”

“那还不给我倒杯水?”黛玉缩回身子,双手叠在腿上,端起大小姐的姿态。

陈恒哪里会不依她,直接起身就端过水壶,才给玉儿的茶杯倒上热茶。门外就传来下人的声音,“陈少爷,老爷在书房处等你了。”

正看两个晚辈打闹的柳氏,闻言连忙笑着抬手,对陈恒道:“快去快回,别耽误一会的午饭。”

“好嘞。”陈恒笑着点头。

可他跟着下人走出门外数步,又不由在路边停住步,转头看着自己的小尾巴,忍不住笑道:“你也要去吗?”

“我……”林黛玉眼睛一转,机灵道:“我也有事找爹爹呢。”

陈恒大笑,也不多说。只跟林妹妹一起,并肩朝着书房走去。

两人到了书房,就见到一身常服的林如海肃着脸,端坐在木椅上。这林伯父也是有意思,见到先跨进门的陈恒,还没什么表示。

待看到林妹妹在后面,主动关上书房的门。也是十分好笑道:“我不是就喊了一个吗?”

“哎呀,爹爹!”林黛玉一跺脚,满脸的羞涩。

“伯父。”陈恒见时机合适,赶忙上去行礼,“恭贺伯父荣升扬州知府。”

这是林如海的得意事,他心中也是一阵高兴。可面上还是不见表露,只说道:“你倒是还记得我这个伯父。”

“爹爹,先喝茶,先喝茶。”林黛玉像只勤劳的小蜜蜂般,端着桌上的茶壶就往林如海身边凑。

她跟陈恒一个错身间,微妙的给了后者一个眼神。陈恒心领神会,待妹妹倒好茶后,立马跟上禀告起城外的事宜。

果然,一谈起公事,林如海的脸色立马变了个样子。

这两人都是思维敏捷之人,几番对话节奏极快,话题更是天马行空。时而落在流民身上,时而在城内的安置问题。

林黛玉乐得在旁听上半天,觉得爹爹跟兄长对话的样子,都十分有趣。

第一百三十九章 林父的教导

作为扬州知府,从初一这天开始,林伯父有五天的年假。大雍朝的官员假期,虽不如宋朝那样夸张,可比起明朝也要好上许多。

要知道朱元璋这个工作狂,在洪武年间的时候,一年只给手下的官员三、五日的假期。是的,一整年里只有这么多,真叫一个惨无人道。

不过林如海刚刚升官,也不准备把五日假期修满。如今新任官员还未到,城里各处事都离不得他。林如海准备到初三,就去府衙里开始办公。

这年头,想要当个勤政的好官,也是不容易啊。

林如海心中感慨一句,看了眼面前的毛头小子。好在你小子机灵,知道趁自己在家,就早早上门来拜年。要是等到初三还没见到陈恒,他说不得要记上这小子一笔。

两人稍稍聊罢流民之事,林伯父的目光就不自觉落在少年身上。

他们面前,各摆着一碗黛玉到的新茶。升腾起的热气,在陈恒胸口的位置萦绕一会,又化作虚无消散,这不免让人多注意几分少年郎的长相。

跟几年前在扬州初遇时相比,恒儿这孩子已经长大许多。林如海又看向左侧的黛玉,自家闺女今天穿了件蓝紫相间的衣物,贾氏亲手给她盘了个既好看又不会过分精致的发髻。

从去年开始,黛玉满十岁后,贾氏就很少给她做女童打扮。

一种自家的孩子,都在飞速长大的成就感,突然盘桓在心头。

林如海微妙的笑了笑,他又怎么会看不出笑脸盈盈的黛玉,在高兴什么呢?

怕是恒儿刚刚这一出戏,也少不了宝贝女儿的出谋划策。

但既然说到正事,林如海正好也有些问题,想要考一考陈恒。

“韦兄赴京上任时,曾跟我抱怨,说你小子没把城西织坊的事情跟他交底。”林如海端起茶,大概是想到那日送别时的情景,他本就上扬的唇角越发隐藏不住,“你要是还有什么想法,现在就跟我说说吧。”

林黛玉听到此话很是惊讶,前段时间爹爹跟兄长都在忙碌,也没个人跟她说明其中内情。她只知道陈恒出了城,跟同窗们一起安置流民,倒真不清楚对方还参与到城外的织坊中。

虽然意外伯父突然提起这事,不过陈恒心中确实是早有计划。

他当时没给韦应宏说明白,一是时机未到,二是跟韦应宏实在不熟。

为人谋者,最忌讳交浅言深。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与人际交往中,也是一样。

陈恒不了解韦应宏的性情,不清楚对方听到全盘计划后,会作何反应。这才将后面的计划,一起隐下。

可面对林如海,倒不用有这份顾虑。陈恒心中稍稍细想,就决定不再隐瞒下去。

林伯父待他向来亲切宽厚,当日在府衙处,还规劝自己不要担下责任,是个真心实意替自己考虑的长辈。

对于这样的师长,陈恒能做的,就是坦诚和信任。

他摒除心中的杂念,十分认真的拿过书桌上的纸笔,拿出上辈子给领导讲解计划书的姿态,在纸上一边落笔一边道。

“伯父,你看。想要做成织坊之事,咱们就得从扬州城讲起……”

眼见一脸严肃的陈恒,做出长篇大论的姿态。林如海跟黛玉不免探头向前,看着白纸上飘舞的笔锋。

每一座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这里的东西赘述起来太过麻烦,会衍生出地理、人文等等问题,陈恒只讲了个大概,让伯父有个概念。

他把自己的话锋落在,由这些问题延伸出来的文化属性上。

文化属性有很多种说法,可简而言之,就像巴蜀的火锅、苏州的苏绣一样。

每座城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符号,让人一提起,就能联想到一起。

而扬州的符号呢,抛除盐商、收租的扬州人不论,城里那些喜欢打扮、招蜂引蝶的青楼产业,就是必须重视的一个群体。

甚至对于那些过来玩的游客来说,城里的青楼,比起什么盐商还更有吸引力。毕竟谁也不关心别人赚多少银子,大多数人来扬州只是为了找乐子。

现在的官员在商业的思维上,不如后世人的开阔奔放。他们明面上羞于提及城里的青楼姑娘,私下又常爱她们的花容月貌、风情万种。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