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74)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这样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贾琏更没道理,无缘无故小瞧陈恒。

可要讨论什么京师的趣事,不免也有显摆家世的嫌疑。

贾琏犯不着在陈恒面前显什么圣,就只把自己从京师来的沿途风景,以及扬州城内好玩的事情拿出来述说。

可他这一说,自己却不自觉露馅。

这贾琏说自己今日才到的扬州,可脖子处,那被衣领遮住一半的吻痕,明明是被女人刚咬出来的新鲜花样。

陈恒一边答着话,一边往对方的衣着细处继续看,又从腰带跟靴子上发些端倪。

贾琏见眼前的少年笑容越发灿烂,还以为是自己把控的话题节奏让陈恒觉得舒适。他这个贾主人,立马接待的更加起劲。

没过多久,从外头回来的林如海走进来,一见到面对面坐着的陈恒跟贾琏,忍不住笑道:“也是巧,让你们俩碰到一起去。”

“姑丈。”

“伯父。”

两个晚辈各自问过好,贾琏就快步走到林如海面前,直接开始搭话。

倒不是他要抢什么风头,只是贾琏此次来是受老太太所托,想请姑姑回娘家看看,自然要想办法探探林如海的口风。

林如海一边对晚辈点头,自己动手解下披风,一边朝着远处的书桌走去。等他坐到位置上,上下把贾琏一扫,就问道:“琏儿,你是几时来的扬州?”

“嘿,好叫姑丈知晓。侄儿前脚刚下码头,后脚就迈进家里了。”

“那你这如意带、燕子靴,都是扬州的新款式。难不成也是你在床上买的吗?”林如海轻哼一声,语气已经带着几分考问,“把你脖子处的东西也遮一遮,省得你姑姑看见动肝火。”

贾琏心中一惊,他可是知道自己姑姑的暴脾气。心中不禁埋怨昨夜的姐儿不懂事,他赶紧拱手解释,“咳咳,侄儿过了初八,就启程了。”

他觉得自己跟姑丈都是男人,相互之间都能体会彼此的难处。何况姑丈自己又不是没有妾氏,还不如坦诚些,对方反而不好过多怪罪。

林如海算了算时间,想到贾琏已经在扬州偷玩了七八日,才无可奈何的用手点着对方,“你啊你,都是当爹的人,怎么做事还如此浪荡。”

当着陈恒的面,林如海也不好把这个侄儿过分批驳。

让长辈这样一说,贾琏也不好意思待着了。他连忙起身,只嘿嘿笑道:“那姑丈,我先去后院给姑姑请安。”

“去吧。去吧。”林如海摆摆手,“记得你的脖子,别惹你姑姑生气。”

“您放心吧。”贾琏咳了咳嗓子,又对着陈恒点头示意,赶忙转身离开。

瞧着他急急跑出去的背影,林如海笑骂一声‘这小子’,才转过头看着一直静立的陈恒,“书看的怎么样?”

“刚刚看到孙传庭呢。”陈恒一步上前答道。

“前几日不还在看张太岳吗?”林如海有些好奇,示意对方拿过自己的读书笔记。

“哈哈哈,上次听伯父提过一次,有些好奇,就跳着看了。”

“胡闹,看书还是照着顺序来好些。”林如海笑着摇摇头,又把陈恒的笔记检查一遍,“这几日家里头要搬去府衙,事多繁杂,你且先自己好好温习。”

“好嘞。”陈恒赶忙乖巧点头。

林如海爱上课的毛病,又一次开始发作,他借着刚刚走出去的贾琏,道,“刚刚出去的人,是你伯母娘家的亲戚。他叫贾琏,是荣国府大房的嫡子。你,倒不必跟他来往太深。”

“这是为何?”陈恒眨眨眼,明知故问道。

瞧伯父话里的意思,应该是跟贾府早有问题。这里面,莫非还有什么书中没交代的八卦?他当即燃起熊熊八卦之火。

“长辈的事,你少打听。”林如海抬起手指,扣在陈恒的脑门。

他总不能跟这个孩子说,贾家跟太上皇走的太近,你小子已经入了陛下的眼,就别干些犯忌讳的蠢事吧。

这事,还得等陈恒考中举人,入京参加会试时再知道才好。

不,林如海心中突然闪过一念。按陛下的性子来看,要是由他自己揭开这份惊喜,对恒儿可能更有好处。

聪明人的脑筋,转的就是快。林如海心思如电,嘴上的功夫却没耽误,只把贾家的各处门路一一道来。

伯父,我对他,还有他们一家可是了解的很啊。陈恒心中嘀咕一句,面上却是如常的听着林如海唠叨。

待伯父将自家亲戚讲了个大概,陈恒赶忙配合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份关系在啊。难怪我见世兄一表人才,风采不凡。”

也亏得陈恒也是个脸皮厚的,不然光是这句话,就能把他憋出内伤。

林如海只当这孩子是初听此事,有些吃惊作怪也在所难免,“就是性子太浪荡些,要是沉稳点就更好了。”

他虽只跟贾琏见过几面,已经把对方的性格把握的七七八八。一想到贾琏脖子的东西,林如海又是忍不住摇头。

这些贾家的人,真让人操心。

……

……

让伺候的下人找来一条围脖,贾琏将其带在脖子上,才赶到后宅中给贾氏请安。

贾氏也没想到,这小子年前才来过,怎么年刚过完又来了。

不过毕竟是娘家的亲晚辈,她一边招呼着孩子坐下,一边跟贾琏唠起家常。

这下,可不正中贾琏的心意嘛。他连忙道:“姑姑你是不知道。老太太刚过完年就病了,一直念叨着你一去扬州就是七八年,连个面都碰不上。”

“什么?娘病了?”贾氏听到这话,也是心惊不已。神色可见的慌乱起来,“可请太医看过。”

“看过了,太医说是思疾成病。”贾琏抬起袖子,假装在眼角轻点几下。

他刚想继续演戏,可一想到林如海已经看穿自己在扬州寻花问柳的事情,又连忙改口道,“吃了太医开的药,老太太的身子倒是好了些,只是整日躺在床上,一遍遍念叨着姑姑的名字。”

心神大动的贾氏,闻言重重叹口气,哪有不想念母亲的女儿呢?

都说养子方知父母恩,若不是家中实在有些碍眼的人,贾氏又怎么可能七八年不回家一趟。

“我知道了。”贾氏点点头,抬起手帕擦去眼角的泪。

刚刚听到贾母病重的消息,又知道对方躺在床上,还在念叨自己的名字,她是真的哭了。

坏了,不会演过头了吧。贾琏担心林如海事后找自己算账,连忙又把家里的新出炉的趣事拿出来说,比如自己的女儿会叫爹爹了,比如宝玉在读书上又挨骂。

这贾琏真是生了张巧嘴,里外一通叨叨,又把贾氏的心情逗好。

“姑姑,要不您跟侄儿回京一趟,让老太太见一见你跟弟弟妹妹们?”

听到侄儿这样说,贾氏立马陷入纠结。她出嫁时,贾琏还小,记不得家里的糟心事。

可贾氏是不会忘记自己跟二嫂的矛盾,要不是因为这个二嫂,她又怎么会七八年不愿意回去一趟。

这事说来话长,贾氏也只好说上一句场面话,“这几日府里忙,你姑丈刚升任知府,我们家又要搬去府衙居住。等这些事情都处理完,再说此事吧。”

贾琏一听更是喜上眉梢,他本来就没想这么快离开扬州,连忙道:“也好也好,那侄儿就在扬州多待几日。”

……

……

这夜的家宴过后,林如海陪着贾氏回到屋内。夫妻二人照例坐在软榻的两边。一个看书,一个把玩着新奇玩意儿。

这么多年的夫妻生活,早让两人养成默契。见贾氏有一搭没一搭的玩着东西,林如海翻过一页书后,道:“要是想去京师,等到二月起程更好些,到时河道也通畅。”

“又显摆你的聪明。”贾氏嘀咕一声,忍不住拿起脚踢在林如海的鞋边。

见着娘子露出如此少女的姿态,林如海也是个妙人,只探身伸手,一把握住贾氏的脚放在怀里,笑道:“七八年了,于情于理,是该带着玉儿、珏儿回去看看外祖母,也认认亲戚的门。”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