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193)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一来书院人多眼杂,你们在此处碰面,有外人在,说起来话也不方便。二来,伯母也要有个住处,到时你们母女俩也方便多呆一会。”

甄英莲再不通人事,也是个十五岁的女孩子。到时候母女见面,少不了哭诉的场面。顾及对方敏感的心思,以及少女的脸面,陈恒就替她做了主。

听到陈恒安排的如此详尽,甄英莲当即点头,脸色也不自觉放松下来。

见她神情转安,陈恒又和信达一道,将其送回书院。

……

……

翌日。

清晨过后,陈恒早早等在书院门口,好客的王伯替他找来一张凳子。书院停课的这段时间,王伯也算无聊的紧,好不容易抓到会聊天的陈恒,聊兴自然浓的很。

陈恒也笑着跟王伯攀谈着,全当陪老人解闷。一直等到给薛蝌送作业的信达回来,三人才一道等在门外。

春日的阳光和煦温暖,总是容易让人犯困。书院里已经少了许多吵闹,还留在此处的流民已经不多,只有七八户人家。也见不到昔日妇人们,把自家的衣物晒在庭院和走廊上的情景。

之前那些赶来的小商小贩,也不爱来此处逗留,街头巷口都是宁静祥和的春季模样。

王伯陪着陈恒等过一阵,就起身去到自己的小间准备歇息。

看门大爷的生活,有时候就是这般单调自在。

左右等的也是无聊,陈恒不禁靠在椅背上,双手叠在脑后想起一些往事。曾经有人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副’,可要陈恒自己看来,真要说到最后的结局,‘封为钗副’到更合适些。

这里的封,自然是英莲的母亲封氏。她跟宝钗一样家境不错,也是嫁人后遭遇大变,最后丈夫双双出家,只留下自己守着空闺等人归。

这样看来,也许贾玉宝出家后,薛宝钗肚子里已经怀了他的骨肉也说不定。

陈恒想的无边无际,既感慨书中人物的结局。又庆幸自己能救下香菱,没让她落入薛蟠手中。

又等上一会,长街尽头就走来两道蹒跚的身影。待她们走到近处,陈恒才把她们的模样瞧清楚。

领头的是个长相破苦的老妇人,穿着寻常农妇的打扮。头发白了一半,双眼微微眯着,让人一看就知道她目力有损。干裂的肤容上,是长期劳作的痕迹。只依稀在眉眼处,让人觉得跟英莲有几分相似。

搀扶着她的女子,倒是年轻些,可也有三十左右。穿着的衣物比老妇人还差些,多有缝补的痕迹,又在头上盘了块布做遮掩。

这两人都是朴素的装扮,来到宽敞明亮的书院大门,不禁小心翼翼道:“小郎君,此处可是乐仪书院?”

被问话的陈恒快步走下台阶,来到两人面前行礼道:“大娘,此处正是。在下是书院的学生,敢问大娘可是英莲的母亲封氏?”

封氏一听,当即面色激动道:“是我,是我。我就是英莲的娘,小郎君,我的孩子可在书院里面?”

才说完,她已经迈步要朝着书院走去。陈恒跟信达赶紧将她拉住,待其情绪稳定后,才把英莲所在的客栈道明。

封氏将信将疑的看过陈恒一眼,不清楚对方跟女儿的关系。还是听到动静赶来的王伯,一再作保下,她才跟着书生打扮的陈恒一路来到客栈中。

三人上过楼梯,才走到英莲的房间门口。陈恒先敲了敲门,“甄姐姐,伯母到了。”

“嗯。”

魂牵梦萦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封氏哪里还顾得上等待,一把推开门,看着面前那张日思夜想的脸,她哆哆嗦嗦张开嘴,像是要说什么。可十二年的光阴,个中辛酸委屈以及思念,又如何能说明白。

封氏跌跌撞撞的往前几步,朝着自己的女儿一步步走去。

英莲像是被吓到般杵在原地,只看着封氏步步上前,将她抱在怀中,感受到那股似曾相识的温度,甄英莲才下意识喊过一声:“娘!”

这一声,才把封氏从梦中惊醒过来。原来一切都是真的,她颤颤巍巍的松开手,抬眼看了看孩子的模样,又用手婆娑着抚摸一番。

顿时,泪如雨下。嚎啕大哭的封氏,哪里还顾得上其他。也许是想说的话太多,到最后竟然只能用眼泪作答。

此情此景,就连搀扶封氏的那位女人,也是不住垂泪,连连道:“菩萨有眼,菩萨有眼。夫人跟小姐,终于团聚了。”

陈恒见此,跟信达对视一眼,就抬手将门合上。

他们两人一边朝着远处探头观望的客人致歉,一边守着门口,给俩母女创造出独处的空间。

这间隙中,屋内终于传来封氏的声音。一声声饱含思念的语句,不免飘入耳朵。

饶是信达也听的红了眼睛,不住摇头轻叹道:“真是可怜的一家人。”

“也到了云开见月明的时候。”陈恒笑了笑,他拉过从身前跑过的小二,给他报了几个菜名,让后厨的人先预备着。等到里面的母女谈完话,就让人直接端上来。

可母女俩初见,话哪里能说的完。一直说了半响,先前扶着封氏赶路的女子,才从里面打开门,拉着陈恒两人进去。

封氏一见到陈恒,张口就把少年郎吓了一跳,“小郎君,你的大恩大德,我们甄家无以为报,请受我们母女一拜。”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天将降大任

陈恒才进屋,就见到封氏拉着英莲要跪谢。他脸上一贯的镇定顿时抛之身后,慌乱的上前,跟信达一起搀扶住封氏。

“大娘,使不得,使不得。”他连连拒绝,可这老妇人却执着的很。别看封氏身形伛偻瘦弱,力气却是不小。

陈恒明明用上双手,又有信达助力,还架不住她。眼看阻止不得,他立马掉头看向一旁的呆英莲,喝道:“英莲,你还愣着干什么,快来扶伯母。”

本还要跟娘一起拜谢的甄英莲,听到陈恒的话,更是一愣。她还未想明白自己该听娘的话、还是陈恒的话时,双手已经先伸出去,一把抱住封氏的腰。

“哦,我来了。”她这样呆呆的道,更叫陈恒哭笑不得起来。

好在三人一起使劲,才堪堪将封氏拉回座位。陈恒好说歹说,才最终劝下对方的拜谢心意。如释重负的陈恒,这才坐到位置上喘口气。

他不喜欢给人下跪,更不喜欢别人给自己下跪。眼见躲过尴尬的场面,陈恒不停用袖子给自己扇风,信达见此,连忙给自家二哥泡上一杯茶,让其压压惊。

陈恒喝过这杯茶,赶紧把话题转到母女俩人的以后上,深怕封氏在感谢一事上继续犯轴。

可这问题说起来就长了,情绪稍定的封氏,思索半天才将自家的事情讲给小恩公听。

自从英莲被拐后,甄士隐同封氏散尽家产,都没找到爱女的消息。葫芦庙一场大火,更是将甄家的家宅烧个干净,夫妇二人连重修的钱都没有,草草把地一卖,就去投奔封氏的娘家。

也是在封老太爷的家中,甄士隐受尽冷眼,才心生遁世之念。最后跟了路过的道人,一去不复返。深感无奈的封氏,只好从家中搬出来,在娘家的破旧小屋中,做些针线活养活自己,静静等待丈夫跟女儿的消息。

陈恒默默听完,试探着问道:“那伯母是准备回娘家吗?”

封氏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她们母女俩老的老,少的少。如今英莲好不容易找回来,自然不想带孩子回娘家受苦。

她爹的那个脾性,见到英莲这模样,还不知道会给她安排个什么幺蛾子出来。

“还没想好。”封氏有些沮丧的摇摇头,又坦然笑道,“小郎君勿慌,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总会有办法的。”

这个老态的女人其实才四十多,尽管脸上都是被命运折磨的痕迹。可眼下,那股跟命运对抗出来的坚忍,又让她能直面未来的艰难险阻。

跟随她二十多年的丫鬟,亦在旁边应和道:“夫人能与小姐重逢,已是得天之幸。跟这个比起来,以后的事情都不打紧。无非是多打几条络子,多做些针线活。小的一定会侍奉好夫人、小姐。”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