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214)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那可不。”陈恒笑了笑,也伸手搭着信达的肩膀,“不然,怎么做你哥哥啊。”

“嘿嘿嘿。”见到哥哥的亲昵举动,信达忍不住皱皱鼻子,将伞又往陈恒这边倾了倾,“哥,小心雨。”

“你也给自己打点,衣服都湿了。”

“嘿嘿嘿。”

回到家后,因为覆场是在两日后,陈家人不得不又开始憋屈忍耐。他们想问陈恒考的怎么样,又怕给孩子增加压力。

一群人给逼的,在干净整洁的家里,不住的找活干。这个摆摆桌椅,那个擦擦角落。陈恒先是一直憋笑,直到最后憋不住,才大笑出声。见家人都看过来,陈恒赶紧凑到顾氏面前,给自家老娘宽心道:“娘,你别担心,孩儿有六七分把握。”

“好好好。”竖起耳朵旁听的陈丐山,连连拍腿大笑,“吃饭,吃饭。快给孩子吃饭,真是的,老婆子,你孙子考了一天,也不知道给他弄点饭吃。”

陈恒绝倒,难道自己考得不好,就没饭吃了吗?

周氏拍额笑道:“太紧张,忘了,忘了。早上的年糕还有点,恒儿,奶去给你热一热,你就能吃。”

……

……

在家里连着吃了两天的年糕,叫苦不已的陈恒再度奔赴贡院,准备参加今日的覆场。这一日的策论等题都不难,毕竟还只是考个秀才。

李卞也没为难童生们,与其指望这些呆书生,写出什么惊世治国之作。还不如出些简单的题目,给陛下留下一个好印象。

策论之难,尚在乡试上。

对于陈恒来说,有了这次亲身赴考。第一次接触到官方出的策论题,算是把林如海平日的教导运用起来。考题跟林伯父的题目一比,不过了了,他写起来很是轻松。

至于算术题这种拉分项,呵,那也不必多说。这一场的头名,被陈恒理所当然的收入囊中。陈恒高高兴兴交卷的同时,也没去多等薛蝌等人。

这次的算数题目,有不少陈恒还给他们出过,甚至更难的升级题型也有。这要是还考砸了,薛蝌跟江元白,你们俩小子给我等着!!!

钱大有嘛,陈恒倒是放心许多。他清楚覆场的难度,觉得钱大有通过应该不难,只看算术题能拉开其他考生多少差距。

十余日后,众考生重聚城西,贡院门外开始放榜。

只见榜上写着:“第一名泰兴县陈恒……第十名江都县钱大有……第二十五名江都县薛蝌……第三十七名兴化县江元白……第四十八名泰兴县叶广潮。”

五人联保,五人竟齐上榜,也是一段佳话。

薛蝌跟江元白在榜前手舞足蹈不提,超常发挥的钱大有,怔怔的看着自己的名次。还动手用力揉揉眼睛,才忍不住哭出声。

这可吓到了江元白,他忙问好友原因。钱大有道:“今日方知苦读的好处,恒弟。”他转头看向陈恒,拱手道,“谢谢你。”

“这是做什么。”陈恒赶忙扶起好友,宽慰着钱大有,“你的名次,都是自己真才实学考出来。要谢,该谢谢发奋努力的自己才是。”

旁人瞧着眼热不已,又听到面前十三岁的人,就是本次院试的案首,语气不免有些发酸。不过这些人还没说几句,就被有心人捂住嘴巴。

“你疯啦?也不打听打听他是谁。崔游道知道不,就是今年殿试考中二榜十一名的那个,他府试时还被陈郎压了一头,屈居第二呢。”

前者这才恍然大悟,又跺脚叹气道:“这样的人,干嘛跟我们一科。这五、六年的光景里,那一年不能参加院试。”

“谁知道呢。去年崔游道高中乡试解元的时候,大家都在好奇他的去向。只知道他在乐仪书院读书,平日都不见人。连城中的诗会,也参加甚少。”

说话的人,颇为坏心眼的补充道,“也许是他们书院的夫子,想着二虎相争,必有一伤。故把两人分开,各取头名。也算是技压群雄了。”

“那不是苦了我们?”有人出言抱怨。

“你中了吗?”

“没中。”这人摇摇头。

“那苦个屁啊。”先前回话的人语气已经十分不耐。

“可我是副榜第一啊。”这人哭丧着脸。

阿这……那是要哭一哭了。围观的众人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作何言语。正巧,有差役出来粘贴出院试前十名的卷子。

大家赶忙收拢好心情,顶着细雨往前凑去。无一例外,都是想看看陈恒的卷子。毕竟十三岁的院试案首在这摆着,不上下点评一番,怎么好平息落榜之气。

可他们看完之后,一个个久久不言。半响,才说道:“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啊。”

众考生纷纷掩面,各自归去,到叫一旁把守的官兵奇怪的很。

……

……

拿了院试案首,也不代表事情就这样结束。陈恒跟好友们叙完旧,赶忙带着信达回家。一会就会有府衙差役赶来报喜,这一出,府试时是没有的。算是变相佐证了,秀才的厉害之处。

头名的阵仗到底不一样些,其他考中的学子只有差役前来,名次要是靠后些,甚至来报喜的差役都只有二、三人。

到了陈恒这边,光领头的差役就有五人,身后还跟着敲锣打鼓的乐队。一路敲敲打打的走来,好不热闹。

不管那个朝代的人,对这种事都新鲜的很。邻里街坊中,纷纷跑出来冒雨围观。他们也没想到,自己这条街坊里,还能出个才子嘿。以后自己家的租价,是可以涨一涨了。

他们跟着差役的屁股后面慢慢走来,这头陈家的人也忙的慌乱。没办法,老陈家几辈子加一起,也没有这种阵仗啊。让他们种地,个个都是能手。可轮到这些世俗之礼,大家都是喜中带愁。

好在,提前收到报信的胡源,带着胡祥恒赶来帮忙。他们两家如今已经交换过文书,婚期也订下来,几乎可以对外宣称为一家人。

有胡源在,陈家里面的局势,立马变得有条不紊起来。等到差役一行赶到时,敞开的陈家大门,早就摆好茶水瓜果等物迎客。

一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后。带头的差役大哥,高声贺道:“恭喜陈公子院试榜上有名,高中案首,督学大人赐廪生。”

连喊三声,鼓乐不停。这每一声的间隙,胡源都把自己准备好的铜钱,递到陈丐山跟陈启手中,让他们撒给围观的街坊邻居。

差役们原本以为陈家门户如此破小,出手必定大方不到哪儿去。没想到,竟然如此豪阔。顿时更来劲,一声更比一声高。

待到最后,连抢过钱的观者,也陪着一起恭贺:“恭喜陈公子院试榜上有名,高中案首,督学大人赐廪生。”

源源不断的回响,一时在街上传出去老远老远。

“谢谢,谢谢大家。”陈丐山朝着道贺的人群不住还礼,直到众声停下,陈恒才跃步而出,从差役手中接过喜报。

“有劳差役大哥了。”他朝着冒雨赶来的差役行礼。

“应该的,应该的。”差役连连笑道,一旁替陈恒撑伞的信达,赶忙递上胡源交给他的碎银,官差们欢天喜地收下,又道一句“恭喜陈公子”,才告辞而去。

陈恒也是暗笑,没想到自己也有被叫公子的一天。不过这也就是高中时的待遇,换作平日,你家没个国公身份,也好意思叫半大小子为公子?

待把街坊邻居都送走,陈丐山才欢天喜地拉着宝贝孙子回屋。一家人坐在一处,胡源知道陈家今天是大日子,不免要庆祝一二。自己跟弟弟在,他们家的女眷肯定多有不便,便不顾陈启的邀请,直接告辞离去。

好家伙,他们俩人过来,撒了一把银子就走。这叫陈家人怎么好意思,可惜劝留不得。陈丐山合上门后,当即说道:“回头得把银子还给他们。虽然马上是一家人,不过大丫头还没嫁过去,不能叫人小瞧了我们,免得以后待大丫不好。”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