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277)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陈恒嘿嘿直笑,“爹,孩儿想问问你。你想不想做门生意啊?”

这话说的到新鲜,陈启开玩笑道:“财神爷这是想到自己家了?”他自己又摇摇头,“你还不知道你爹啊。跟你、你娘,我还能说几句。出了门,我是一句话都不愿多说。”

陈启当了一辈子的手艺人,也靠着它养活了一家老小,让他这个岁数改行换业,不是开玩笑的嘛。

“我当然知道。”陈恒笑了笑,就是因为知道陈启的性格,他才憋到今日,“爹,你别慌。孩儿给你想的这门生意,既合你胃口,还能日赚斗金。”

陈启越听越奇怪,正赶上顾氏进来收拾家务。就拉着婆娘一起坐下,问着宝贝儿子,“还有这样的生意?那你之前,怎么不说。”

“今年八月,我要参加乡试嘛。”陈恒摊手一笑,给出自己的解释。这是他跟裴怀贞说好的事情,后者也有意让学生过去一显身手。

陈启却听不懂,不知道这俩事怎么纠缠到一起。

其实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此一时彼一时。之前老陈家没个定海神针,陈恒空有才智,靠着外人的关系,能得一时风平浪静,却要欠下老大的人情。

现在他有秋浦街的成功事例在前,又有乡试在即。等到自己拿下举人功名,替自家守住一些富贵是没问题的。

因地制宜,因时而动。要是没有这些,一穷二白的老陈家前脚乍富,后脚就得被人害的家破人亡。

金蛋不稀罕,下金蛋的母鸡会有多稀罕,是个人都要惦记惦记了。

“那你想做啥,说来给爹听听。”陈启也是来了兴趣,想看看这个儿子,到底想出什么法子。

第一百八十八章 蝴蝶

听到陈启的话,陈恒当即回屋取来图纸。

陈恒虽不尚画工,可常年练笔锻炼出来的控制力,让他在纸上画些简单、直观的线条还是够的。他自己又不求美观,只想着尽量还原本物。图纸完成的一刻,倒也是随了陈恒的心思。

当陈启捧着两幅画,对着油灯相看时。也为陈恒纸上的东西暗暗称奇,陈启是个老木匠,一看就发现其中的门道并不复杂。陈启多少有些古怪道:“恒儿,这玩意儿,就是你说的生意?”

陈启这个当爹,是真没看出来这东西,以后能日赚斗金。

“嗯。”陈恒点点头,又问道,“爹,这东西,你做的出来吗?”

“这有什么做不出来的,不还是两个轮子嘛。”陈启先举起一张图纸,看了一半问,“你这是要人直接坐在棚内啊?那前面靠什么拉,中间加这一条杠,也套不了马啊?”

听到陈启说没问题,陈恒当即介绍道:“爹,这个叫黄包车。”

接下来,陈恒又详细说了黄包车的好处。如今扬州城里供人出行的方式不多,大户人家自己就有车有轿,这批人肯定不是目标客户。老百姓只有在出远门时,才会选择马车、牛车之物,平日里还是多以走路为主。

城内不是没有车行,但是每辆马车的造价不菲,马、骡、驴等等都是稀罕物,更不用说价格还在它们上面的车厢。穷人家但凡有点钱,都会给自家买头牛,平日聊以代步。农忙时,还能拿来耕地运货。

陈恒以为自己这样说,他爹就能发现这片广阔的市场。

结果陈启反问道:“然后呢?”

看到老爹还是没懂,弄不明白这两者的关系。

陈恒想了想,既然讲大道理说不通,那他就换个更简单的说法,“爹你看,早上咱们去送二弟时,我从山长家走到城外用了两刻钟。要是找一辆马车,得花个半两银子吧。要是找城内的轿夫……光两人抬的,也要一二钱。”

“爹,如果是你,你会走路,还是花钱?”

听到儿子的问话,陈启立马摇头,“花这个冤枉钱干啥,有手有脚的,多走走,对身体也好。”

“那如果黄包车,只用三、五文,就能把我们送到城门,时间又跟轿夫的差不多,你会不会坐呢?”

陈启被油灯照亮的半边脸,尽是惊讶和吃惊。他还来不及说话,一旁顾氏却来了兴趣。两年前在秋浦街盘下店铺,几番磨练和待客,极大的改变了顾氏的消费观,“要花个三、五文,就能省一段走路的功夫,那得是多好的事情,生意肯定好的不得了。”

听到自家娘都这样说,陈恒略显得意的看看陈启,似乎在说:爹,你看吧,娘都比你有眼光。

到这时,陈启也听懂了,在心中想了想好像确实没问题,他又问道:“恒儿,那爹能干什么?我也不会做生意啊。”

“外头的事情,你不用操心。孩儿都会安排好,你到时只需在坊里当个监工就好。”谋划全局的事情,自然轮不到陈启,陈恒要的只是对方一个态度。

“行吧。”陈启也不拖泥带水,直接点头答应。自家儿子都考虑到这份上,当爹的总不能浪费恒儿的心思吧。

他又拿过另一张图纸,趁着陈恒跟顾氏闲聊时,对着油灯看了半天才道:“恒热,你这两个轮子,又叫什么。”

“这个啊。”陈恒正跟顾氏聊的起劲,闻言偏了偏头,“这个叫自行车。”

这是陈恒为扬州城内百姓准备的东西,眼下家家户户手头的闲钱变多。又有扬州城继续扩建,更加便利的出行方式,也是百姓尚未意识到,却迫在眉睫的事情。

只要陈启肯点头,陈恒明天就准备带着这两份东西,去找林伯父好好谈一谈。

“咦——”陈启发出古怪的声音,又把图纸凑近了看,才说道,“恒儿,你这东西,我看过的。它那叫什么自行车啊,这不是黄小弟的两轮车嘛。”

陈恒还在思考,听到这话忍不住愣了愣,带着几分不敢置信道:“爹,你说什么?”

“两轮车啊!你这东西,黄小弟也做过一个。”陈启拿手点了点,“它那个样子,跟你画的差不多。就是车头,是拐着的。他做出来的时候,我们这些木匠,都去他家看过。”

陈恒越听,心中越是大震。忙追问道:“爹,你说的这个黄小弟是谁?家住何处?”

“他啊,他叫黄履庄,家住在城北的哑子胡同呢。”

……

……

哑子胡同原来不叫这个名字,因为它靠近府衙的治所。城里的小商小贩不爱来、姑娘姐儿不敢来,这才让居民自嘲一声自家住的是哑巴胡同。

此地的房价也便宜的很,只比嘈杂的城东处贵一些。陈恒带着信达赶来时,晨光以斜线照进大街。街头巷尾,只零星摆着几个店铺。比起扬州的其他地方,确实要冷清不少。

跟坊里的住户,打听了下黄履庄的房子。很快就有热心人,领着他们赶到一栋老破的民宅前。

“这就是黄生的家了。”

谢过带路人,陈恒拉着信达围着民宅转了一圈。城北的房子建的比较早,可这栋房子的外貌,看着还比邻居家更老旧一些。

简单的篱笆墙,在院内圈出一丁点菜地。时节不佳,地里也没长出什么玩意儿。陈恒跟信达敲了敲院门,叫喊两声,见屋里没有反应。

也不知道是不是不在家,陈恒苦等一夜,岂肯如此轻易回去。直接拉着信达推开院门,走到平房外,又绕着四周查看。

“二哥,这黄生在家呢,我看他还在屋里睡觉呢。”信达的胆子也不小,贴着窗户看了一会,就冲陈恒招手。

陈恒凑上来看了看,见对方还在熟睡,索性道:“先别叫醒他,我们等他睡醒了再说。”

“诶?!”信达惊疑一声,他这两年跟着哥哥见过许许多多的人。倒是第一次看到,他对一个陌生人有如此耐心的礼遇。

见院子里没有坐处,陈恒拉着信达坐在门阶上。眼下无事,他不禁想起昨夜陈启介绍的黄履庄的生平。

黄履庄祖上还有些钱,小时候读过几年书。听说是个神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考中童生的年纪,跟陈恒比起来也差不多。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