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293)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可不就是他的好弟弟,信达来救苦救难了嘛。

当下直接起身,陈恒走到亭外,对跌跌撞撞狂奔的信达招手,“信达,我在这。”

好你们兄弟俩,真拿保障湖当自己家啊,这样不管不顾的说着话,就是天大的事情,今日也得给我们个说法。

“京师……京师……”信达连跑带喊,生怕误了哥哥大事,“圣上的钦差到咱们家宣旨啦!快回家,快回家!”

陈恒的瞳孔是震了又震,刚刚还怒视着兄弟俩的众人,一听到是天使亲临,更是炸开了锅。场内的声音,除了台上的戏子还在断断续续唱着,只有鸟儿声鸣在亭外。

“你说什么???”陈恒还有些不敢置信,下意识大声问着。

四周如此安静,信达听的极为清楚,当下又高声回应:“皇上派了人来,要请你去京师。”

尾音在鸦雀无声的场内,不住扩散远播。明明比不过台上的乐声,却更牵动所有人的心弦。

这下可好,刚刚以为自己听错的人,同时把目光看向亭外立着的少年郎。全场多少双眼睛,身后也是目光逼人。林黛玉更是眨着眼,看着兄长的背影,顾盼生辉。

陈恒只觉头脑晕乎乎的,还来不及张嘴说话。湖上的秋风吹来,吹动着少年的衣袍飒飒作响,又把脑后的飘飘巾带起飘逸的弧度。

啊,原来是起风了。

第一百九十五章 我是清都山水郎

今日的保障湖真热闹,前头陈恒才拉着信达着急忙慌的跑过,后头立马又跟着一群黑压压的人杀来。他们都想去看城里的热闹,只从场面上看,倒像是后头的人再对陈恒紧追不舍。真要这样说,其实也不错。

林里的鸟儿被这群不速之客来回惊扰,很是恼怒异常,纷纷从枝头飞起,掠过湛蓝的天空。

到了歇马处,陈恒几步跃上马车,人还未坐稳,信达已经坐在车头,挥舞起缰绳。等到健马飞奔开,陈恒还在车内晃了晃身子。

“信达,不要急。”

受了一惊的陈恒叮嘱着弟弟。

“诶。”信达应过一声,手中的鞭子却不停,连连抽打在马臀上。

落后几步的游客们也不急,正主儿跑了,追就是。反正门口黄包车多,他们还能抄小道近路。城东的解元坊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待陈恒跟信达附近,通往坊口的路,已经被赶来的官兵戒严。陈恒跟信达不得不将马车托给邻近的商家看顾。兄弟二人下的马来,又跟官兵禀明身份,才得了从中通行的机会。

马歇人不歇,陈恒一路疾奔到家门口,就见到门口围着许多看热闹的邻居。另有象征身份的黄旗高挂,表示着家里已来贵客。

陈恒在外头先喘了口气,又整理过衣冠,等呼吸稍稍平顺。他才走到探头探脑的乡亲面前,拍了拍对方的后背,“大哥,劳驾劳驾,麻烦行个方便,让我过去一下。”

“过去啥,里面都是人。”老大哥语气不耐的摆摆手,“就看见个门,你凑近了,也看不到天使的模样。”

“可我要回家啊。”陈恒有些哭笑不得,只好耐心解释着。

老大哥听着声音不对劲,忙回头一看,立马惊呼道:“哎呀妈,是解元公。”

他这一喊,当即让前面一半的人回头。大家一瞧见正主,这才知道自己看了半天,解元公还没回家呢。

都是邻里街坊,除了面带微笑和羡慕外。众人还是非常给陈解元面子,相互朝两边退去,从中挤出一条直通陈家的小路。

“多谢多谢。”

陈恒一路走,一路道谢,穿过解元的牌匾下。人才走进家门口,就看到一群期期艾艾、小心谨慎的家人,将一名绿袍官员围在中间。

陈恒担心的就是这个,家人少有跟官员打交道的经历。要是有失礼之处,岂不冤枉。见此,解元公赶忙上前,站到绿衣小官面前道:“大人……”

“诶,解元公不必如此多礼。”绿衣小官轻笑一声,主动挽住陈恒的手,“在下是行人司右司副林宠。”

行人司是宫里专门替皇上宣读圣旨的地方,像是宫中内侍,一般只做口谕的转达。类似电视剧里,由太监宣读圣旨的情况,有,却极少。也是朝中大臣极力反对的情况。

行人司设司正,正九品。左右司副,从九品。另有行人三百多人。与他们一比,举人老爷只要不是一心赖在京师不走,愿意外放谋职的举人,最低的都是正七品的县令。

这两则的官职差距虽大,可行人司毕竟是代皇上传旨。陈恒叫声大人不算失礼,林宠不接受也是客气之举。无他,解元的牌匾就在陈家门口挂着。

“解元公既已归家,那咱们就宣旨吧。”林宠笑眯眯的对少年郎道,见陈恒点头,他一摆手,自有府衙派来的礼官,将陈恒引到家人面前。

林宠上前一步,从行人手中拿过黄包裹,从中取出圣旨。

圣旨锦面乃纯白色,这是给五品之下的专属色。左右手持的轴头为黑牛角,这个到是无妨。判断圣旨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看锦面的色彩。其中纯色给低阶官员,只在五品之上,才会有颜色和轴头的不同。

手持纯白色圣旨,林宠往前一步,站在陈家人面前,郎声道:“陈恒,接旨。”

书院中有给诸位举人科普过为官礼仪,陈恒也知道自己的身份,在大雍朝算是预备役官员,可以见圣旨而不跪。只一弹袖,躬身行礼道:“草民陈恒,恭请圣安。”

在陈恒的身后,陈家不论男女老少,都跟外头的百姓一起俯身大拜。这是‘天地君亲师’的本义,寓意皇帝是天下万民的父母,要做到爱民如子。

林宠肃容道:“圣躬安,奉天承运皇帝,敕曰,扬州府泰兴县山溪村陈恒,聪敏好学,品……”

敕曰,也是圣旨的形式之一。只是比起制曰、诏曰等等,规格上要低一等。常用来给五品之下的官员和百姓使用。

前明有个孝子,因侍母至孝,无法参加科举,常被乡人和县官称颂。县令将这个孝子的事迹转呈朝廷,当时的皇帝得知,赏了他一个官身,又给了他母亲一个皓命。也算是告诉百姓,要善待家中老父母。

因陈恒还未正经出仕,李贽的这道圣旨也就直奔主题。开篇就讲了自己知道陈恒这个孩子,是个爱学习品行好,对家人孝顺的孩子。读书时,更帮着扬州知府解决过不少难题。这一切,一定是他们家中长辈教导有功,朕甚欣慰,也希望尽早在京师看到这个孩子。

“……特赐陈周氏八品孺人、陈顾氏九品孺人……”

这份赏赐,只听的陈恒也是微微扬眉。古人常说封妻荫子,他如今还未成婚,眼下最重要的两个女人都因自己得到皓命,实在是再好不过。

虽只是不入流的八、九品,可有了这两个出身,以后奶奶和娘见到县官、州官,也可以讨一个位置坐,直接成为座上宾。

“建平元年九月二十九日,钦此。”

不长的圣旨,随着林宠昂扬顿挫的声调,说完最后一个尾音方才结束。陈恒当即朗声作答:“草民陈恒领旨谢恩。”

到此,还要再等一等。陈恒摊开手,等林宠将圣旨交到手中,陈恒才能真正站直身。林宠的脸色已做冰雪初融,对着面前的少年郎笑道:“解元公,陛下还望你尽早上京。”

此事,圣旨里已经提过一次。陈恒不动神色的点头,立即道:“林大人,你看明早出发可好?”

林宠也知道,陈家人需要一夜来消化这份皇恩,也点点头。又道:“那明早,还请解元公收拾妥当,在家中等我和孙司正即可。”

陈恒没想到连行人司司正也来了,看对方不在场,心中猜测对方应该在府衙宣旨。他没有猜错,自家这头才结束,府衙那头的圣旨还在宣读。

李贽为林如海准备的圣旨,出自翰林院之手,可谓文理不凡,字字珠玑。以君臣之道为题,既点了林如海的为人、才学,又肯定了对方在扬州的政绩,最后又赐了贾敏四品皓命。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