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47)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看什么看。”黛玉嘀咕一句,抬起手捋了捋自己的刘海。谁成想,她的话却叫陈恒听到,当即道到。

“自然是看好看的人。”

外头的林珏才把手伸出去,闻言,神色顿时一僵。他总觉得自己来的不是时候,正寻思着要不要去坐后一辆算了。

“少爷?”跟在后头的紫鹃有些迷糊,林珏尬笑一声,掀帘而进,“哈,哈哈,大哥,大姐,我来了。”

黛玉正红着脸,见到弟弟大咧咧的走进来,更觉几分羞意。她真是没道理啊,有怒不跟正主发,却瞪了弟弟一眼。

这个林家少爷,心中暗叫糟糕。觉得自己来的真不是时候,忙起身道:“我还是回去读书吧。”

一车人都期待着出去玩,岂能让他如意。连紫鹃、雪雁在内,都劝着少爷坐好。信达再三确认,见众人都已坐稳,才挥起长鞭朝前走去。

路上,大家的兴致都不错,话题从香山寺的来历,一直谈到唐朝时设寺的原因。家里几个姑娘少有这样出门的时候,也就是有林珏的掩护,又有陈恒这样的人领头,林家长辈才允许这些人出门转悠。

为了让大家游玩个尽心,信达将马车停在买卖街的不远处。此地离香山寺还有段山路,可已经非常热闹。

他们午后才来,买卖街上多的是携家出门赏秋的游人。作为以后三山五园之一的香山,地势虽不高,但只要一入秋,满山红叶实在是京师不可不去的胜地。

林家姐弟最喜这种热闹,林珏才下了车,就已经在附近窜起来。陈恒看的直头疼,忙给了信达一个眼神,让他盯好这小子。自己则陪着雀跃的黛玉一道,漫步在山阶上。复行数十步,便至香山永安寺牌楼下。

永安禅寺是前明所设的名字,香山寺是唐朝的名字。到了大雍,就沿用香山寺的叫法。对于这个牌楼,倒没有另作修缮,仍保留着明朝时的模样。陈恒领着黛玉过了牌楼,就见两侧的山路上,有店铺三十余楹。较为出名的有“万兴号、馨远斋、庆春楼”等等。

陪着黛玉在各家店铺逛了又逛,又从财神庙里替彼此求了一道签。陈恒有些得意,他得了一支上吉,就把头凑到黛玉身边,想要看看对方得了什么。谁知这丫头,一双手捂的严实的很。似乎深怕兄长偷看,见陈恒探身过来,还用手肘推了对方一下。

陈恒只顾着笑,好奇道:“我都给你看了,妹妹也让我看看嘛。”

“就不。”黛玉鼓着脸,气呼呼的朝前走。如此到了解签的大师面前,待对方里外说了一通,也不知使了什么法子,又把黛玉逗乐。兴高采烈的回到陈恒身边,得意洋洋的冲对方把玩起手中的‘中吉签’。

“大师说我是因缘际会,得遇贵人。此签可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解。”黛玉露出难得的孩子气,心思一宽,就关心起陈恒。“兄长的签是怎么解的。”

他自然不会扫兴,却偏要卖起乖来,嬉笑道:“大师说我是多子多孙的命。说不好以后还能开宗立祠,自立门户呢。”

这说的是什么荒唐话,黛玉红了脸,知道是陈恒在拿她打趣,偏偏又不好做个入瓮的鳖,索性跺跺脚,就朝着下一个山神庙过去。

陈恒哪敢放她负气离去,忙追着黛玉的身后,给小心眼的佳人赔礼道歉。一路说说笑笑的逛了几处,他们就开始朝着山顶的香山寺走去。

山势不高,走走停停之际。过林道则赏花树,遇凉亭则观山景。如此到了庙门前,又见寺里清净,有竹林幽径。楼宇傍山而建,错落有致。过道上偶有男女香客来去,远处的林叶中但闻笑声,不见其人。

陈恒领着众人上了青霞寄逸楼,踩着木梯发出的低沉声响,他们来到三层栏台。出了门,就能看到满山枫叶次第红,更有青叶松柏穿插其中。

黛玉发出感叹声,又指向远处艳阳下的碧波,对着陈恒笑问:“兄长,你看着它们,想到了什么?”

这还能难倒他?陈恒思索片刻,就道:“一池碧水如玉,衬着满山红绿黄。依我看,正是:日染枫林秋色鲜,东风吹老玉生烟。”

黛玉闻言,先是一想,她以为兄长会念些太白、东坡的诗句。谁想到对方会念起冷门诗,可再看陈恒的盈盈笑意,便反应过来,笑问道:“也不知是哪个糊涂蛋做的诗,怎么就写一半,那此诗的后半句呢?”

“还没想出来。”陈恒摊手笑,又极为光棍的负手临风,得意的昂着头,“来时做半首,回去时再做半首,妹妹觉得可好?”

黛玉还未答话,门外的楼梯口,传来一阵熟悉的打趣声。“酸,真酸,好酸的扬州陈持行。”声音由远至近,一身蓝色华袍的薛蝌,摇着扇子走到光亮处。

“你怎么来的这么晚?”陈恒大笑,跟好友打起招呼。

“不晚,不晚。”薛蝌伸手,在空荡荡的下巴处,做出虚假的抚须姿态,笑道,“要是来得早,怕是见不到持行的无赖模样。”

陈恒全当是夸奖,喜滋滋的收下好友的揶揄。又往对方身后看去,只见穿着跟薛蝌差不多衣物的宝琴一步而出,也是摇着扇子跟自己行礼。

“二弟。”

“林姐姐。大哥。”

“薛大哥。”

“林妹妹好。”

四人打过招呼,又顺势依栏,眺望着同一片秋色。薛家兄妹刚刚从宫里回来,今早他们就随着各地州府的队列,一起去宫里送礼。他们此行,就是为这个来的。

下午得了空,就受陈恒、黛玉之邀,来香山寺汇合赏景。陈恒不免问起对方进宫的场景,薛蝌只淡淡说了几句,他连李贽的面都没见到,只在殿上听着李贽勉励薛瑱几句,就算礼成。

这是正常的,陈恒不会在意。他又问了问扬州准备的贺礼,这就有的说道了。薛蝌极为兴奋道:“八月你的书信到了扬州,秋浦街上的女工就照着你的意思,在织锦布上绣了一副千里江山图。”

“可不巧,八月底的时候,坊里的工匠跟宫里的工匠一起,终于织出新的布料。我们一想,索性就在新布上,绣了清明上河图。”

陈恒闻言一震,狂喜道:“真的弄出来了?”

“是啊,哈哈哈哈。”薛蝌大笑点头,他就知道好友听到这个消息会高兴的很。还来不及继续说话,宝琴已经从黛玉身边探出头来,“大哥得了空,可以去我那边看看。本想挑明日告诉你,哥哥的嘴倒是快的很。”

“好好好。”陈恒伸手拍栏,大笑不已。又听宝琴解释完新布的来历,方才道:“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好消息还不止呢,薛蝌继续分享道:“你介绍的那个黄履庄真厉害。你走后不久,他就把坊里的织机改进一番,如今女工们做起来,也是省时省力许多。妹妹自己做主,给了三百两做酬谢。”

“应该的,应该的。”陈恒不住点头,他就知道黄履庄是个人物。这种专精算术、又在发明和物理上有所造诣的人,实在是当下不可多得的万里马。陈恒恨不得将他供起来,整日关在家里做研究。别说是三百两,就是五百、六百两都可以给。

黛玉见到陈恒的傻乐样,又看他跟薛蝌一唱一和的。就笑着跟宝琴说道:“你看这俩人,跟当年我们中秋游湖时,是不是一点没变。”

宝琴遮扇轻笑,玩味道:“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花不同。”

黛玉看看她,再看看自己,复笑着,“确实是花不同。文君束发成木兰……”她话都未说完,宝琴已经不依道:“林姐姐。”

他们这四人,在楼上有说有笑。有一群人,却在寺庙的青石小路上,到处寻着他们的踪迹。

宝玉从林珏那头得了消息,就打定主意来香山寺堵一堵,碰一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抓住陈恒跟黛玉。他倒不是一人出来,身旁还跟着贾家姑娘、新到的李家姐妹、又有宝钗、湘云、邢岫烟作伴。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