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48)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他们在寺里兜兜转转,都未把人撞见。探春、惜春最是奇怪,闹不懂哥哥到底在寻什么。唯有宝钗隐隐猜中什么,可偏偏不好说破,只安心做个游玩的陪客。

无论怎么说,她们这批人能出门,还是要靠宝玉这张金脸。也就是他能开这个口,才能说动贾老太太点头。后者因为搞砸了帮宝玉说媒的事情,心思正愁苦的很,哪会拒绝孙子的任性之举。

贾家人在寺里已经转了又转,众女都有些乏力。宝玉看在眼里,也是着急心疼。见身后就是青霞寄逸楼,就道:“既然都到这了,不然我们一道上楼看看,做个歇脚怎么样。”

平日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姐,早就受累了兜兜转转。听到这话,无不大喜。忙随着宝玉一道进了楼,才上至二楼,就听到楼上传来笑语。

“兄长准备题什么诗。”

“吟几首还行,题诗就算了。太白、东坡二仙都来过的地儿,题什么都会自惭形秽。”

这俩人的声音,宝玉就是梦里听到,都会记起来。立马一步迈上几个台阶,在探春、宝钗的惊呼中,朝着三楼跑去。

才到了门口,就见到四道人影,并肩背对自己。宝玉瞄了又瞄,才情不自禁道:“表妹……”

四人闻身而动,才转到一半,就看到门洞的阴影处,站着不知何时到的宝玉。

这也能碰到?陈恒心中暗道一个巧字。黛玉探了探头,疑惑道,“表哥怎么在此?”

旁人问,宝玉兴许会答,兴许不会。黛玉一问,他反倒结结巴巴起来:“陪……陪家里的客人,出来转转。你知道的,李家姐妹刚刚来京师,我……略尽一下地主之谊。”

我知道这个干什么。黛玉翻了个白眼,游玩的好心情顿时去了大半,只干巴巴的应了一句‘哦’,就把目光转到宝琴身边。

关键时刻,还是宝钗出来替宝玉挽些面子。她跟着上了楼,就看到薛蝌、宝琴,忙惊喜道:“蝌弟、你什么时候来的京师,怎么都没跟我说过。”

对这位堂姐,薛蝌倒不好装作不识,忙道:“堂姐。我们是昨日到的京师,过来办些事。过几日就要走,所以才没给伯母和堂姐传信告知。”

宝钗心中一听,已经开始叹气。面上仍是情绪稳定道:“既然来了,就是待个半日,也该跟自家人说一声才是。”

薛蝌笑了笑,他是真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次跟着薛瑱入宫,他们家递的名头都是扬州薛家。分家分宗,已经是拉满的弓弦,压根没有回头箭可说。

大房、二房俱是舍了祖宅、祖业,金陵四大家还未等李贽动手,已经去了一支。宝钗不知道形势逼人的道理,只感叹两家渐行渐远的处境。

宝玉压根没在意宝钗的想法,也顾不得薛蝌的复杂心情。一双眼睛,全落在宝琴身上。他是见过不少好看的哥儿,诸如秦钟、琪官等人,更有贾琏、湘莲之流。

可这些人加一起,都不如宝琴的绝色。对方身上有股特别的气质,是娇气加上贵气、英气的结合,真让人过目难忘。

“这位是?”宝玉问道,他是第一次碰到宝琴,竟才知道天下有如此好看的男儿。

“她是我的……”宝钗思顿片刻,才道,“且算是我的堂弟吧。”

宝玉都顾不上宝琴为何跟黛玉站的如此近,还是手拉着手的模样,只顾着感叹道:“香山景色可谓一绝。偏这风景,到了宝姐姐的堂弟面前,都只算做等闲了。”

“二哥哥又在说什么怪话。”史湘云突然从后头杀出,又领着一帮姑娘出来。众美将廊上站个满满当当,很是意外能在此地跟黛玉相逢。大家说说笑笑,自己玩闹开。

说来也是有趣,人少的时候,宝琴的美貌还看不出个真切。如今四周姑娘俱是绝色,更是各有各的出挑长处。偏偏这么一群人站在一起,反倒更衬出宝琴的花王之容。

薛蝌当年那句:“再过个十年,你们大可去天下看看,到底有何人能比我妹妹更美”,可谓是一语成谶。

如此多的人,挤在廊上不免危险,更有诸多不便。有人提议,下楼再去别处逛逛。众人无不同意下来,只转道下楼,绕着水月空明殿等地游玩。

贾家为了这帮少爷、小姐的出行,准备了许多仆役。这人一多,不免吵闹起来,引来不少香客的怒视。薛蝌受不得这份呱噪,只给了陈恒一个眼神,两人悄悄落在后头,前者才提议道:“跟这帮少爷、小姐玩,有何意思。不如我们先溜了,自寻快乐才是极好。”

“这不好吧……”陈恒有些迟疑,他倒不是担心黛玉什么。妹妹现在性子,可不是任人揉捏的主儿,又有紫鹃、雪雁在旁,他是放心的很。他不怕宝玉,可他怕黛玉啊。事后黛玉算他的帐,吃亏的可不是你薛蝌。

“不用担心林妹妹,有我妹妹在,她们俩的心眼子加一起。就是你都玩不过她们俩……”也不知道宝琴这些年的变化有多大,能让薛蝌给亲妹妹这种评价。他踮脚看了看,在前头引路的贾宝玉哪会看他们啊。趁其不备,薛蝌伸出手拉住陈恒,就转去路旁的小径上。

这般走脱了众人,两人才得了片刻清静。好心情又是重新上了心头,他们一起转道去了前头的普贤殿、文殊殿,将各处景观看了个真切。

薛蝌是越来越有画家的习惯、风骨,他看着琳琅满目的壁画,又时而指向壁上的彩画,给陈恒解析着其中精妙。京师寺庙的彩画,讲个木衣锦绣、大象无形。起谱于咫尺之内,落墨在方寸之间。

薛蝌看的高兴,忍不住找僧人借来墨宝,在纸上晕了晕,就在庙宇外侧空白墙上画起青竹百花。他自己画就罢了,还一直提议陈恒也起墨,不要误了风雅时刻。

陈恒拒不得,也是接过僧人的毛笔,开始凝神沉气。要在这种地方留书画,没几分真本事,不拿出毕生功力,都不好意思冒这个头。

僧人在旁小心看着,暗道:这俩人要是画的好,就跟主持说,寺中又得雅士留墨。要是画不好,就趁主持发现前,找人来唰墙遮掩。

陈恒握笔负手,先去殿内四处逛着,见文殊菩萨右手上举结‘施无畏印’、左手下垂,结‘施愿印’。佛相庄严,似要渡尽人间疾苦。心中那口气,顿时化作泼墨的冲动。

再出门,薛蝌已经画好青竹百花,开始着墨展翅、停枝的鸟儿。陈恒看了看,只觉薛蝌的画工已然大进,不论远观近看,都可以假乱真。更能考虑到四周的景色,在细节处与周遭融为一体。

陈恒喊僧人搬来一张凳子,自己迈步而上。站在薛蝌的头顶,一个人画花草世界,一个人从上往下开始提笔。

“人间苦厄有谁知,天下生灵尽受之。我自多情君少事,相逢莫惜酒盈卮。”一诗作罢,陈恒忽听寺内传来飘飘渺渺的念经声,再看底下的薛蝌,后者已经退后一步,诵读着陈恒的诗句。后者思考半响,笑道:“有了有了,还缺个敲经挑水的和尚。”

说完,一拉袖子,往前一站,便在留白处挥笔。陈恒下了凳来,也是端详好友的画作片刻,又抬头看了看天色。知道晚霞敲钟时,这副潦草的壁画和诗词上,必然会有红光溢彩。心思跃动之际,也是兴起,在另一侧继续做笔。

前一首,他用的是最得意拿手的楷体。这一首,他决定用更写意不羁的草书。离得稍远些,稍下一点。正好对着薛蝌画的挑水和尚。

沿着和尚足尖的方向,陈恒在前后依次写道:“昨日黄土送白骨,今宵红烛暖帐炉。金满箱,银满箱。如何两鬓又成霜,反认他乡当故乡。”

陈恒的草书略逊楷书,可此时此地,肆意奔放的草书,在斑驳的墙壁上游走,却更为合适应景。

从左至右的一行草书,恰好落在挑水和尚的两端。站远一看,大小不一的字体,反倒像条河流从和尚边穿行奔流。这份巧思、禅机,得等人走近了,再细观流动的河水,才能发现其中诗句。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