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54)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她下意识缩了缩身子,可瞧着远处的陈恒,还是忙道:“快走近些,少吹点也好。”

陈恒仍旧原地不动,自顾自挑眉轻笑,“妹妹不想我吗?”

兄长,你是被人夺了心神吗?黛玉小脸狂红,真恨不得跳出窗去,挠眼前人几下。她身上遗传自贾敏的性子发作,欲说还羞道:“就知道说些醉话,我可不要听。”

陈恒大笑,才迈步走上台阶,将手中灯笼放在廊上的长凳。自己两手一揣,藏在衣袖里,静立窗前的廊下。

“兄长,为何站的这般远?”

其实陈恒离得挺近了,两人虽有一墙之隔,也就一只手的距离。

“才喝了酒,怕你闻到酒味。”陈恒轻笑着。

黛玉点点头,一时也不知该说什么话。更觉脸上一阵阵发热发烫,若不是紫鹃连连对她使眼色。她怕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开这个口。

“兄长特意来此,就没什么话对我……说吗?”

跟老师通明是何等重要的事情,陈恒虽喝了酒,却觉得脑中思绪更加清明。他只道了声:“确有些事情,不过等明日回来再说,更好一些。”

黛玉抿了抿唇线,颇为坏心思道:“兄长不说,我也知道。”

陈恒才不信她的鬼话呢,这事,就是她猜个七八百遍,也不可能猜中。当即摇头道:“你绝对猜不中。”

“那好。”黛玉故意放下话,“今晚我就将兄长明日要说的话,写在锦囊中藏好。等到明日,兄长回来,我们俩一对便知。”

“也好。”见妹妹来了玩心,陈恒岂有不答应的道理,“若是妹妹没猜中呢?”

“那我就答应兄长一件事。”黛玉甚是得意,一对明亮的眼眸闪了闪,“要是妹妹猜中了呢?”

“好好好,那我也答应你一件事。”陈恒自觉稳操胜券,说的更是爽快。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如此定下君子之盟,两人都是作笑。暗香浮动,月亮悄悄爬上墙头。今夜月色极好,放眼一看,雪白的墙上映有花草的影子。

南方人都爱在家中种些花花草草,林如海跟黛玉亦不能免俗。陈恒见两景交错,又被月光纳入怀中,有股别样的幽雅意境。情不自禁转头,看起身侧的黛玉。

少女马上就要十五岁,她这些年虽没病没灾,身形却还是单薄的。脖颈修长、眉毛弯弯、眼睛灵动俏丽,顾盼间熠熠生辉。唯脸颊处的霞红,又平添着妩媚娇柔,真叫人怦然心动。

陈恒一时看呆了眼,后者收敛着眼眸里的慌张,微偏过头,只把脸埋在两手中,半靠在窗边,“兄长别看了。”

“你怎么知道我在看你。”陈恒笑了一声,还是把视线转走。银光照廊,华美如白练。他看了看远处,又看看树梢上的光亮圆盘。忍不住道:“真是良辰美景不虚设。”

黛玉拿过一面掩耳盗铃用的轻罗小扇,将其立在鼻尖,亦是同望着一片景色。“若是天气再暖和些,倒是可以出门走月亮。”

这次,却轮到她偷看陈恒。身姿挺拔的少年穿着明亮色的衣物,大袖在横着的手腕下摇摆。俊朗的侧脸,能见明亮有神的眼眸,高挺的鼻梁。这些倒也罢了,唯独对方唇边的笑意,叫人看的心发慌。

走月亮是吴越等地的风俗,初时是中秋之夜,不管是大家小户的女眷,都会相约出门游玩。因一路踩着月光,俗称也叫走月亮。到了如今,每逢月圆之夜。都有少男少女以此为由出门。扬州人,更是钟爱此事。

夜风渐起,轻柔着吹拂两人。陈恒在旁笑着点头,道:“京师的月比起江南的月,却有几分不同。”

“不同在何处?”林黛玉侧目,看着自己的心上人。

“京师的月更开朗些,江南的月色要温柔点。”

都是同一片月色,哪有这样的说法。黛玉笑着摇摇头,又问:“听琴妹妹说,西域那处有座月牙湖。每到月圆之夜,必有成仙的沙狐来此饮水。听说那沙狐好看的,跟天上的仙子一样,也不知传言是真是假。”

“哈哈哈,妹妹。”陈恒大笑,“这事,必是二弟诓你的。”他也摇着头,赞道,“不过月牙湖的盛名,我也听说过。妹妹若是想看,我们以后到可去一次。”

有些事,说开了,就是这点好。陈恒说起承诺来,也轻松自在的好。

“真的吗?”黛玉的眼里闪过期盼之色,她从不怀疑兄长对自己许下的诺言。

“嗯。”陈恒看起远方,憧憬道,“天下之美甚多,宅在家里有什么好的,应该多带你去看看。”

“可是西域那么远……”

“没事,到时我请旨外放就是。”陈恒不以为意道,“有生之年,不看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岂不可惜?”

好家伙,陈少爷真是喝多了酒。紫鹃心中连道,陈少爷费尽心思藏着,还是不小心说漏了嘴。说来说去,不就是夫唱妇随的情况嘛。

后头传来捂嘴偷笑声,黛玉实在是不好意思,用小扇子遮住脸,方道:“夜深风凉,兄长请回吧。”

“好。”陈恒笑着点头,他来此,就是见妹妹一面。见过后,心意就得到满足。此番回去,肯定会是个好梦。

“妹妹也早些歇息。”陈恒提着灯笼,正要迈步走入夜色中。黛玉却又出声道:“嗯,兄长明儿再来就是。”

陈恒怔了怔,方才大笑着离去。

……

……

翌日,赶到衙门处。陈恒就留意到同僚们在讨论进京的使团,他听了半天,才知今日来的不列颠人,明后日就是红毛番和佛朗机。除了它们,之后还会有建国、朝鲜、倭人的使团来此。

这些使团,都是来给李贽送贺礼。两国之间的交流,都是寻常事。往年亦有此例,同僚们讨论更多的,还是这些国家的所在。

六科里的官员,年纪最大的都没到三十。跟朝里老成持重的上官不同,他们这些人对外头的事情都好奇的紧。

付清源是北地人,对朝鲜、倭人的风情最熟悉不过。借此机会,也给同僚们科普些当地风俗。有人又问起新来的陈恒,后者倒没显摆见识。只附和着说,在苏、杭等地,外国人倒是常见的很。

正说着话,李贽又派人来,喊了陈恒、付清源一道去临敬殿里见驾。

第二百二十一章 海上的敌人和朋友

从六科的衙门抵达临敬殿,中间少不了经过奉天广场。自明成祖迁都京师以来,雄伟壮阔的宫城建立至今已有两百多年。作为整个历史长河中都能排进前列的巨构,奉天殿屹立在旷阔的宫城内。足以称得上镇天下之中,观四方之清宁。

前人的审美自不必多说,从奉天殿前走过时,只需偷瞄上一眼,都会被它的宏壮巨丽所震撼。正午的金光倾泻而下,殿上雕阑玉柱,壁璨珠联。殿前虹飞霞拥、金水溶溶。无一不美,无一不奇。

置身其中,既能感受到古老国度的底蕴,亦能发现国人一脉相承的审美。有些东西,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与生俱来的财富。陈恒贪恋的看了一眼奉天殿,又紧跟在内宦的身后,与付清源一道走进临敬殿内。

殿内有许多人,多是礼、兵、户等部的官员。除了三部的长官之外,另有顾载庸、王子腾等人在此落座。

陈恒跟付清源进来时,姚自然刚好看到他们俩,便朝其眨眼点头。陈、付两人上前行过礼,就规矩的站在旁处,继续听着大佬们开会。

听着他们的一言一语,新到的两人才逐渐弄清楚事情的始末。原来不列颠人通过鸿胪寺的官员传信,想跟大雍达成更紧密的商贸往来。

这事乍听之下只是寻常,往年各国的商队也没少前往苏杭广等地采买。携资踊跃来此的外商,亦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这次,不列颠人却突然提出要求,想要扬州未来的专属采买权。他们倒真好意思说,竟想分文不花,只靠着给上国吹吹彩虹屁,就妄图达成六四开的合作模式。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