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61)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

……

这帮红毛番人,难怪跟不列颠人的争斗中屡屡吃亏。他们回去后,左思右想,还是心疼数额之大,竟然抱着能拖一日是一日的策略。

反正只要不列颠没做成,他们就是赚。范志成这帮人,抱着这个想法耗了十几日,压根没有去拜访陈恒的意思。

后者将范志成的想法看在眼里,冷笑一声,也没太在意。只挑了一日功夫,将广州发来的公文,另抄了一份让人送到范志成面前。

见到最近几个月,来广州的不列颠人买卖数额是自家的好几倍,范志成这才大呼认命。他们在积极准备复仇,大不列颠人也在趁着称霸的功夫积极捞钱。

打战打的就是钱,自己这边打一艘造一艘。不列颠人打一艘造两艘。此消彼长之下,还谈什么报仇雪恨。

着急忙慌的范志成,这才连夜拜访起陈恒。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容不得他们说不。范志成连连保证,自己会尽快找望加锡总督禀报此事。

陈恒更是不急,每多拖一日,大雍的余地就越大。如此放松的心态下,他尚有闲情去终于开衙的海事司做客。温彧亲自过来待客,一边领着好友在衙门里四处逛着,一边说着新衙门的琐事。

在其位,谋其职。升任主事的温彧,已经不住抱怨道:“缺船缺人,实在头疼,实在头疼。”

“哈哈哈,百万漕公还不够你们使唤吗?”陈恒听的大笑。

“他们这些人在河上待习惯了。叫他们挪个窝,就跟背井离乡一样,少有人愿意成行。”温彧摇着头。

陈恒见此,也不多话。缺人就两条路嘛,要么加钱,要么继续招人。这些法子,别人定能想得出来。自己没有必要多嘴一句,显摆着自己多大能耐似的。

果然,没过几天,京师的街头巷尾就传出海事司招海员的消息。这些人就跟漕运上的河工一样,除了吃一口皇粮外,连个府衙的小吏都不如。平日负责的事项,也是转运粮草军需为主。

这个消息,在京师内泛起的波澜有限。乡郊的年轻人,都有更好的选项。要么去扬州的秋浦街碰一碰机会,要么投到各家商户中,做一个海船上的伙计,都比当个海员挣得多。

……

……

贾府内,一对树下偷情的男女,也在为彼此的未来头疼。司琪半靠在潘又安怀里,难得的亲近时刻,见心上人还是心事重重的模样,这个性子刚烈的女子当即嗔道:“你这人,要再想东想西。下会,我就不出来见你了。”

“表姐,是我错了,是我错了。”潘又安长得十分俊俏,有玉树临风之貌。若不是家仆身份碍着,出门说他是个富贵人家的少爷,也是有人信的。他将佳人的手放在心口处,见对方露出羞意,才道,“好姐姐,别气。我刚刚是想着,以后若不能给姐姐一个好日子,如何对得起姐姐的情意。”

“那你想到了什么?”听到这话,知道对方是在考虑彼此的以后,司琪立马转怒为喜。

“我最近看外头的人,都往扬州、海上跑。不知道有多少人赚了钱回来,真是风光的很。”潘又安思考着,说出自己早有盘算的想法,“跟他们一比,我自问是不差的。好姐姐,我想离开这里,你可愿意跟我一道?!”

“啊?!好好的日子,怎么突然就要走?”司琪露出惊讶状。

她这副模样,实在叫人垂怜。潘又安忍不住,侧头咬了一口对方的耳垂,笑道:“我总不能当一辈子的家仆吧。不说是我,我跟姐姐的孩子……难道姐姐就想着他生下来,也做些伺候人、任人打骂的苦日子?”

“你这人,好好说话就是,怎么动气嘴来了。”司琪抬起手,轻轻打在潘又安的胸膛,“要是可以,谁又愿意自己的孩子出来伺候人?”

潘又安轻笑一声,又珍重道:“姐姐,你信我。我定会给你,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好日子。我之前听宝二爷的书童说过,咱们府的林姑爷有个学生,本事大得很。我准备趁他下次入府,在他眼前晃几圈,看看能不能结个眼缘。”

“真是张了会哄人的嘴,既是这般厉害的人物,又怎么会看上我们这些下人。”司琪也不知道该同意还是反对,只好说着自己的担忧。

“贾芸都能喊宝二爷一声爹。他要真肯提携我,让我喊他一声爹,我也愿意的很。”潘又安紧抱着司琪,不着边际的开起玩笑。

“你啊你……真是个不要脸的。”

听到后半句,潘又安笑着贴在司琪耳旁,轻声唤着:“表姐……”

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安分的人

潘又安有这想法不是一天二天了,自从他跟司琪私定终身后,这股念想就越发扎下根。他了解自己这个表姐,性子刚烈的很,一身的功夫有一半都在嘴上。他也爱着司琪这一点,更担忧表姐因这张嘴在府里吃亏。

都说好儿郎进了温柔乡,无非就两种情况。其一是纸醉金迷,日渐消磨。其二是意气风发,想搏个前程出来。潘又安刚好是个后者,可他算是贾府半个家生子,他的舅父秦显在二老爷贾政处当差。

因有了这份关系,潘又安才得以混在贾府的门第下讨生活。他虽觉得在贾府的日子,远比寻常百姓要舒适许多。可一想到以后的孩子,也要过着摇尾乞怜的日子。心中的不安分,立马躁动个不停。

这几日,见外头的商行天天嚷嚷着要人。潘又安想动一动的心思一再热切起来。今天得了空,就溜到宝玉的书童前,假意探着消息:“好哥哥,今天这么好的日子,怎么没跟二爷一道出门。”

这书童也是有趣,自顾自坐在廊上,摇头称奇道:“你说这叫什么事,咱们爷今日竟想着在院子里看书。”

真是公鸡下起蛋,牛屁股朝了天。潘又安也是暗叫一声稀奇,可他心思活,大约估算一下日子,就道:“再过些时日,二老爷怕是要回来了。”

贾政离京出任地方学政,至今已有两年时间。如今已经是十月下旬,转个头的功夫就是过年。过了明年正月,离二老爷回来,可就没多少时间耽搁。

“哟。”听到贾政要回来,这书童也都是抖起身子,慌道,“真是要出大事。”二老爷要是知道他离开后,宝二爷都没正经看过几日书,那挨打的不还是自己。

潘又安见他的模样,心中越发坚定着离开的念头,推说自己要给宝二爷送东西,忙起身告辞。

“这好好的,怎么轮到你给我们爷送东西呢?”书童奇怪,你潘又安在府里不过是不起眼的小厮。也想着学某人一样,来宝玉面前碰碰运气?

“是我表姐。她在二姑娘那头当差,二姑娘做了些冬日里用的东西,就命她送来给二爷。可不巧,表姐手里也有事,离不得二姑娘的屋,就托我来跑这一趟。”潘又安耐着心解释,深怕恶了宝玉身边的人。

书童也不搭理潘又安,司琪嘛,他也是知道的。只摆摆手,就让对方走了。潘又安过了二门,就直奔大观园。一路上多有女眷丫鬟,他也未敢多瞧,深怕其中藏着个宝玉的贴己人。

如此到了怡红院门口,刚好撞见一个模样清秀的男儿从内走出。潘又安多瞧一眼,忙拱手道了声:“爷。”

“什么爷不爷的。”贾芸笑着摆摆手,他刚刚来宝玉前现了一圈眼,“你这兄弟瞧着面生,怎么一句话就把我喊老了。”

贾芸最近的日子不错,凭着一张巧嘴,从王熙凤手里讨了贾府栽树的差事。原本自家的穷日子,眼见着好起来。整日见人,都是笑眯眯的和颜悦色。都是苦日子出来的人,谁也别难为谁。

潘又安已经暗暗将贾芸当作自己的榜样,道:“府里上下谁不知道芸爷的本事。小的潘又安,给爷请安了。”

贾芸见他如此恭敬的模样,一时忍不住想到自己身上。早些年,他进贾府。纵是个府里的书童、小厮,私下都未必正眼瞧过自己。不过是有幸得了份好处,到了潘又安口中,就成了人尽皆知的盛名。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