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85)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冬至这日,顾氏应邀去了林府。贾敏果然以礼相待,两位夫人客客气气的吃完一顿饭。顾氏才起身往家回去,一见到陈恒跟陈启。她就忍不住出声道:“真不敢想,竟有一日,能跟知府大人做亲家。”

陈恒听闻是个好结果,就不多过问。离会试就剩下几个月,已经容不下片刻喘息。

……

……

建平四年的元宵刚过,朝廷就传出新科会试的考官人选。人选一公布,就引得天下士子一阵哗然。除了礼部尚书韦应宏担任主考官外,另有翰林学士曹廷受、工部左侍郎陆炫等人担任副考官。

这些人,都是历届会试的状元公,共有六名之多。除了这六位历年状元公,担任主副考官。十八位房考官,亦是历届二榜进士为主。

如此群星荟萃之阵势,只吓得不少举子打消赴考之念。要从这些人的眼皮底下杀出,谁又能做到信心十足。有人为此怯步不前,自然也有信心十足者。

二月初十这日,陈恒早起还在家中读书。信达突然高兴的走进来,道:“二哥,已经报上名了。”

陈恒长出一口气,会试终于要来了。随后起床的薛蝌、钱大有、江元白等人,神色亦是一肃。十几年的苦学,终于到了最后冲刺的环节。

十二日是黛玉十六岁生辰,因会试之故,陈恒没有亲自过去,只托信达递了礼物过去。黛玉也没有多少庆祝的心思,一颗心全挂在兄长身上。她跟宝琴一道,不知去了多少次的文昌庙,各路能求的符都求了个遍。只盼着兄长能一举夺魁,得偿所愿。

时间一日日过去,三月初八的日子终于来临。春风俏寒,陈恒夜间不再看书,只跟好友们下了会棋,就各自回屋睡觉。

初九的寅时,天色都未亮。一夜未睡的信达,就轻轻推开陈恒的房门。

“二哥,该起床了。”

陈恒心眼大,睡得很沉。信达多叫了两声,才把当事人叫醒。从床上一跃而起,换了衣服下床。陈恒才走出房屋,就听到外头的更夫,走街串巷的叫着:“会试在即,诸考生切勿迟到。”

一路进到正堂,早已等候多时的陈启跟顾氏不住搓着手,激动道:“快吃饭,快吃饭。”

简单料理完俗事,陈恒就和众人一道出门,跟隔壁邻居薛蝌汇合后。众人整齐的坐着马车赶往贡院,才到了地头,就见此地人潮涌动,天下三载之英才汇聚一堂。

早春的夜风有些大,陈恒领着大家下了马车,就在原地不住跺脚。他们的位置不远不近,只能依稀见到贡院的门口,有数名官兵把持。

不久,一声锣响,贡院的大门正式打开。在场所有举人的呼吸不由一屏,决定他们此生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

第二百三十五章 虽生如蝼蚁当有鸿鹄之怀

贡院门口的人,真的是太多了。不止是赴试的举子,更有护送的家人,车夫等人停在街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头,人声鼎沸,只震得云开星散。

陈恒等人才下了马车,见四周实在腾挪不开,又立马先回到马车上继续躲着。薛蝌刚刚站在马车上打量过周遭,一回到位置就担忧道:“怕不是有五六千人。”

江元白闻言,亦是暗暗叫苦,惊道:“我以为这次考官阵容,能吓退不少举子,怎么还有这么多人。”

“陛下将会试时间从二月改到三月,不知要造福天下多少地处偏远的士子。这次人多一些,也是正常。”钱大有主动答道,他特意花了一年在京师精进学业,此刻心气倒是不急不躁的很。

陈恒就坐在大有身边,闻言,亦是点头道:“二月天寒,又是刚过新年。两广、巴蜀等地的士子,每年都有为了赶考,病死在路上。这次能择期至三月,实在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哎。”江元白叹口气,他如何不知这是件好事。只是想到这些人,都会是自己的竞争对手,那心情就十分微妙了。

眼看大考在即,陈恒岂能让好友胡思乱想,自乱阵脚。忙宽慰道:“文昌庙里你不抽了支上上签嘛,庙祝都说你虽有波折,还算鸿运当头。元白兄且宽心些……”

这话真比什么都好用,江元白当即眉开眼笑,只觉文昌帝君就停在眼前,对自己眨眼微笑。薛蝌见他这副痴儿模样,忍不住大笑出声。江元白不以为意,反过来笑话他只抽了支中吉。

薛蝌也不在意,他如今举人功名已经在手,家中又是一等一的阔绰。特意前来参加会试,只是陪同窗走上一遭,顺道完成薛瑱的心愿。本心上对考中与否,并没有太大执念。

陈恒的心态最平静,这几年的官场历练,极大的开阔了少年的眼界。不再为一时的得失而束缚手脚,尽全力而听天命,本就是一种超然的豁达。

稍等片刻,众人掀起帘子看了外头的情况。见搜身的官兵,又多了几列。显然是贡院内的考官,决定加快放考生入场。

李贽突然将日子,从二月改到三月。朝野上下,都在适应这份新的变化。陈恒在车上看了一会,心中猜测陛下此举是不是有意露一露乾坤独断的脾气。这一年多的时间,新党在顾、王两党的打压下,日子实在难过的很。新党这么难过,李贽的日子自然好过不到哪里去。

入院的考生,从原来的五人一批,增到十人一批,大大缩短了外头排队的人数。又等了半个时辰。天色蒙蒙发亮,见人数已经差不多,许多等候在马车上的士子才慢慢下来。

这次入场,要直接在贡院里待够九天。每个考生都少不了大包小包的行李。陈恒的东西很齐全,都是林妹妹亲自准备。等搜检官稍稍检查完东西,陈恒就正式跨过龙门。

名字没叫错,京师贡院的大门就叫龙门,命名之法可谓简单粗暴。入了龙门,就要依照号牌寻着号房。这玩意儿,全靠随机抽选。并不会因为你排队早晚,就能拿到什么固定位置。这也是陈恒等人,心思淡定的原因。

陈恒的运气不错,他的考舍不靠近旱厕。又把屋内检查一遍,也没发现漏雨的地方。虽有些不干净,不过略作收拾,足以应付九天九夜的考期。

将携带的东西一一拿出,考具自然要先装在考篮中置于高处。被衾亦是少不了,三月的天气还带着寒气。李贽将日子改期后,顺势就禁了考生携带炭火入场。

此处到有个真事值得说道,话说之前的会试都订在二月,正是天寒地冻的日子。赴考的学子,免不了在贡院内生炭火取暖。有次会试,一个考生入夜睡得沉,没注意炭火烧到被子,火光一下子窜到棚顶,一下子燃起熊熊大火。

就这样,贡院的大门都不能打开,放人进来救火。好在当时担任主考官的大人发现的早,反应又十分迅速,直接组织官兵和考生灭火,情况才得以控制。就这样,还烧死了二十几个考生。

不过现在没了炭火取暖,到了夜半,就只能靠考生的一身正气和被子取暖。孰优孰劣,不好辩驳,考生们且安心考试吧。

将考舍简单收拾一下,陈恒才在位置上闭目养神一会。外头锣鼓齐名,京师贡院的龙门徐徐关闭。无数名官兵,分列在贡院四周,监督着在场所有考生。

以韦应宏为首的六位状元考官,一一走入正堂,又领着考生们给夫子像行礼作揖。随即罄钟响起,提着考卷的官兵,三人一队,两人抬一人看,将考卷逐渐发给考生。

辰时末,天光大亮。吉时至,得了韦应宏的点头允许,官兵亮出考题,举着考牌在场内游走。等走到陈恒处时,后者立马提笔记下题目。

其一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其二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其三是: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这三题分别出自《论语》《孟子》《中庸》。题目比起乡试来说,更是简单直接。连一贯的截搭题的方式也不继续采用。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