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387)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天光大亮,睁开眼的老举人,见陈恒终于靠墙歇息,这才稍稍放下心思。哼,还以为你小子是铁打的呢,不还是要吃饭睡觉嘛。

竞争对手休息了,老举人今日答题时,多少有些偷偷用功的窃喜。眼见过了晌午,陈恒还在呼呼大睡。老举人更是大喜,心中不住道:睡吧,多睡会吧,好后生。最好一觉醒来,你已在自家爹娘的怀抱。

路过的官兵也是称奇,考场百态各有千秋,他们看过挑灯夜战的考生,像陈恒这样日晒三竿,还呼呼大睡的人实在少见。

大家觉得新奇,不免多看几分。四周游移的考官,亦是叫官兵盯紧这小子。这样的人,要不才高八斗。要不就是偷梁换柱之术,技高一筹。不论哪一种,小心防备着准没错。

……

……

朝廷在举行抡才大典,朝堂上的君臣却有片刻的空闲。会试举行期间,就是朝堂第一等的大事。这时候,哪怕是出了杀人大案,也会放在结束后再议。能排在会试前头的,只有边关战事、国君驾崩两件事。

林如海也动过担任考官的念头,他的学生这次赴考。对陈恒的学识,林如海是有信心的。想要恒儿名落孙山,必然不可能。难处只在阅卷官上,能否做到处事公正。

林如海有心求个翁婿相会科场的美事,可无奈李贽有夺人之美。笑着婉拒了林如海的心意,另从历年状元郎中选取了六位。

这俩君臣今日凑到一处,还在拿此事掰扯争论。林如海的探花,是李贽点的。因此之故,错失学生的好事。林如海那是要多说道几句。

棋盘上的亏可以吃,嘴巴上的亏却不能吃。李贽听了一会,就笑道:“左右都逃不出你家去,林卿还急什么。依你所说,韦卿现在还觉得持行之事,是朕偏帮了你呢。”

“陛下不必理他。”林如海暗笑,辩声道,“韦兄棋下不明白,吵架也吵不明白。”陈恒入扬州读书时,就已经被自己暗暗看中。这般有头有尾,清清白白的经历,怎么能算偏帮呢。

李贽不好说话,林如海那句‘棋下不明白’,他总觉得有被误伤到。不过想到对弈之人是林如海,吃些亏也无妨。除了此人下不过,放眼朝野,不论是韦应宏还是陈恒等等,都是朕的手下败将呢。

哼,天下棋才共一石。我与林公独占八斗,余者共享二斗。

心思一宽,李贽当即笑道:“林卿觉得,持行夺魁的把握大吗?”

这话不好接,若说有把握,不免有考官徇私偏帮之疑。若说不足,又落了自家的声势,何况陈恒的学识,确实没得挑。眼下拼的就是大家临场状态,林如海想了想,就答道:“六位状元郎出任,他们点下来的名次,就是顾相来了,也不敢随意予夺。”

好家伙,难怪说下棋的人心都脏。老谋深算还是你老谋深算。一句话,既点了陛下选的考官会秉公处事。又继续给旧党领头羊上眼药。

李贽甚是满意的点头,他这次派出史无前例的考官人选。既有给会试改制壮壮声势,顺道也能给喜爱的臣子正名一二。闯过会试这一关,到了殿试上,陈恒就算步入坦途。以后朝野上下,也不好说陈恒的功名全靠自己宠幸得来。

但此关,难就难在六位状元郎身上。若没有真才实学,或是最后发挥不好,陈恒掉出前十之列。李贽脸皮再厚,也难在殿试上直接点对方为状元。到时候顾载庸,可就要出言笑话他咯。

这也没办法,谁叫六位考官中混着一位曹廷受呢。李贽一心求个公平,堵住了顾载庸的手段,自然也堵住了自己。曹廷受作为天下文坛巨擎。他在仕林的名声,几乎不弱于年老的裴怀贞和顾载庸的兄长。

想要让这位耿直的山东大汉,为自己徇私低头,那还不如下棋赢过林如海更容易些。

李贽摇摇头,又把话题转到如今的朝野上。“会试结束,沙大人就要告老请辞了。”

当年午门一事,对兵部尚书的打击实在太大。沙相这位老大人,几乎直接一蹶不振,已经连着请辞了一年多。要不是李贽强行拖着,兵部尚书之位,早在一年多前,就该腾空出来。

英雄易老,名将白头。林如海亦是感叹,如今空出一个兵部尚书位,顾王两党肯定志在必得。

如今三方人主推的人选,一个是两广巡抚沈廷芳,一个是顺天府的刘良才,一个是金陵知府田安。

沈廷芳担任巡抚已久。他的升迁,本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也是三人中最接近大司马位置的人。只是现在几方人纠葛到一处,恐怕很难尽如人愿。林如海想了想,最终道:“陛下,该让田安上京了。”

李贽拿起一枚黑子落下,冷笑道:“嗯。”

顾载庸动了他的刘良才,他也该动一动自己的暗子了。

这些年,国家的财政虽然一日日好起来。可李贽心中的脾气,却越来越大。他原先还抱着对四王八公网开一面的想法,可自从元春诞下皇子。就连一向脾气温和的李贤,也对顾、王二人的做派颇有微词。

……

……

考试考的早,就是有好处哈。韦应宏作为武定元年的状元,乐呵呵的坐在堂上中间。他的左手,是武定三年的状元曹廷受。右边是武定六年的状元陆炫。其他三位状元公,依次坐在后面。

这六位尚算气定神闲,倒叫十八位房考官战战兢兢。他们十八人都是二榜进士,如何敢跟状元公争锋。

会试上名次落后一榜,说起话来的声量都不一样。三鼎甲之锋芒,余者实难望其项背。韦应宏拿着官兵统计的人数,对列坐的同僚笑道:“本科有六千七百二十一名考生参加,实在是本朝的盛事。”

曹廷受向来寡言少语,陆炫就主动接话道:“看来三月举行会试,是比二月好一些。此次会试过后,可跟陛下言明,将此事设作定例。”

韦应宏点头,往年的会试,人数有多有少。但大多都在四千到五千之数。像这次的夸张人数,实在少见的很。

只是人数这么多,录取的人数到没有变化。本次会试,还是事先定好的一百五十个名额。明年要还是这般人数,到可以上奏陛下,宽些人数才好。

在心中记下此事,韦应宏直接起身,领着一众人在考场内走上一圈。这是份内之事,官兵监督考生,他们要负责监督官兵。一环套一环,才能避免徇私舞弊。

这一夜过后,明日申时,就是第一场考试的收卷时间。到时十八位房考官,会先行入房阅卷批改。六位主副考官,要继续监督第二、三场考试,直至九天九夜的考试结束。

……

……

“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念念有词的林黛玉,也不知把这句话说了多少遍。她当着薛宝琴的面,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只看的后者一阵头疼,连声道:“好姐姐,你且宽些心吧。这才第三日,后面还有六日。你要这样下去,别大哥还未考完,自己先病过去了。”

黛玉自知关心则乱,可看着宝琴老神在在的模样,还是好奇道:“妹妹,你都不担心薛大哥吗?”

俩丫头躲在林黛玉的闺房内,这几日连吃住都在一起。宝琴闻言大笑:“担心他作甚,林姐姐,我赌我哥必定会试落榜。”

“这是为何?!”林黛玉十分疑惑不解,忙坐到宝琴身边,打听起缘由。

“都是盛名所累。”宝琴摇摇头,给林黛玉讲起薛蝌的这些年。作为扬州画坛新一代的翘楚,薛蝌又有仗义疏财之德,交友实在广阔。每每在家里读上三日书,就会有友人拉他出门喝酒作画。薛蝌从不拒绝,无不欣然赴约。

这般情况,能考过乡试已是得天之幸。再想靠运气通过会试,那岂不是视天下才子如草芥。如此说过,宝琴惋惜道:“天道有常,一饮一啄。读书这件事,最讲心气劲。一日不用功,则止步不前。三日不用功,则退回当初。”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