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405)

作者:商狄 阅读记录

“这次家里办席,你们也看到了。五房的那几个远亲,逢年过节都没什么走动。这次也好意思求到恒儿面前,要起官职来。”陈丐山长叹着。

“我们这样的人家,怕穷,更怕富贵啊!!!”

这一番掷地有声的话,只听的众人一阵沉默。陈丐山却有意借此敲醒昏头的一家人,“恒儿以后不在家,别人来找你们说个一二三,出门再说自己得了状元郎的授意。到时惹出祸事来,你们谁来替恒儿证明清白?可曾想过恒儿作为晚辈的难处?”

“我意已定。”陈丐山摆着手,不容置疑道,“等这次恒儿成完亲,我就跟你娘回村。我们俩身子骨还行,不用你们跟着伺候。前番我跟族长也说了,以后要是有亲戚打着恒儿的名头行事,马上就抓来见我。家宅不宁,灾祸自生。我今日说的话,只盼着你们能真正听在心里,记在心里。”

两个儿子都不敢说话,只好把目光看向母亲,盼着她能说些话,劝陈丐山改一改心意。谁知老妇人却道:“你爹说得对,越是富贵的时候,越要小心谨慎。”她看向顾氏,又道,“刚刚是你娘我想的不对,林家能看中陈恒,自然清楚咱家的底细。”

“咱们有多少钱,就置办多少的聘礼。没必要打肿脸充胖子,就算少一些,给人说些闲话也无妨。清清白白的人家,来之用之都是靠自己双手。咱们尽了自己的心意,就不必看他人的眼色做事。”

她又歉意的看向陈恒,说道:“就是要委屈大孙子了,你要是晚几年成婚,说不好咱们家还能更好一些。”

陈恒摇头,认真道:“家和万事兴。奶奶,咱们家的家风,足以抵得上稀世珍宝。老师知道,亦会高兴的。”

见大家都达成一致,俩儿子才无助的看向陈丐山。后者畅快的笑道:“我又不是死了,你们要是惦记我,就回村子里看看我。其他的话,就不用劝了。”

“青儿当家的、娴儿当家的,还有清岳、寅儿,爷爷今日当着你们的面,把家里的东西都分清楚。你们人人有份,事后可不许耍赖反悔。”

一众孙辈,哪里敢多说话。点头不是,摇头亦不敢。只好僵在原地,倒像几只发愣的小鸡。

“咱们的日子,关上门还是照过。只是出门做事说话,想想今日的分家。别以为有了当官的兄弟手足,就可任性妄为。我只要还有一口气,当年能打他。”陈丐山一指陈淮津,倒把后者弄得一阵脸红,“今后也能拿棒子收拾你们。”

大家这才敢点头,当年的场景,谁不是记忆犹新。唯独陈寅当时岁数小,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

陈丐山说完话,又让大家一个个出来,当场作保,才挥手让晚辈们都离开退出去。偌大的房间里,就剩下他一个老头子和老周氏。

两夫妻相携走过人生几十年,此刻面面相对,老头子才厚着脸笑声上前,拉着周氏的手道:“小云,你不怪我刚刚凶你吧。”

“说这个作甚。”老周氏摇着头,叹气道,“我自己也有想差的地方。哎……想到两个孩子要分家,我心里就难受。”

“又不是见不着。”陈丐山呵呵作笑,“他们都是好孩子,会记住今日我的话。多少富贵人家,就败在处事不明上。咱们俩都没读过书,帮不上恒儿什么。就盼着儿孙们以后能和和美美,开枝散叶。你说是不……”

“我省的。”老周氏点着头,“往后外人再有什么想法,我出门亦会这般说的。”

“这就对咯,咱俩这岁数,什么富贵都享受不了几年。还不如安顿好他们,能让他们感情依旧才好。”

屋里的长辈在耳鬓厮磨,陈恒却抱着外甥女,在院子里发呆。元元还小,只知道太爷爷说话好大声,正有些害怕。

柳湘莲刚刚从外头打完鸟回来,听闻陈家的事,就窜到陈恒面前,把新得的鸟蛋丢给元元玩,直接对陈恒笑道:“持行,我真是要恭喜你啊。难怪老话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爷爷今日这般做法,你们家可以长长久久下去了。”

“嗯。”陈恒点着头。

柳湘莲见他兴致不高,还以为是为此黯然神伤,忙安慰一番,却把陈恒逗笑。后者道:“我没在惦记这件事,哪怕分了家,家人还是家人。我刚刚是在想,得给村里的孩子办个好点的族学。”

“这是大好事啊。”柳湘莲惊喜道,“你想怎么办?”

陈恒亦是点头,“我名下还能放些免税赋的田产,家里亦有十几亩田。等我成完亲吧,手头缓上一年半载,就去置办些田亩。到时候的所得,全部用在村里的学堂上,让附近村子里的孩子,也能过来读书。”

“好好好。”柳湘莲不住拍手,又笑道,“不过你这束脩还是要收的,书不借不读。人心如此,你不可只惦记着做好人。京城里大户人家的族学,坏就坏在不分好赖,只要同姓,全部收进去,根本不是好人读书的地方。”

陈恒点头,他亦有这个想法。恰好陈清岳、陈寅、信达等人走过,他索性就把兄弟们聚在一起,商量着此事,以此来提点大家,开拓眼界。

……

……

扬州城内,甄家人亦有不少事要头疼。陈家请来的媒人,已经走了几日。封氏到如今,还未拿出个决定来。

邻里有不少人收到风声,这段日子,碰到封氏都少不了出言祝贺,羡慕她白白得了个乘龙快婿。可封氏自己知道自己的难处,英莲又不是上无尊长,何必嫁到陈家当个下妻。

但凡是放开些眼界,寻个正经人家嫁过去,夫妻二人关上门过日子,也能得个平安顺遂。封氏不了解林家,既担心林家嫡女仗势欺人,更后悔自己当日的犹豫阻拦。

早知陈恒中进士的这么快,当日就该早早订下婚事才好。可谁能想到陈恒能如此争气,又有谁料到陈恒会突然上京,一去还是三年之久。倒叫两家想结亲,偏偏正主不在,都不好冒然订下此事。

封氏这般犹豫着,抱着能拖一日是一日的想法。左右陈家人还未从老家回来,她尚能思考些时日。

可她还在等,有心人却已经提着礼物上门。宝琴知道甄家的情况,肯定拿不出什么好的嫁妆。就趁着陈家不在,喊了几个挑夫上门送礼。东西都是她提前准备,既能给甄家壮一壮声势,也不至于太过夸张。

封氏母女现在都在宝琴店铺里帮忙,看到宝琴上门都没有拒客门外。只听到宝琴笑吟吟祝贺,封氏才面露几分犹豫不决。

宝琴的聪明才智,一看就猜出其中会有变故。她先拉着英莲在少女闺房内探明情况,又起身来到封氏屋里闲坐,当起说客。

“伯母。”宝琴依旧是男儿的扮相,初春时节,她的折扇倒未展开。

这些年她们家受到宝琴许多关照,封氏请宝琴坐下,又叫绿水端来一壶茶。两人都是人情老练,聊上几句,话题就落在英莲的婚事上。

宝琴的处事能力,在外头已经锻炼出来。她只一心站在甄家人的角度看问题,就问道:“若是让伯母替姐姐另寻,可曾想过要找个什么样的人来?”

封氏苦恼的想过,才说道:“她爹在的时候,我们家也是书香门第。我自然想替孩子寻个能读书、有功名、有前程的人家。”

父母之计,全在子女上。薛宝琴点头,又摊手道:“那我这大哥可有何处不符合?”

封氏一时失语,竟找不到话反驳。薛宝琴这才劝道:“伯母,我知道你是担心林家人压在英莲姐姐头上,又觉得姐姐的品貌,只当个下妻委屈人。”

“可我这些年,也常在外头走动。那些男儿,说着自己与发妻相敬如宾。外头不是养着妾室,就是整日厮混在青楼之中。我这大哥却不必多说,这些年怕是连勾栏曲儿不曾多听。所谓的书生风流,他皆是不爱。这般性情的男儿,又有一身的功名才华在。”

上一篇:A装O是要做校花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同类小说推荐: